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的坚守,已经成为ICU医护的一种习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的脚步总是在奔跑,在追逐着生命的曙光,寻找着生的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许某,男,44岁,吞咽不畅、气短8年,加重伴双上肢无力4天,1月20日入住普通病区。2天后,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伴言语含糊不清,呼吸频率升至35次/分。急诊转入我科行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抗感染,抗胆碱酯酶,免疫球蛋白,激素冲击及营养支持等治疗。
早期康复功能锻
医患交流日记
治疗第10天,患者吞咽功能正常,颈部肌力及四肢肌力较前明显好转,行肌力锻炼及功能恢复。并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每天的治疗感受,通过日记与医护人员互动,交流,便于医护人员掌握治疗效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治疗23天后脱机拔管转原病区进一步治疗。
王某,男,54岁,确诊重症肌无力3年,未规律服药后出现气短,在普通病房治疗过程中出现全身无力、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呼之不应,心电监护:心率42次/分,呼吸0次/分,血压96/68mmHg,血氧饱和度46%,即刻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后转入我科,经综合治疗19天后脱机拔管转原病区进一步治疗。
医学知识科普:
重症肌无力(MG)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获得性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MG主要表现为易疲劳性无力,也就是肌无力在肌肉使用后加重,而休息后趋于好转。
治疗上,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治疗应在ICU内进行,团队应具有MG和呼吸功能不全管理、感染性疾病救治,以及电解质和液体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呼吸急症发生前,应先行提供辅助呼吸。血浆置换或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IVIG),通常对加速患者恢复有帮助。绝大多数MG患者都可以获得成功治疗,并恢复完整的生产和生活。其最有用的治疗包括抗胆碱酯酶药物、免疫抑制剂、胸腺切除术、减少腺体分泌,以及IVIG或血浆置换、尽早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等。首要的决定是明确治疗的紧迫性。很明显,肌肉的受累程度会影响治疗的紧迫性,所以存在呼吸或吞咽障碍(属于“危象”表现)的MG患者,必须予以及时且强力的治疗。
注意事项:许多药物可加剧MG的病情,所以应避免使用。部分抗感染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以及二性霉素等抗真菌药物),部分心血管药物(如利多卡因、奎尼丁、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等),部分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乙琥胺等),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碳酸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部分麻醉药物(如吗啡、度冷丁等),部分抗风湿药物(如青霉胺、氯喹等)。其他注意事项包括:禁用肥皂水灌肠;注意休息、保暖;避免劳累、受凉、感冒、情绪波动等。MG管理的误区:1.不能及时想到MG的可能。2.没有明确诊断就开始MG治疗。3.使用过高剂量的抗胆碱酯酶药物。4.使用“标准”剂量的免疫抑制药物,而不进行个性化调整。5.不能及时治疗并发感染。6.不能及时治疗迫在眉睫的危象。7.免疫抑制药减量太快或太久。8.在准备不充分或“紧急”状态下实施胸腺切除术。9.不能密切随访患者的MG状况及其总体医学问题。10.试图治疗不了解药物依从性障碍且缺乏依从性的患者。治疗经验:1.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尽早有创机械通气,为肌无力恢复赢得最佳救治时机。2.减少腺体分泌治疗,对于尽早撤机拔管至关重要。3.加强营养支持治疗。4.尽早肢体、呼吸康复功能锻炼。
科主任
主任医师甘肃省首届卫生行业优秀青年人才
更多精彩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