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患病率为77~/万,年发病率为4~11/万。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约3:2,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儿童1~5岁居多。
重症肌无力发病初期患者往往感到眼或肢体酸胀不适,或视物模糊,容易疲劳,天气炎热或月经来潮时疲乏加重。随着病情发展,骨骼肌明显疲乏无力,显著特点是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此种现象称之为“晨轻暮重”。
1.重症肌无力患者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可有如下症状
(1)眼皮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
(2)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讲话大舌头、构音困难,常伴鼻音。
(3)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4)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
(5)抬臂、梳头、上楼梯、下蹲、上车困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穿越颈髓、延髓、桥脑及中脑的额桥束、皮质脊髓束缺血的情况下,其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出一种激动物质乙酰胆碱减少或严重减少,产生运动的冲动传递缓慢或障碍,即神经-肌肉传递障碍而产生肌无力。
颈椎半脱位压迫神经和椎动脉与脊髓前动脉,使神经元受到损伤,脑脊液循环受到障碍,及供血不足,矫正颈椎半脱位后,循环良好的脑脊液和动脉充足供血,神经元功能得以恢复。神经和肌肉传递功能正常,肌无力也就康复。
如有此病的患者需要咨询,可以拨打电话或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白殿风是怎样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