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以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为特征,通常以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该种疾病起病隐匿,病程中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多数病人迁延数年至数十年,靠药物维持。近年来随着对MG研究的深入,治疗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果,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
西医治疗
目前MG的西医治疗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大多依据临床经验和病人对药物的反应选择合适恰当的治疗方法,以缓解症状和抢救危象。其中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及手术治疗,而新兴的单克隆抗体和粒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仍需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胆碱酯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是治疗所有类型MG的一线药物,可明显减轻肌无力的症状,特别是新近诊断病人的初始治疗。但仅能改善症状,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的情况,且不利于乙酰胆碱受体的修复,所以一般与其他免疫抑制剂配合使用。最新研究发现溴吡啶斯的明缓释剂会增加病人的耐受性;EN作为一种反义DNA靶向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选择性阻止AChE-RmRNA的表达从而有效提高MG病人的肌力。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作为治疗MG的一线药物,由于其强效的抗炎、抗免疫作用,可使70%~80%病人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相关研究表明,泼尼松可延缓及降低GMG的发生,并有效控制复视。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40%~50%病人的肌无力症状会在4d~5d一过性加重,并有可能促发肌无力危象。
硫唑嘌呤
适用于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常与激素类药物联合使用,既可增加疗效,又可减少激素的用量。但起效较慢,可致部分病人肝酶升高和骨髓抑制。其他的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麦考酚酸酯、环孢素A、环磷酰胺和他莫司丁等,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探究,不作为一线用药使用,一般在类固醇激素和硫唑嘌呤无效或不能耐受时使用。
其他治疗
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一般用于MG的急性进展期或胸腺手术术前准备,疗效迅速,但疗效持续时间短,需长期配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而目前新涌现出的单克隆抗体、粒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治疗方法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不佳的病人带来福音,但因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疗效还需进一步的探究。
手术治疗
相关研究表明,胸腺内免疫耐受的异常在MG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约75%病人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且胸腺摘除术后部分病人病情可以得到改善。但胸腺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和内分泌器官,切除是否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尤其对于青少年,存在很大争议。
中医药治疗
中医学历史文献中虽然没有出现MG的病名,但该病的症状及病因病机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随着后世医家的补充,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现代医家通常将重症肌无力归为“虚损”范畴,并根据临床特征的不同分为睑废、吞咽困难、痿证、大气下陷等病名,且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自拟专方专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脾胃虚损、五脏相关
在MG形成发展过程中,脾胃病变是主要矛盾,并以脾胃虚损、五脏相关为理论依据,重补脾胃、益气升陷、兼治五脏等治疗大法。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自拟五龙荣肌汤(黄芪、五爪龙、党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进行治疗,黄芪的用量可达60g~g,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脾肾虚损、脏腑失衡
脾胃虚损是MG的本质,脾虚及肾、脏腑失衡是该病的病机转归,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培补脾肾的基本治则。虚损衰的证涉及层面观点来反映其证候态势演变转化及发展深化的阶段性规律,并将证型分为脾虚气弱、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等基本证型来规范和指导临床用药。
脾肾虚损
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肢体肌肉失养是MG的基本病机,应在调补脾肾的基础上加以辨证论治,并自拟五龙荣肌汤(黄芪、枸杞子、何首乌、白术、升麻等)应用于临床,随证加减。黄芪相关研究也证实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的功能,可使MG异常的免疫应答得以纠正,且疗效与糖皮质激素组无差异,药物不良反应小,治疗安全有效。
脾气亏虚为本,肝脾肾受累
MG的主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养、劳倦而致元气虚衰;病位涉及脾、肾、肝三脏。脾气亏虚贯穿MG整个病程,应以益气健脾为基本大法,且喜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补益脾肺之气以达固表御邪之功。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利用炙马钱子的“开通经络、透达关节”的特性来治疗MG。
调肝理脾益肾
元气亏虚、肝脾肾功能受损为本病的病机特点,从脾气亏虚、肝肾亏虚、风扰络阻三个方面分型论治,并提出调肝理脾益肾的治疗大法,对临床治疗本病很有指导意义。
从肝从风论治
从肝从风论治MG,疏风通络配合滋补肝肾、镇肝熄风,五龙荣肌汤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人。“肝主筋”、“肝为罢极之本”,说明肝不仅主司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还是人体耐受疲劳的根本,进一步论证了MG病位在肝;并从“风气通于肝”、“肝风内动”、“风性善行而数变”角度阐释内外风与MG的关系。
奇经亏虚,真元颓废
奇经亏虚,真元颓废”是MG发病之本,“络气虚滞”是其主要病理环节。同时,将中医理论与西医发病机制相融合,络气虚滞所导致的经气传导功能障碍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机制相符。根据温理奇阳、扶元振颓、益气通络的治疗方法,自拟五龙荣肌汤(鹿茸、人参、淫羊藿、女贞子、菟丝子、枳实、麻黄等10味药)予以治疗,临床效果喜人。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实践中,单独西医治疗MG仅仅是对症治疗及抢救用药,且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耐药性。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渐渐突显出优势,中西医联合治疗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激素的中医药属性
临床实践中,绝大多数的病人都应用过激素治疗,虽然病情得到控制,但伴随而来的不良反应却也不容忽视。从中医角度分析激素的中医药属性,并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组方用药,临床效果不错。
激素从中医药性上来讲属于补肾药,可以调动人体元气,促进新陈代谢,从而缓解肌无力症状。然而“壮火食气”,过分的阳气升发,又会出现阳胜则阴病的表现,即不良反应。根据激素的中医药属性及病人使用激素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分型,包括少火期、壮火期、脾肾阳虚、相对稳定期、反跳期等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予以辨证治疗。相关研究也表明,在激素治疗过程中配合中药的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减轻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恢复内环境的平衡。
手术指征的评估
70%病人胸腺手术后症状缓解,但也有部分病人术后恢复不佳,甚至诱发危象,因此掌握手术指征尤为重要。而已有研究显示脾肾阳虚型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手术有效率偏低。重症肌无力病人是否行胸腺切除术,除参考现代影像学检查外,还应昆明白癜风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