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青橘医话
第话医路漫漫青橘相伴
文|不理医生
来源|青橘医话
缅怀
据大洋网消息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中医院获悉,首届国医大师、岁的邓铁涛教授于今晨6:06去世。
邓铁涛
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院心血管科创始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非典时期担任中医组组长。
人物介绍岁的邓铁涛从医80余年,他能从病人的角度体会病人的疾苦;他从医生角度对中医药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时时刻刻想到中医要为13亿百姓着想。
患者说
“多年来我一直疾病缠身,自年底情况越来越糟,年初自觉不行了……两年多了,经过邓铁涛教授不断调治,病魔象抽丝般剥去,至今我已经从躺着都呼吸困难的人,变得可以去户外走动生活自理,对于一个几近死而复生的我来说,再造之德救命之恩感念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家人说
“在普通人眼里,邓老是名老中医,是国医大师,而在邓中光眼里,邓老是父亲,也是导师。我出生成长在中医世家,幼年就已接受父亲用中医药为我治疗,那时候,父亲包办我们全家包括亲戚们病症的治疗。”
“我亲眼看到父亲运用中医手段治疗众人,都取得了疗效,对父亲的敬佩,对中医的信服与日俱增。中医与西医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医学科学,都能治病救人。中医有它的疗效,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从来不会存在对中医的丝毫怀疑,从来不需要考虑“中医能不能治好病”这样的问题。”
——邓中光
学生说
“他依然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只是家人、学生们都不忍心让他继续操劳,尽量让他少受干扰。”
“在邓老的眼中,中医是鲜活的。邓老的思维是超前的,开放的。邓老主张在继承基础上的发扬,既不能泥古,又不能离宗。”
“邓老常常给人平易近人的印象,他从来不会骂学生。唯一可以令他生气的就是说中医不好。”
——吴焕林
一、“我为中医而生”
梦是一个人起航的开始,有梦才会去追求,对于年过百岁的邓铁涛来说,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医事业,治病救人,发扬中医学术思想,作为国医大师当之无愧!
邓老有今日的成就,首先要归功于他的父亲,邓梦觉,他毕生业医,所以邓老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做人要有梦想。年,邓老中学未毕业就考上了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所以他的中医梦开始了!然而这个中医梦从未断绝,也是他一直前行的动力,邓老在96岁的寿宴上也说过,我是为中医而生的人,听到这句话,作为一名中医的年轻一代,都深受感动!他悬壶济世,之后又为中医的学术传承发展而不懈奋斗,他的一生都为中医呕心沥血!
邓老在家里的客厅墙上悬挂着的《铁涛理想》:“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有创新的学术成果;有经得起考验的社会效益;有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队伍。”所以他一直以这个为奋斗宗旨。
二、“恫瘝在抱大医精诚”
1、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融汇贯通,一派大家:
(1)辨证选方删繁就简:纵观邓老论治杂病,辨证分型不过寥寥数型,遣方用药不过十数几味,然却总能妙手回春。他擅长从脏腑辨证,先辨病位,再辨寒热虚实,奉行三位一体的辨证体系,即以证为本,以病为枢,以症为标,分清缓急、标本兼顾。
(2)由证到方,对证下药:邓老认为,专病专方亦是辨证论治,是辨证之后,在论治上的取舍。
如邓老治疗慢性胃炎,常选用基本方:太子参30g,茯苓12g,怀山药12g,石斛12g,金钗石斛9g,麦芽30g,甘草5g,丹参12g,鳖甲(先煎)30g。该方切合广东地区慢性胃炎患者脾虚湿热的病机,益气健脾以治本,清热祛湿以治标,再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加减,如偏气虚者加黄芪、白术或参须(另炖),偏湿热者加扁豆、鸡蛋花、薏苡仁,肝气郁结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临床多收良效。
(3)治病方法灵活多变:邓老擅于从古籍阅读中获得灵感,从病机立法。
如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邓老发现《金匮要略》中治胸痹三方均有温通心阳的作用,又基于《黄帝内经》中“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这一论点,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病机在于心阳不足,不能温运痰浊水饮,故而痰浊内生,阻滞经络气血,发为胸痹。从病机出发,确立治法为益气温阳,兼以化痰,选方温胆汤。
邓老认为重症肌无力病机在于脾胃虚损,气血生化乏源,四肢失却充养,故废而不用,治疗则以益气升阳为法,选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为底方,重用黄芪,用之如神。这提示我们“有是症即用是方”未尝不可,抓住病因病机选方,治病求本,更是重要的临床思路。
(4)巧用药对,增加协同作用:比如五灵脂、蒲黄相合以止痛;三棱、莪术合以破血逐瘀;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合以利胆排石;石斛、金钗石斛合以益胃养阴。
尤为神奇的是邓老使用甘草制甘遂治疗肝硬变腹水,制法如下:取等量的甘草、甘遂,将甘遂打为碎末,甘草煎取浓汁,用甘草汁浸泡甘遂末3d后,去甘草汁,晾干甘遂末,装入胶囊中服用。活用甘草、甘遂相反之性,达到攻逐水饮之效果,实是简便廉验。
(5)思维开阔,不拘一格:邓老治病,广开思路,给药方法多样,内服外治不一而足。内服药物除了传统的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等中药剂型外,也采用现代医学中的口服液、颗粒、肠溶胶囊等剂型,既方便携带保存,又有矫味之效,大大提升了患者依从性。
外治法运用恰当,对患者大有裨益,如治疗中风昏迷之急症,采用安宫牛黄丸点舌法;对于高血压患者,配合针刺泻太冲;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辅以捏脊、艾灸法;对尿毒症患者,佐以大黄保留灌肠。
中西结合,取长补短:
邓老是名副其实的铁杆中医,但这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盲目排外。邓老提出中医也要进步,要与西医求同存异,取长补短。邓老对中西医的异同有着独到的认识,在病因病机方面,认为中西医具有一致性。比如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胸痹对应起来,西医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沉积在血管内壁,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反应性痉挛,心肌供血供氧不足。这与中医学中恣食肥甘厚味,痰浊内生,闭阻心脉气血,发为胸痹的概念有相通之处。在临床征象方面,中西医可以互相印证。
精准辨证,细微洞察:
邓老擅于观察,从细微之处洞悉疾病本质。
某患者尿频尿少3年余。3年来多处求医,均按淋证论治,不愈。邓老查口唇淡黯,脉弦细涩,舌边左右各有宽约0.5cm的淡墨色带从舌根至舌尖,舌之底面亦有墨色带与舌面之墨带相连,追问病史,得知发病前有阴部外伤史。考虑外伤致瘀,瘀结成病,但患者病久体虚,故消补兼施,治以益气兼化瘀,以四君子汤合失笑散为主方加减,坚持治疗6个月后,舌边之淡墨带逐步变窄变浅,2年后痊愈,未有复发。尿频非独淋证,淋证非独湿热,诊察疾病若一味惯性思维,人云亦云,视而不见,必然错过扭转乾坤之良机。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邓铁涛教授提出了“十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已未,强调治未病的概念。
(1)未病先防:邓老是养生大师,在防病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饮食要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方能身强体健。注意起居有常,还要调畅情志,邓老说:“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养心最重要的是养德,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
(2)既病防变:现在很多疾病不能根治,只能通过药物及身体调摄控制病情进展,达到临床治愈。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邓老十分强调起居有时,饮食有节,调畅情志,坚持柔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之类。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强调避风寒,防感冒,忌食芥菜、萝卜、绿豆、海带、西瓜、豆腐等性味寒凉的食物。
(3)瘥后防复:邓老治病十分注重顾护正气,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对于慢性疾病强调不可满足于症状的缓解而终止治疗。消化性溃疡愈合后仍须巩固治疗2~4个月。重症肌无力凡临床治愈后,需继续服药1~2年,固本培元,防止复发。
作为国医大师、中医界的一面旗帜,邓铁涛教授从五行到五脏学术的辨证拓展,李东垣脾胃学说的践行,科学实验“脾旺则四季不受邪”理论,冠心病的痰瘀相关、气血兼治的学术思想等等影响着一代中医人,简化辨证分型,精准辨证,推崇专病用专方,师古而不泥古,重视现代医学,强调中医既要突出自身特色,注重未病先防,邓铁涛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诊病模式,我们需要活学活用,借鉴其诊病思考方法,而不拘泥于某一方,如此才可举一反三,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叶倩云,刘凤斌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思想探微
2、03年非典,铁杆中医力挽狂澜
03年那个春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突然来袭,带给民众无尽的恐慌。各地甚至出现白醋、姜、蒜等物品的断货,本地禁止外地人进入,隔离病人日记类型的博客兴起,而阿里巴巴帝国也是在那个契机里悄然崛起,钟南山院士也因此进入大众视野。但是还有一个人,在这场战争中理因是最光荣的英雄,却鲜有人知。他就是铁杆中医——邓铁涛!
那个春天,SARS迅猛来袭,用尽一切现代西医疗法后,患者未能换回,而投身其中的医护人员还一个接一个倒下,带给人民无尽的悲痛,恐慌、混乱在原本美好的春天里蔓延着。直到1月24医院的护士长倒下,这才出现了转机,看到希望的光芒!
她便是广东省护士长邓秋云,当天早医院总结大会时,突然感觉很累。他丈夫周旭(医院主治医师)一听,立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忙让她去拍片。之后如大家所想,肺部出现一点点阴影,并迅速发展到气促、气急、呼吸困难,确诊为非典。在运用现代医学抗生素、激素等治疗后,肺部阴影每天都在逐渐扩大,高烧不退。身体情况越来越严重,而现代医学已经没有办法,令家人焦急万分。
周旭是邓老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才想到他的老师,并向老师求救。邓老第一步让他立马把西药全部停下,他是提出全部停用抗生素、激素的第一人。邓老根据患者情况,开了仙方活命饮,三天后高烧减退,病情迅速得到缓解,并最终得到治愈。第一例非典治愈,终于让人民看到希望,并引起了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至此,中医药开始介入非典治疗,并在全国推广中医药预防非典。香港乃至世界各地也纷纷来电,请求派遣医疗队支援,很快非典停止了蔓延,直至被彻底消灭。
他所在的广州中医院共收治了58例(经过专家鉴定),取得了"三个零"的成绩:没有病人转院,即"零转院";没有病人死亡,即"零死亡";医院全体人员都吃中药来预防,医务人员无人感染,即"零感染"。
当今社会中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保护政策频频推出,都是因为这一场战争,就是从那一刻开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他在那个恐慌的春天里力挽狂澜!现在的每一位中医都应该感谢他!
3、为治疗重症肌无力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医方案
邓老临床80余年,给多少重症肌无力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在这过程当中不断总结,提出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辨证诊治方案。他认为本病属于中医“虚损”病范畴,病机是脾胃虚损,五脏相关,用药多以健脾升提,兼顾其他脏腑兼证为主。坊间更是口口相传多例邓老参与救治急危重症的重症肌无力患者。
曾有一个ICU病房12岁患儿,经现代医学治疗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极其危重,重症肌无力危症合并肺部感染,家中积蓄用光后,绝望之下,无奈拔管准备出院。87岁邓老听闻后,匆匆带来元,力劝家属积极治疗,费用由其先行垫付。此后更是积极参与到患儿诊治过程当中,予开方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直至患儿康复出院,随访多年未再复发!仁医仁术,至诚如此!
4、“八老上书”
堪比历史书上康有为”公车上书”,中医界也曾有过著名的年的“八老上书”,正是以邓老为首的全国各地名老中医联名上书中央,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免于被精简改革。(另七老为:方药中、何任、路志正、焦树德、张琪、步玉如、任继学)。
而早在年,邓铁涛就第一次以普通共产党员的名义,写信给中央领导徐向前元帅,信中言及“中医在鸦片战争以后,受尽歧视与摧残,但仍巍然独立,与现代医学并存。
解放以后,受改造中医思想的影响,中医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重视,出现后继乏人、乏术的局面。如果再不花力气去抢救中医学,等现在的老中医都老去,再去发掘就迟了。发展传统医药已明文写入宪法,但我们失去的时间太多了,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使之早日复兴。
其拳拳之心,言辞恳切,时任党中央领导人也迅速做了相关批示。此后,邓老也多次在中医界时有微难时挺身上书以力挽狂澜,其中有名者就有四次。
5、改变了外界的看法
多年以来,许多人认为中医之长在调理,对急症危症无可作为。其实早年间,邓铁涛就愣是凭自己的精湛医术,改变了外界的看法。
一位患肠梗阻的青年战士病情危重时刻,主治医师想手术化解。邓铁涛见剥苔下有新苔生长,建议先不手术,开以大承气汤处方保留灌肠,很快解除梗阻。
一名5个月大的婴儿确诊肠套叠,先服中药数小时后,又以蜜糖水灌肠,并在腹部肠型包块处叩击梅花针,其后粪便自肛门排出,婴儿安静入睡,免去一刀之苦。
邓老运用中医非手术疗法,成功治疗数例肠梗阻病人。以至于决定病人开刀不开刀,医院方面往往要征求中医的意见。
某医院曾遇一胎死腹中患者,妇产科用非手术治疗十多天不见效,再做手术又怕过不了感染关,于是请邓铁涛会诊。经辨证属实证实脉,邓铁涛开出一剂,当夜排出死胎。医院以为偶然中彩,没几天又入院一患者,看起来症状相似。然而邓铁涛会诊后认为属体虚病实之证,所用药方完全不同,也成功产出死胎。上述两例经西医诊断同为过期流产,诊断无误,但中医之辨证论治则一攻一补,天壤之别。
上海有位姓戴的先生,气管切开后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后书信邓老,邓老便为他寄药过去诊治,连续八个月,病情有所好转。这件事后来登上了《文汇报》:“连续八个月寄药方,爱心飞过千山万水,上海患者幸遇广州华佗”。邓老的医德更为广传。
三、“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
今邓老度百岁而去,而尽终其天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邓老曾在广州日报的一次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养生理念,第一要诀是“养心”——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也应了这句话“大德者方得其寿”。
邓老在采访中讲到,养心、养德是基础,在精神养生这个基础上,平时还要注意饮食起居,坚持运动。
“道德是做人的底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社会和谐了,你自己是最先受益的一个。再有,做人不要老是向上看,有时也要向下看,观上不足、观下有余,心安乐了,人也会健康些。”
另外邓老对一日的作息有合理的安排:
起床先饮一杯热开水;
梳头,左右手交替共次;
按摩鸣天鼓、聪两耳、击枕处等动作;
在阳台做八段锦;
冷热水交替洗澡;
冬天睡前以热水沐足;
定期测量血压,做好详细记录。
不仅仅是医学上的成就,邓老的精神品格性情,也是当代人的楷模。
(以上资料根据邓铁涛中医养生学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广州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教授总结归纳。)
四、“博闻天下心宽安若”
邓老不仅为中医届的标杆,更是中医届的君子。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邓老乃为真君子也。邓老除了医学领域外,亦读诸多文学艺术著作,邓老认为文学艺术使人接触时代的脉搏和气息。
邓老学医通学文史,哲及其他自然科学,在读书的广阴中,他认他认为知识面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邓老认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的简要深刻,儒与医并论是有依据的。通史、哲学思想史是自己学习领域必修学科。
对《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等古典医籍的多次反复实践与教学中创新有五脏学说,脾胃学说研究,为中医学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
从孩提到期颐,邓老与中医结缘,将个人命运与中医事业紧密相连,日夜思虑中医药问题,为振兴中医,弘扬祖国医学大声疾呼,情深意切,倾尽所有。
铁霜洒尽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厚德博学,精诚济世,同心写秋。
鲁迅先生曾说俯首甘为孺子牛,如今想来亦是对邓老一生为中医奔波的写照再好不过了。
光阴一瞬度百去,百年树人精于勤,悬壶济世度末路,铁魂踏梦永留存。
正如网友所说:
光阴百载一瞬,悬壶济世,度苦厄,度中医之末路。
铁魂万古永存,杏园明灯,启绝学,启仁心于后人。
青橘在此为大家准备了两本书籍,大家可以后台发送关键词“邓铁涛”领取
整理/青橘医话排版/不理校对/青橘学术部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御用客服
▼
?THEEND
本文由青橘医话原创出品,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转载文章,请联系客服橘妹(6)进行授权转载。
转载文章格式要求,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
戳阅读原文参与投稿
10万稿酬等你来!!!
觉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