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虽然是一种疑难杂症,但并不是不治之症。大量资料表明,重症肌无力越早进行治疗效果越好。但往往遗憾的是,有许多病人被长期延误诊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由眼型或轻度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发展成重度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甚至呈呼吸困难的重症肌无力危象。
重症肌无力久治不愈的原因:
一: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身患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是需要一定时间内在医生的随访下调整中药处方治疗,控制病情的,往往出于抱着想捷径的心态,期望有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导致许多患者有病乱投医,花了许多钱,甚至走了弯路。只有客观理解重症肌无力的特质和规律,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规范治疗,由此少走弯路。
二:对疾病的发展演变缺乏认识,以为用了药就万事大吉。其实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一方面重症肌无力的病情演变有其自身规律,另一方面药物治疗的起效一开始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对于很重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即使大夫给予了针对性治疗处理,其病情仍可能在后续一段时间内继续加重。就像我们在以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开车(进展的病情),突然刹车(治疗)后车并不能马上停下,还会惯性滑行一段距离。所以很多患者着急见到效果后再反复就很容易对继续病情产生焦虑和恐惧。
三:容易把其他身体的不适归咎于重症肌无力复发。最常见的就是患者主诉喉中不适,有梗阻感,在联想到重症肌无力的延髓肌无力症状,容易产生恐慌,以往病情又反复了。作为慢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容易引发心理和情绪问题,由于抑郁或焦虑产生的疲乏无力反过来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所以患者需要学会区分哪些是复发的表现,而哪些不是,这样可以减少恐慌并减少就诊次数。
中医治疗认为“肝藏血,主筋,脾主运化,又主四肢肌肉。患者因劳累过度伤脾,久虑伤肝而气血两亏,脾气虚则四肢痿软无力,眼睑下垂;心肝血虚则脱发,失眠,视物重影,易疲劳,筋失血养则痿软;肝郁化热伤阴则舌质偏红。其发病关键在于情志失调,以致肝脾俱虚,气阴双亏,阴虚内热。故从脾治起,患者的症状逐步改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