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之一为坐骨神经痛,但有学者统计约6%的坐骨神经痛为梨状肌综合症引起,因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要将梨状肌综合症作为一个重要的鉴别诊断。
1.梨状肌的解剖位置
梨状肌是臀部的深部肌肉,起自第2-4骶椎侧方前面,向外下穿过坐骨大孔而将其分成梨状肌上孔与下孔,肌腱止于股骨大转子上部内侧,是髋关节的外展肌之一。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见图1、图2,不同的类型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梨状肌的解剖变异、外伤、劳损、感染等因素导致梨状肌充血、水肿、肥大、痉挛、挛缩、变性从而刺激、压迫坐骨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3.临床表现
症状:臀部、大转子和大腿后侧疼痛、麻木,当晚上平卧,长期坐位,或由起身站立、举重物、弯腰时疼痛加重,某些患者可出现跛行,部分患者存在由大腿后外侧到踝关节的放射痛和坐骨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
体征:1、检查病人的步态和下肢休息时的位置,可提供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线索,患者可存在跛行,行走时患侧下肢仿佛较短2、在仰卧位时患者习惯性保持患肢稍抬高和外旋姿势3、直腿抬高试验可呈阳性4、部分患者出现臀肌萎缩5、梨状肌有触痛点并可引起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6、梨状肌下口处Tinel征阳性7、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Freiberg手法)内旋患肢诱发坐骨神经痛8、Pace手法外展患肢诱发坐骨神经痛症状
4.影像学检查
腰椎CT、MRI:排除腰部、骨盆疾患,如:腰椎间盘突出,骨盆肿瘤。
超声检查:正常梨状肌位置、大小、回声双侧对称,厚度相差小于2mm。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患侧梨状肌因充血、水肿、肿胀,超声表现为梨状肌明显增厚,与对侧相比度大于2mm,回声减低,内呈低回声不均匀,梨状肌下孔间隙窄。
电生理检查:1.肌电图测试患侧下肢处于屈曲,内收和内旋位置时,有时可测出H反射延迟闭,坐骨神经支配肌可呈纤颤电位或单纯相等变化。2.节段性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s)可帮助明确卡压位置。电生理诊断应与腰椎管内病变所至腰椎神经根压迫症或腰骶丛病变相鉴别。三者均可累及远端肌群,但梨状肌综合征对近端肌群如臀大、中肌、阔筋膜张肌和骸棘肌无受累证据,可资鉴别。
今日为大家分享的病例是来自我们内蒙的张清海大夫提供的腰椎间盘突症、梨状肌痉挛导致的坐久了腰疼,行走疼痛跛行的一个病例,患者在接诊到治疗结束短短的半个小时,疼痛半个多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小圆针每天都在为大众解决痛苦,在此也为坚持一直坚持在小圆针临床的医务工作者点赞喝彩!
患者病例患者史某,男,32岁
主诉:腰痛,久坐站起困难,左腿后侧疼痛,走路不便
患者治疗前,腰痛,稍许跛行,需扶腰行走
现病史:腰痛,久坐疼痛行走困难半月余,加重5天,疼痛难忍顾慕名前来就诊
查体:L4.5椎间隙,L5-S1椎间隙压痛,其中L5-S1左侧压痛明显,并向左下肢放射,同时左侧梨状肌压痛明显
CT:L4-L5椎间盘膨出
L5-S1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痉挛
治疗经过治疗:L5-S1椎间隙左侧旁开3cm定点,消毒,三棱针破皮,因病人偏肥胖顾选择特号扁头圆针才能把梨状肌彻底松解。
进针达骨面后针尖向上滑入L4-L5椎间孔进行横向撬动剥离,再出针到骨面后把针尖向下滑入L5-S1椎间孔,同样进行横向撬动剥离,出针到皮下,再向梨状肌方向进针,松解梨状肌肌腱筋膜和浅筋膜。
再退针松解左侧髂后上棘处及其他相关部位深浅肌筋膜后出针,注射浓度40的臭氧到L5-S1椎间孔内,再次消毒针孔贴无菌辅料,行和派整脊手法矫正小关节紊乱,治疗结束。
嘱患者休息20分钟后起床。
治疗结果20分钟后患者起床并在治疗椅上刻意坐了5分钟后起来走动,起立无疼痛,行走正常无痛感!
治疗后,行走正常,患者露出笑容
张大夫不由赞叹,只有用了小圆针治疗颈肩腰腿痛,你不得不服,不得不说好,患者的疗效就是最大的有力证明!也愿每一位小圆针工作者,治愈越来越多的经久不愈的颈肩腰腿痛问题!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中医治疗颈椎病大全,全是干货,速收藏~
●保膝之路,拒绝置换,给膝关节患者一个福音!
●小圆针治疗膝关节效果杠杠滴
●再顽固的面瘫,有了它,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