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朋友一旦出现腰痛伴腿串痛,往往会先想到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实际上,此类症状多与一种称之为“梨状肌综合症”的疾病有关。
梨状肌为臀部深层的一块小肌肉,主要与其他肌肉配合可以使大腿外旋,但由于所处解剖位置的特点,往往在某些动作,尤其是下肢外展、外旋或由蹲位变直立时使梨状肌拉长、牵拉而损伤发生炎症,从而刺激和压迫坐骨神经产生一系列症候群。该病的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有相似之处,均有下肢感觉运动与反射障碍,其中以下肢放射痛、跛行、肌无力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多见。
这些共同点容易造成误诊,有些中老年患者往往腰椎间盘突出与梨状肌综合症并见,此类情况最易误治,尤其需要注意。
梨状肌综合征具体临床表现是:大部分患者有蹲、站下肢“闪”“扭”的外伤史,也有部分患者仅有受凉史。自觉患肢变短,走路跛行。腰臀部困痛或一侧臀部酸胀,伴随一侧下肢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的放射性疼痛,偶有小腿外侧发麻。腰臀部疼痛向小腹部及大腿外侧放射,会阴部不适,使患者处强迫体位,走路时身体半屈曲,鸭步移行步态。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剧痛”,夜不能眠,双下肢屈曲,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或大声咳嗽增加腹压时,沿一侧下肢串痛。
就医后可进行物理检查:1、走路跛行,腰部一般无压痛点亦无明显异常,患侧臀肌可有萎缩。2、双拇指触诊在梨状肌走行位置上可触到条索或束状肌束,有明显压痛。这点是与其他腰腿痛症鉴别最具价值的。3、直腿抬高试验在60度以前疼痛明显,抬举受限;抬腿超过60度以后疼痛反而减轻。
在临床过程中采用以针灸治疗,辅以手法整复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1、针灸治疗:以局部配合远端循经取穴为原则,根据疼痛所涉及经络取穴(主穴:环跳。配穴:昆仑、足临泣、阳陵泉等)。针刺手法:患者侧卧位或俯卧位,依次针刺昆仑、足临泣、阳陵泉等穴位,不留针。患者侧卧位,医者立于患者面前,以舒张法进针,深刺环跳穴,上下提插,必使得气的触电感向下传导至脚方可出针。
2、手法复位方法:患者俯卧位,肌肉放松。医者顺患侧梨状肌表面投影,用一手拇指按压触摸梨状肌肌腹情况,其拇指拨动方向与梨状肌纤维方向垂直。拇指首先深压皮肤,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和臀大肌来察觉梨状肌肌腹情况,必要时拇指将指下皮肤、皮下组织和臀大肌一起拨动(不能只在皮肤上揉擦),间接体会梨状肌损伤情况,仔细检查多可触及束状的梨状纤维隆起,或弥漫性梨状肌纤维隆起,或弥漫性梨状肌肿胀,压痛十分明显,再触清原位的沟或痕,一拇指顺纤维方向上牵,另一拇指将其按压于原位或松解、舒顺肌纤维,指下已感到肌束平复,用单拇指腹深压该病变部位不动,取镇定手法约10秒钟,可解痉、镇痛。之后,再行患侧下肢的双手对拢抖动按摩即完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