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疾病常识

湿热红色预警

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202/4768975.html

罗大伦博士——点击蓝字阅读

一吃补药就上火的人该怎么办?解决方法汇总!

如何清除身体的寒湿和湿热?

一提到湿邪,学中医的都是一个脑袋两个大,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人体特别容易感受湿邪,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和生活作息实在是太“湿”了,这话解释起来就要从病因来说了。

中医所说的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

中医认为,湿邪的特点是比较粘滞,缠绵难愈。

比如说皮肤上的湿疹是非常难好的,可以跟着你几年、几十年不愈。

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

那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呢?

看舌苔,一般湿气重的人舌苔都比较厚腻。如果湿邪瘀久了化热,就变成了黄厚腻苔。如果吃饭时食欲不佳,洗漱时面色灰暗,如厕时大便粘滞不爽,工作时萎靡不振,睡前四肢肿胀,且舌苔厚腻,都说明您的体内可能存有湿邪。

湿热可以导致很多种疾病:湿疹、脚气、阴囊湿疹、带状疱疹、手癣、脚癣、下肢急慢性湿疹、皮炎、肛门搔痒、酒糟鼻。还有妇科的白带异常(各种阴道炎导致)、急慢性泌尿系感染、月经不调、盆腔炎。内科的腹泻、痢疾、肠炎、黄疸、肝炎、胃炎和胃溃疡(湿热型)。最后还有外科的足膝红肿热痛、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症)、下肢静脉曲张兼湿热者、下肢溃疡、糖尿病足、下肢丹毒、坐骨神经痛(湿热证)、湿热腰痛等等。

别担心,这小小湿热可难不倒老祖宗!

下面我说的这药,可以将湿热去个七七八八是没问题的,

这药就是——二妙丸和三妙丸。

二妙丸是中成药名,属于祛湿剂。此药来源于元代朱震亨的《丹溪心法》一书,本方只含有黄柏、苍术两味中药,但清热燥湿之功显著。

适用于膝关节红肿热痛、腿膝疼痛、湿疮、带下等病症。此方清热燥湿之力较强,宜于湿热俱重之证,临床应用以足膝肿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这方子只有两味药,但是这方是治疗湿热下注之基础方。

方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的特性。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脾燥湿。

二妙丸在很多领域都有新的应用。现代研究表明,本药还具有解热、抑菌、镇静、解除胃肠痉挛等作用,有“中药抗生素”之美誉

首先是白带过多。

然后是治疗口腔溃疡。将二妙散加入蜂蜜混合均匀(二妙散与蜂蜜的比例为:5),装入瓶中备用。用时将上述药膏涂于溃疡处,每日3次,含药5分钟后咽下。

最后,二妙丸还可治疗脓疱疮。用法:先将二妙丸和凡士林按:5调和均匀,涂于患处,每日次。内服每日3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一般在2~5天内可获治愈。

三妙丸就是在二妙丸的基础上加了川牛膝。加牛膝的目的是补肝肾、强筋骨,引导药力往下走,是专门针对疼痛的。

三妙丸的功能主治是燥湿清热,消肿止痛。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湿热痹证、湿疹痒痛、脚气肿痛、湿热带下等症,现代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下肢进行性肌萎缩、阴囊湿疹、盆腔炎、宫颈炎等有以上表现者。

既然有二妙、三妙,想必也少不了四妙吧。

没错,四妙丸是在三妙的基础上在加一味薏苡仁。

四妙丸在有虚症的情况下,是比较推荐的。尤其是双下肢除了有湿热的症状以外,还有乏力的表现,就可以选用四妙丸。

二妙、三妙、四妙丸都有中成药。

这里给大家做个汇总:二妙丸主要清湿热,如湿疹瘙痒并没有其它的症状,症状比较单一的情况,可以选用二妙丸;如果下肢的关节红肿疼痛就选用三妙丸;四妙丸,不管虚实,只要你是湿热症,都可以选用。

不过这几味药,阴虚,胃弱以及孕妇禁用,切记。

“以简驭繁”

其实中医是复杂又简单的啊,西医仅仅皮肤病的名称,就有几千个。

中医内科的调理,就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这四个虚;

阻碍经络运行障碍,大致只有瘀血、痰湿、气郁这三个。

中医大致用这七个类型,对应西医成千上万的病名,哪个更复杂吗?

特别嘱咐

熬中药的时候最好不要用不锈钢的锅来熬,尤其是方子里含有熟地的,更不可以,因为中药里的某些成分会和金属发生反应,影响药效。大家可以尝试用陶瓷的或者砂锅来熬制中药,这样更好一些。

————————————推荐一般的调理方法

————————————

如果舌质颜色微微发红,可以用这样的思路:

早晨,饭后九点左右服用补中益气丸。

中午,十一点到一点间服用加味逍遥丸。

晚上,五点到七点间服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归脾丸安神、归芍地黄丸,根据自己体征来选择。

如果有瘀血之人,加服三七粉一克,西洋参粉一克,一天两次,饭后服用,可以疏通气血,打开经络,有利于中成药的吸收。

————————————

日常调理常用方剂

————————————

附子理中丸:温脾散寒,止泻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手足不温等。组方:附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归芍地黄丸:肝肾阴虚(妇女)。滋阴养血、柔肝补肾,妇女经期失血过多会伤阴。

组方: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当归+白芍

适用病症:妇女肾虚而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腿酸疼、耳鸣、足跟痛等。桂附地黄丸: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老人尿频。组方: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

主治:肾阳虚和阴阳两虚

适合人群: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苔色淡而多苔者。适用病症: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适用人群:肾阳虚伴随着小便不利,腰腿不便。组方: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组方: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生脉饮: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组方:人参三克、麦冬三克、五味子七枚玉屏风散:补益剂,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组成:防风、黄芪、白术。黄芪建中汤:温养脾胃,治疗虚寒性胃痛,腹中拘急疼痛,自汗。组成: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饴糖。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组方: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加味逍遥丸:为和解剂,具有疏肝清热,健脾养血之功效。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

四逆散:为和解剂,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组成: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

方解: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

适用:调理肝气不舒导致的气机郁滞,出现身体表里、上下不能调和,阳气郁闭于内,四肢逆冷的情况。

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血虚兼血瘀证适用。

组方: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桃仁、红花。

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其他

组方:当归九克、生地九克、桃仁十二克、红花九克、枳壳六克、赤芍六克、柴胡三克、甘草三克、桔梗五克、川芎五克、牛膝九克。

功效: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养血。用途甚广,严重低估。

作用被远远低估的血府逐瘀汤

生活妙方

八珍汤: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物汤(熟地、当归、芍药、川芎)

功效: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

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四物汤+黄芪+肉桂

功效: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

桔梗元参汤: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功效:调理脾胃气机升降,调畅肺气(清鼻涕的肺气虚寒型鼻炎患者才可以,儿童用量减半,没有中成药)。

方解:茯苓祛脾中湿气,升脾之阳气,半夏降胃气,甘草和中,桔梗宣发肺气,元参(玄参)清咽利喉,起肾水上行,杏仁降肺气,陈皮开肺气,生姜暖中散寒。

中医惠民,惠及苍生!

正安答摩一学就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jbcs/124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