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寒热,阴阳虚实
医
又是周末,抽空写一个推文。
最近事情很多很杂,演讲比赛,讲课,医馆年会节目(说实话,我觉得这几个都没啥意义,还挺费精力,不做还不行),给家长讲流感讲座,还有很多流感的孩子家长特别焦虑的,毕竟这次反复发烧的挺多(上次推文说过,不过最近好像B型也多起来了,我看到好几个消化系统表现为主的),我又快回家了,想争取回家之前把这几个急点的患者病情稳定好,所以自己压力也挺大。
所以,这应该是年前最后一次推文了。
昨天和医馆内科主任交流病历,他之前在北方,也是今年才来深圳。
他说:我来深圳这边了,发现来咱们这看病的,70%都是亚健康啊,基本都脾虚,还有就是精神压力大,肝郁。
我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湿气重,又乱吃,脾胃大多不好。
今天这份专业的帮助你保护脾胃的健康推文,看了比你花多少钱买保健品都值,照着做了,不用吃药脾胃都好一大半。
其实我很早就想写这个推文了,前面的一些文章里也或多或少提到了部分内容,今天系统的说一说,可以结合前面写湿邪和水湿痰饮那几篇一起看。
相关内容太多了,我想了下,放这几个辨证的图,因为我一直和大家强调,辨证准确是中医疗效的保证嘛,而且调理脾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么多证型,不是一个简单的参芪术调理就可以概括的,有时候调理效果不好,也是这个原因。
然后这些证型的前面都有说简单的引起这些病证的原因,我结合个人看诊病例概括总结一下,大概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丨饮食不节/不洁/偏嗜/失调
之前说过脾胃的功能,首先他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装载和消化食物,所以你吃什么,怎么吃,是最直接对脾胃造成影响的。
比如你喜欢吃生冷的,冰牛奶冰淇淋冷饮水果巴拉巴拉,多好吃啊,一边吃一边乐呵呵的拍美图发朋友圈,开心吧?
可是你看看,老人是不是都拿着保温杯呢?
为啥?老人知道这些东西吃多了,他胃会难受,可能会肚子痛,可能会拉肚子。这么多冷的东西进去了,你要用多少热量来中和它?是不是伤你的脾胃阳气了?
冬天天冷了你怕冷知道要加衣服,你的脾胃不说话,你就觉得他们不怕冷吗?
你的肚子痛拉肚子,都是在跟你抗议呢。
同理,你喜欢吃火锅麻辣烫,多好吃啊,舌头都辣的痛了,你脾胃不痛吗?伤脾胃之阴,助脾胃邪火啊!辛辣热性的食物吃得多,一些脾胃火重的表现就出来了,烧心啊,口气啊,口疮啊,出血啊(但是这样的患者病情往往会比较复杂,一边吃热的一边喝冷的,美其名曰去火,结果经常是有热也夹寒、湿、脾虚,病机复杂)。
除了这明显的寒热食物对脾胃的影响,还有一大类,中医总结叫做,肥甘厚腻。
肥腻的,大鱼大肉啊,奶油巧克力啊,巴拉巴拉,多好的东西啊,多吃点,
甜腻的,奶茶奶糖啊,各种好吃的零食香甜的面包蛋糕啊,巴拉巴拉,多好吃啊,多吃点,
奇怪了?怎么吃了这些不想吃饭了?没事,我多加点调料,味道厚重了,又好吃了,多吃点。
长期以往,一个个过来看病,舌头又胖又嫩,舌苔又厚又腻,人还没变成小胖子,舌头全是小胖子。
胃口不好了(脾主运化),身体没劲了(脾主肌肉),月经不好了(脾主统血),人变胖了(痰湿重了),咳嗽老好不了,反反复复,咳声带有痰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我这时候叫你忌口,不要吃辛辣生冷油腻甜腻,不要吃零食水果,该不该?
不注意这些,我一边开药给你化痰湿健脾胃,你一边继续开开心心伤害自己,我能怎么办?
我真心希望你们能改变习惯,少来找我吃药。
不然就换个医生吧,我看不好的。
还有遇到好吃的喜欢吃的就吃特别多,或者在儿科是家长怕孩子饿着喂养太过(过食,这类是现在比较多见的),相对的,挑食或者不吃(有些是脾胃搞坏了,疳积,有些是穷困地区,没条件),以及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导致一个急性的脾胃受损(微生物)等等。
二.丨感受邪气(中医学的邪气)
这一块可以结合前面写的湿邪和水湿痰饮的推文来看。
其实说到脾胃,就避不开湿,进而避不开水湿痰饮。
总的来讲,伤害脾胃最多的外邪,拿我个人临床看到的例子来说,是湿邪>寒邪>暑燥火邪>风(个人浅见,仅代表我行医所在地区个人所看情况)。
湿不用多说,最容易困脾,内容前面的推文写过,可以因为上面说的饮食不注意而产生内湿,也可以因为外界自然环境影响湿气重(比如四川,岭南),不赘述。
寒邪,冷的,其实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吹风着凉了,或者吃太多冷的,肚子就开始痛,可能会拉肚子(寒常兼湿),但是这样的痛,你是可以通过贴暖宝宝,或者丁桂儿脐贴(里面有丁香肉桂等温热性的药物)来缓解的。和湿同理,寒邪也可以由于外界寒重或者内在身体阳气不足而导致。
暑热火邪,夏季比较常见,一部分是前面说的内伤饮食,积在那里,郁而化热,但常常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家可以想象成外火勾动内火,平时不注意喜欢吃那些热性食物,油炸的干硬的高热量的等等,会容易中招。舌头红舌苔黄,脉跳的快,腹痛腹泻,拉的比较厉害的甚至会有血和粘液。
这样的火热邪气,从中医角度认识,会伤身体的阴液,所以一些热性病过后会出现一些干燥的表现,要考虑到补充身体阴液的必要,沙参,太子参,麦冬之类的药食,可以适当拿来煲汤。
风邪,常说是百病之长,开路先锋,很多病他是带头的,配合其他病邪一起干坏事,前面也写过推文,不赘述。
中医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这些邪气,都要躲着点。
三.丨情绪压力/过度劳累/大病之后/药物损伤/虫伤
这一大类,算是其他类。
比如情绪不好的,古人说:“茶饭不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然也有现代人的:“这王八蛋,气的老娘吃不下饭”。
嗯,都是情绪类因素。
还有孩子有做很多作业,上补习班,或者被责骂,或者父母吵架打架,等等,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其脾胃功能。
所以,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比如过度劳累,这个是“脾主肌肉”这一理论的反向思维。中医说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肌肉就不好,容易累,邓老治重症肌无力,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大补脾气,大剂量用黄芪。
让我们反向思维,特别劳累之后,是不是也会影响到脾胃功能?适当运动胃口好,过度劳累你只想睡觉,对吧?
所以不要过度运动/劳累,按自己情况来,要适度,循序渐进。
大病久病之后,不用说,内在脏腑功能都受影响,脾胃也在其中,胃口不好,需要慢慢调养,不要病刚好就大鱼大肉各种好吃的,好心办坏事,这年头不少。
药物损伤,特别是一些寒凉性质的药物,原因上面说过了,这些药物对于脾胃功能影响很大,但是有病不能不治,希望医生可以尽量做到看准病情,精准用药吧。完了之后再用适当的药物调理下脾胃功能。
有时候患者在其他地方吃了很多中药了,过来和我说,不想吃中药了,没用,吃到后面胃口都不好了。
嗯,用药是要看药物偏性的。病有寒热阴阳,药也是。
用对了,是把你身体的寒热阴阳纠正,我一般还是希望四两拨千斤,寒热配合,少用药,毕竟药有偏性,尽量保护脾胃功能,如果患者反映胃口变差,我肯定要让患者减量/先停药/换药方的。
希望每个医生都能尽力提高医术吧。
反正我医术有限,如果给我三次机会还看不到效果,就别找我看了。
虫伤,各种寄生虫,抢夺营养物质,导致脾胃消化功能受影响。当然现在少见了,以前我们小时候,一群小伙伴一起吃了打虫药,一起去厕所,那大场面,可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现在的城里的小朋友是肯定想象不到的。
记得初中那会,我最好的科目是生物和历史,生物老师讲到蛔虫的时候,问到大家觉得蛔虫有多粗,没一个人知道,我特别开心自豪的站起来:有2B铅笔那么粗,我小时候巴拉巴拉……
别问我为啥知道,也别问我巴拉了些啥。
我只想静静。
就说这些了,希望对各位过年能有一个积极影响,多吃蔬菜白萝卜少吃肥甘厚腻,提前给各位拜年,年后初七出诊,希望不要让我看到很多舌质胖大舌苔厚腻的患者,搞得病那么难治,看到一个批评一个。
往期内容推荐:
小孩不吃饭老生病,家长转变观念是关键
小孩发热家长要注意的(附实用儿推手法)
为什么孩子容易生病?
呕吐,腹痛,腹泻,胃肠炎处理看这里
我为什么总是说调理脾胃
我看胃肠炎的中医思路
中医彭文昭
西医学的一般般
中医学的还将就
唠唠心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