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9日-7月3日,为期一周的第十一届中山胸部微创论坛线上直播圆满召开。
本次会议云集国内外多名胸部肿瘤内外科专家。内容涉及胸外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放射科、病理科、整形外科等多个学科的热点领域和最新进展。
本次会议还进行了胸腔镜肺叶及肺段切除,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剑突下胸腺切除,胸部巨大肿瘤切成,新辅助免疫及放化疗后手术等直播演示。整整五天,五个专场,五十多名分享专家,五十多台手术演示,与全国各地的上千名同道们一起分享了此次学术盛宴。
手术演示
在一周的直播中,医院胸外科近二十位专家,三十个多个小时,进行了五十多台手术演示,包括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剑突下胸腺切除,胸部巨大肿瘤切除以及新辅助免疫及放化疗后等高质量的手术演示,现场还进行了精彩的解说,不断与评论区的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专家们精湛的手术受到线上观众的一致好评。专题分享
专题分享环节可谓名家荟萃,内容丰富,星光熠熠!
食管肿瘤专场
6月29日(周一)
食管专场第一环节食管重建部分,医院胡杨教授及袁勇教授分别对管胃制作方式进行了分享,袁勇教授报告了“锥形管胃在微创食管颈部吻合中的运用优势”,胡杨教授报告了“从球棒状到锥形再到直筒状管胃—为吻合方式服务的管胃形状”,医院郭旭峰教授报告了“游离空肠代食管”。医院沈亚星及张轶群教授报告了“经纵隔内镜-腔镜联合微创食管切除:一种创新术式探索”。第二环节食管癌新辅助治疗部分,医院侯英勇教授报告了“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评估”,医院于振涛教授报告了“新辅助化疗的外科视角”,医院傅剑华教授报告了“新辅助放化疗的外科视角”,医院尹俊教授报告了“免疫新辅助治疗初探”。纵隔肿瘤专场
6月30日(周二)
纵隔肿瘤专场部分医院范江教授报告了“剑突下双拉钩胸骨抬高扩大胸腺切除对于经选择的masaokaIII期胸腺肿瘤手术的探索”,医院茅腾教授报告了“前纵隔肿瘤的诊疗策略”,沈艳教授报告了“磁共振在纵隔占位诊疗中的应用”,医院赵重波教授报告了“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的内科观点”,医院丁建勇教授报告了“微创胸腺外科的变迁,从侧胸到剑突下”,陈岗教授分享了“胸腺上皮肿瘤临床病例进展”,杜世锁教授分享了“放疗在局部晚期胸腺肿瘤中应用现状及进展”,徐蓓教授分享了“胸腺肿瘤内科药物治疗进展”。
早期肺癌专场
7月1日(周三)
江苏省人民陈亮教授报告了“肺内静脉在肺段切除术中的作用”,医院陈椿教授报告了“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精准肺段切除经验分享—三精准理念”,中医院邱斌教授分享了“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医院王群教授,冯明祥教授,袁云锋教授先后报告了“肺部小结节术中定位”、“单孔肺叶切除到肺段切除的进阶”、“基底段切除的策略和步骤”。
局部晚期肺癌专场
7月2日(周四)
医院陆舜教授报告了“新辅助免疫治疗理论与实践”,医院钟文昭教授报告了“新辅助靶向治疗进展”,医院孙汉治教授报告了“局部晚期肺癌外科实践”。医院樊旼教授报告了“局部晚期肺癌放射治疗进展”,医院陈克能教授报告了“NII肺癌的诊疗策略与实践”,医院徐松涛教授报告了“肺癌辅助治疗进展”。
气管及胸壁肿瘤专场
7月3日(周五)
医院刘峰教授报告了“肺移植外科技术-无锡经验”,医院姚烽教授报告了“气管肿瘤外科技术-胸科经验”,广州医院李树本教授分享了“Tubeless气管肿瘤切除术-广医经验”,医院赵晋波教授报告了“3D打印技术在胸壁重建中的应用”,医院蒋伟教授分享了“颈胸交界处肿瘤手术切口选择”以及亓发芝教授分享了“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重建技术-中山经验”。
本次线上会议专家报告内容覆盖了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气管及胸壁肿瘤多个术式前沿方向和最新进展,尤其是包含了肺癌早期筛查与诊断、局部晚期肺癌的诊疗策略、微创手术、免疫治疗等等当前最热点话题,令与会代表们醍醐灌顶般地大呼过瘾,以及经常的手术演示和珍贵的心得经验交流更给同行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丰硕实效的感受。
疫情可能阻止了我们一时的脚步,但却阻止不了我们学习的步伐,本次大会虽然第一次采用线上的方式,但是与会者热情不减,五天的直播精彩纷呈,专家大咖们倾囊相授、干货满满,线上观众们都热情高涨、积极提问、沉浸其中。让我们期待下一届大会的尽快到来!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七家医联体单位
成立医联体胸部肿瘤联盟
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科室齐全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胸部肿瘤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也是全国胸部肿瘤诊治规模最大,疑难重医院之一。
医院始终秉承“一切为了病人”的治疗理念,整合医疗资源,加强各肿瘤亚专科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于年全面启动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胸部肿瘤医联体联盟建设,旨在面向我国胸部肿瘤的治疗需求,建立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医疗质量为主体,医教研防管全面强化的胸部肿瘤医联体联盟中心。医院的优势,从预防-早诊-多学科诊治-手术开展-舒缓疗护的疾病全程综合管理模式出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集肿瘤诊疗和防治于一体的引领医疗发展的标杆。
7月4日上午,“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胸部肿瘤联盟成立大会”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复旦中山肿瘤防治中心承办和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承办。大会秉承“协同创新,携手共进”的原则,旨医院专业资源优势,辐射带动胸部肿瘤学科的研究进步,医院的共同发展。
开场致辞
谭黎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政主任
会议开始之前,谭黎杰教授作为此次会议主席,简单概括了医院胸外科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和未来发展期望等,深入浅出地对医院医联体胸部肿瘤联盟的使命、愿景及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展望,并对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美好展望。
谭黎杰教授强调医院医联体要立足上海,进而推向长三角和全国各地,建立“战略联盟、技术支持、院府合作”的“紧密型”医联体结构,以“开放、互通、共享”的同质化管理模式为基础,建议一流的中山医联体创新模式。
成立仪式
届时,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谭黎杰教授、王群教授、葛棣教授,肿瘤内科刘天舒教授,内镜中心周平红教授,病理科侯英勇教授,放疗科杜世锁教授,上海医院李志刚教授以及医院相加庆教授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胸部肿瘤联盟正式成立并合影留念。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胸部肿瘤联盟成员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闵行分院(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青浦分院(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南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医院)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