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年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
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面积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万(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下辖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1]
云南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洱海、滇池、抚仙湖、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噶丹松赞林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旅游景点。
整个云南的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昆明位于云南中部偏东,地势也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群山环列于城区的东西北三面,而南面的山峦既低又远,因此冬季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又被群山所阻,难以入侵,于是冬暖如春。到了夏季,又因为昆明所处的云贵高原海拔高,气候较为干燥,空气难以积热,且昆明四周植被丰富,所以气候凉爽。此外昆明附近的滇池、抚仙湖、阳宗海等众多的自然调节。多种原因形成了昆明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
远古云南--地球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Explosion)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5亿万年前到5亿万年前,在地质学上被认为是寒武纪的开始时间,寒武纪地层在多万年时间内突然出现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而在早期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没有找到其明显的祖先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这也是显生宙的开始。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代表─云南澄江生物群
寒武爆发的典型代表是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的我国云南澄江生物群,它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带壳后生动物群。该动物群是我国青年古生物学家侯先光年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先发现的。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保存非常完美,距今约5.7亿年的化石群,其成员包括水母状生物、三叶虫、具附肢的非三叶的节肢动物、金臂虫、蠕形动物、海绵动物、内肛动物、环节动物、无绞纲腕足动物、软舌螺类、开腔骨类,以及藻类等,甚至还有属于低等脊索动物或半索动物(如著名的云南虫)等。由于许多动物的软组织保存完好,为研究早期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同时也成为了探索地球上大壳后生动物爆发事件的重要窗口。
远古云南--禄丰龙
恐龙的1属,因模式标本发现于中国云南省禄丰县而得名,也是在中国找到的第一个完整的恐龙化石。生存于距今约1.9亿年的早侏罗纪。禄丰龙身体结构笨重,大小中等(6~7米长),兽脚型。禄丰龙曾被认为属于原蜥脚类的板龙科,且是蜥脚类的祖先类型。而实际上原蜥脚类并不是蜥脚类的直接祖先,仅是一类在晚三叠纪(距今2亿年前)曾与蜥脚类同时存在原始蜥臀类恐龙,生存了较短时间,就绝灭了。禄丰龙是浅水区生活的恐龙,主要以植物叶或柔软藻类为生,多以两足方式行走,但在就食和在岸边休息时,前肢也落地并辅助后肢和吻部的活动。
生活在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早期,为后来巨大植食性恐龙的祖先。迷惑龙一类的食草恐龙个子都很大,但它们的早期成员,即原始的蜥脚类恐龙,并不一定是大个子。禄丰龙身长只有5米,站立时高2米多,比今天的马大不了多少。它的头很小,脚上有趾,趾端有粗大的爪。前肢短小,有5指。身后拖着一条粗壮的大尾巴,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好像随身带着凳子一样。这种行为很像今天的袋鼠
夏令营——第一天实地考察
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成立于年,现在我所考察的是他们的新馆占地亩,建筑面积多平方,属于综合性博物馆,从云南当地5亿年多千的化石,到战汉时期云南的人文文化都有。今天也是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给我详细的介绍了一下,可以说承载了云南的所以文化。这个博物馆是列在夏令营计划里面的,大概时间为半天左右。其中我发现馆内一些出土的战汉文物有很多都和我们南京地区的有所不同很具有异域文化。
生命大爆发,澄江古生物群远古生物的复原标本
云南当地的人文文化及考古
当然少不了很多珍贵的云南当地的文物!!
今日考察小节:今日考察了云南省博物馆,作为省级博物馆完全可以让大家了解云南的一个历史文化,从远古化石--矿产资源--历史发展--文化变更等,计划把参观省博物馆放在夏令营初期,这样可以让大家更好的去初步了解云南。
本次所以夏令营考察计划及内容都将按最终正式发布为准,所有解释权归石域科学为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