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患者春季养生做到防风、祛寒,注意保护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避免耗伤阳气和阻碍阳气的情况发生。
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做到防风、祛寒,注意保护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避免耗伤阳气和阻碍阳气的情况发生。
(1)防风御寒:春天养阳,根据初春气候乍寒乍暖,气候多变的特点,衣物不可顿减,以顺应气候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否则,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而加重重症肌无力病情,因此,春季一定要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
(2)调节饮食:春季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再者,春天新陈代谢旺盛,因此,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忌过于酸涩,忌油腻,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以免助热生火。重症肌无力病人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及瘦肉、豆制品、蛋类、牛奶、韭菜等有利于散寒邪、扶阳气。忌食寒凉生冷等食品,以免伤胃败阳,耗伤正气。
(3)晚睡早起:“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晚睡早起,顺应自然。清晨起床,穿着适宜,宽松得体,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使身体的冬藏状态适应春天的到来;呼吸新鲜空气,陶冶情操,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为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每日中午能够午休半小时,以调节“春困”,以使身心和谐,精力充沛。重症肌无力病人只要按照春季养“生”的原则,做到顺应自然,那么必将达到助阳气生发,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抗病能力等目的。
(4)精神愉快:春季重在养“肝”。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养“肝”贵在调理情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重症肌无力病情的波动,所以,春天要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保持精神愉快,使体内的阳气得以疏发,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和谐。在调节情志时还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遇事戒怒,以促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5)运动强体:春日养“阳”贵在锻炼。春天,万物复苏,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大好时机,而“动”则为养“阳”的重要一环,因此,春天应加强锻炼,重症肌无为病人应根据自己的病情、自身的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或到近郊风景区去春游。这样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锻炼时要注意运动适量,以运动后感到精神焕发健旺、身体松快舒适为度,特别是运动后不能加重重症肌无力病情。
夏季养生
夏季养生,注意保护人体阳气,做到防暑热,又要防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体内阳气,正如“春夏养阳”,调摄好人体精神气血与之相适应。
(1)防暑取凉:夏季盛热多雨,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导致中暑,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暑降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贪凉过度,又会引起血管收缩,造成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再者,夏季细菌繁殖迅速,是急性胃肠疾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因此,必须加强预防和及时治疗,否则将会损伤脾胃功能,造成正虚邪恋,降低机体免疫力,从而导致重症肌无力病情加重。
(2)清淡饮食:夏季饮食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夏季脾胃功能相应减弱,慎防过食肥甘厚味。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为主。再者,夏天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均可导致机体营养代谢的紊乱而影响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效果。为此,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保证身体的需求。同时,要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品,如番茄、黄瓜、薏苡仁等,可以少量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西瓜、苦瓜等,还可吃一些大蒜,既可杀菌又
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调味解暑。中医学认为,“春夏养阳”,所以要忌食冷饮,否则会伤阳。
(3)晚睡早起:“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晚睡早起,是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晚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由于晚睡早起,故午睡应以1小时为宜,这样才能使机体得到充分休息,使神经功能恢复,体力增强,疲劳消除。重症肌无力病人只要按照夏季养“长”的原则,顺应自然,就会增强机体的防护功能。
(4)情绪清静:夏季重在养“心”。中医认为,心藏神,主神志。因此,养“心”贵在安其心,调其神,培养乐观豁达的精神。安其心,就是要调节心气,防止心火内生,使心静如水;调其神,就是要避免生气和苦恼,防躁戒怒,使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清静养神。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只有神气充足,人体的功能才能旺盛而协调,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使心神得到保养。这样才不会加重或诱发重症肌无力病情。
(5)运动调摄:夏天人体能量消耗较大,运动锻炼应动静结合,运动量一定要适度,不可过于疲劳,而且不宜在中午、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最好在清晨和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户外短时间运动。适当运动锻炼,以动生阳,使气血运行通畅,有助于增强体质,防止重症肌无力病情加重。
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阴气,做到防燥,正所谓“秋冬养阴”。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次年阳气生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1)适当“秋冻”:夏去秋来,由热转凉至寒,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相应改变,因此,应进行一些锻炼,逐渐增强体质,以适应气候的变化。“秋冻”,即避免多穿衣物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以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养的养生需要。当然,进入深秋时,就应注意保暖,若气温骤降,一定要多加衣物。总之,秋季接受“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重症肌无力的发生或病情加重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2)饮食调养:秋季饮食宜“省辛增酸,以养肝气”。秋天燥气盛行,易伤津液,饮食宜多吃增液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蜂蜜、芝麻、新鲜蔬菜、猪肺、鸭肉,多饮开水、牛奶、豆浆等以滋阴润燥养肺,弥补损失的阴液,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其次,应少辛增酸,抑肺扬肝,有助于肝气疏泄。少辛即少食辛辣煎炸热性食物及禁烟戒酒,增酸即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的水果,如石榴、柚子、苹果、葡萄、山楂等以免助燥伤阴,加重秋燥。另外,秋季五谷初成味美,但重症肌无力病人脾胃气弱,应慎食,以防愈加损害脾胃功能,加重病情。
(3)早睡早起:“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早睡,以避晚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从清爽,以顺应阳气的舒张。早起晨练,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又有助于机体功能活动,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总之,只要按照秋季养“收”的原则,顺应自然,就能增强心肺功能,对预防秋季因呼吸道疾病而加重重症肌无力病情是十分有益的。
(4)心态平和:秋季重在养“肺”。中医认为,肺主宣发和肃降,因此,养“肺”贵在调节情志。秋之日,草木衰败,万物肃杀,人体内的肺气相对旺盛。人们身临草枯叶落的深秋,难免会产生凄凉、苦闷、消沉的心绪,所以,秋天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重症肌无力病人要结合自身病情、体质参加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
(5)运动调养:秋天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悬殊,因此应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秋天是进行户外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可根据各自的病情和体质,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关运动项目适当进行,当然要避免运动量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耗伤。随着天气逐渐转冷,运动量可适当增加,以便在严冬来临之前,体质明显提高,以便增强抗寒耐冻的能力。总之,重症肌无力病人秋季坚持适当运动,既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功能,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
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以“养藏”为原则,即“无扰乎阳”,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做到既防寒又防风,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1)保暖防寒:冬天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界的生物都进入了藏匿、冬眠状态,以蓄养其生命的活力。此时,人体要顺应自然,重症肌无力病人一定要采取防寒保暖的措施,如“去寒就暖,无泄皮肤”。
(2)饮食进补:冬季饮食宜“省咸增苦,以养心气”,以抑肾养心。冬季干燥,应少吃香燥煎炸之品,以免心烦少寐。冬季阳气收藏,阴寒较甚,因此,重症肌无力病人冬天宜适当进补温性食物如牛肉、狗肉、羊肉以及桂圆等,以增强体质,抵御寒邪,为次年春季旺盛的精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早睡晚起:“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做到早睡晚起,这是以自然相应,以整个冬季的“养藏”相应。这样做才能固守精气,养精蓄锐,也可以说,睡觉的过程就是收藏阳气的状态。现代研究表明,睡眠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时人体内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可促使白细胞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或病毒消灭。因此,重症肌无力病人只要按照冬季养“藏”的原则,顺应自然,按质按量睡好觉,就可增强免疫力。
(4)情绪稳定:冬季重在养“肾”。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气又是机体生、长、壮、老、已之根本。加之,“肝肾同源”,养“肾”贵在调节情绪,即心理活动方面。因此,重症肌无力病人要保持情绪稳定,不急不躁,心情愉快,乐观向上。乐观的态度可以维持人体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而巨大的心理压力则会导致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成分增多,容易受到感冒或其他疾病的侵袭。
(5)动静结合:冬天要进行适当锻炼。早晨太阳升起半小时后,重症肌无力病人宜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进行直至微微出汗即可休息,既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改善体温功能,提高耐寒能力,还可以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对眼睛视觉、心肺功能的提高均有所裨益。
专家2
咨询
专家
疾病咨询症状查询病情分析长按,识别白癜风怎么治好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