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与弱视
第一节内斜大纲要求: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3)外直肌麻痹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患儿常为中度远视。看远与看近的斜视角相等,AC/A值正常。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呈正位或内隐斜。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5.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多为中度远视,远视矫正后仍剩余内斜视。可伴有垂直斜视。内斜视常呈单侧性,如不经治疗,常导致弱视及异常视网膜对应。
(3)外直肌麻痹
6.外直肌麻痹的特点患眼内斜视。患眼球外转受限。有代偿头位:面转向患侧,眼注视健侧。后天性者复视症状明显。可由外伤颅底骨折引起,也可由占位病变或外周神经感染引起,还可伴有神经系统其他异常。
第二节外斜视大纲要求:
(1)间歇性外斜视
()恒定性外斜视
(1)间歇性外斜视
()恒定性外斜视
假性外斜视假性外斜视多见于Kop角过大、眼愿更离过宽,重孔间更过大等情况。检查见双眼角膜映光点对称,这盖去速盖眼球不出现运动或出现与斜视外观不一致的眼球运
动,但外观似外斜视.
外斜视的临床分类及治疗原则
(1)分类:
外展过强型:视近斜角大于视远斜角(差别),AC/A值高。
基本型:视远斜角等于视近斜角(差别),AC/A值正常。
集合不足型:视远斜角小于视近斜角(差别),AC/A值低。
类似外展过强型:初步检查时,视远斜角大于视近斜角,但用于单遣盖1小时或加十3.00D透镜后,视近斜角与视远斜角相似。
()治疗原则:-般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儿童时期的间歇性外斜视,如斜视角较小(一般小于04)可选择非手术治疗.集合训练是常用的方法,在同视机上进行正位视训练效果更好。
对于高AC/A的惠者,可戴负镜片以刺激调节性集合。
第三节其他大纲要求:
(1)隐斜
()麻痹性斜视
(3)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4)A、V型斜视
(5)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6)重症肌无力
(1)隐斜
1概念隐斜视是一种潜在的眼位偏斜,能在矫正性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正位。当用遮盖等方法消除融合反射后,眼位分离,双眼视线不能保持平衡。
.诊断要点患者有眼肌疲劳症状;交替遮盖法、马氏杆法或马氏杆加棱镜片法、红绿镜片法均可在消除融合情况下查出隐斜视。
3.治疗原则当隐斜视有临床症状时要给予治疗。无症状者不作诊断也无须处理。
(1)矫正屈光不正:外隐斜,如有近视应完全矫正,以加强调节,同时提高视力以增加融合性轻婆;内隐斜,如有远视应充分矫正,以减轻调节力和辐辏。
()校镜片矫正。
(3)正位视训练。
(4)手术矫正,当积极的非手术疗法无效时采用。
()麻痹性斜视
1.临床特征
(1)症状:先天性和生后早期发生麻痹性斜视,以典型的代偿头位为特征,复视和混滑视是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由于复视和混淆视而产生眩晕,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恶心甚至呕吐,由于视觉定位功能被破坏而出现步态不稳及异常投射,复视可以出现在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失代偿后。
()体征:眼球运动受限是麻痹性斜视的主要体征之。麻痹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
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相反方向偏斜。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以麻痹眼注视,健眼的斜视角大于用健眼注视麻痹眼的斜视角。
代偿头位:其目的是避开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转动,消除复视,以保持双眼单视。
(3)检查
1)检查眼位偏斜情况,比较第一斜角与第二斜角,以确定何眼为麻痹眼。
)检查双眼向6个诊断眼位转动时有无眼外肌功能过强或减弱现象。
3)注意有无眼性斜颈,应与外科斜颈鉴别。眼性斜颈遮董眼后,头位改善或消失。
4)Bielschowsky试验(歪头试验);用于鉴别同侧上斜肌麻痹与对侧上直肌麻痹。
5)复视像检查:可用红玻片、Hess屏或Lancaster屏做检查。
复像分析:①首先确定复像性质,是水平或垂直,同侧或交又复视:确定复像分离的最大方向;③周边物像属何眼。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对后天性者主要是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口服或注射B族维生素能量合刑等药物。
3)光学疗法;对小于10的斜视可试用校镜片中和,以消除复根,
3)年果,原于特疗6个月以上,如病因已去除成已证明不再复发而斜视明显者,方可考虑手术。先天性者,确诊后可尽早手术。
(3)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双眼向某一方向或某几个方向注视时,眼震
1.临床特征以水平冲动性眼球震颤为主。双眼转向快,使双眼处于眼震
故患者常采取代偿头位,面部减轻或完全消失,视力提高。这些位置称为中间带或休止眼位。最轻或完全消失的位置。
.治疗原则
(1)光学矫正:
散瞳验光,娇正屈光不正,使视网网膜物像清晰,这样可明显增强固视的佩戴棱镜片:对于冲动性眼震,双眼放置同方向棱镜片,尖端指向中间带,使休止眼位由侧方移向正前方,从而增进视力:消除代偿头位;还可佩戴异向棱镜片即基底均向外,以诱发辐辏而抑制眼震。
监量()手术疗法:对于代偿头头位大于15°的先天性冲动性眼,可通过眼外肌手术将中间带移至正前方来改善或消除代偿头位。
(4)A、V型斜视
A.V型斜视是水平性斜视的一个重型,在向上方成下方注视时其水平斜视的度数发生变化。
A征:向上方5°注视与向下方5"注视时的斜视度相差≥。
V征:向上方5"注视与向下方5°注视时的斜视度相差≥.
临床分型:分为内斜V征,内斜A征,外斜V征,外斜A征。
临床特点:①患病率的排列顺序为:外斜V征,外斜A征,内斜V征,内斜A征;②视疲劳:常有间歇性、一过性复视及视疲劳尤其是外斜A征和内斜V征患者;③可伴有代偿头位,以避免复视;④可伴有发育性弱视及异常视网膜对应。
(5)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1.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特征:眼球外转受限或内转受限,或内、外转均受限;内转时睑裂变窄和眼球向后退缩;试图外转时脸裂开大;部分患者内转时伴有急骤上转和(或)急骤下转。
.重症肌无力眼型重症肌无力常以单侧或双侧上脸下垂为首发症状,随后有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肌麻痹可以是单一或多条肌肉受累,疲劳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常表现为朝轻暮重。
3.甲状腺相关眼病又称Graves眼病。大部分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眼球突出者多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眼征:上睑退缩,上睑迟滞,睑裂变大。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下直肌为最常见受累肌。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
4.眶下壁骨折眶下壁骨折时,下直肌、下斜肌可嵌人骨折处而引起斜视。患眼多为低位眼,眼球上转受限,被动牵拉试验阳性;也可上、下转均受限,上转受限显著。
(6)重症肌无力
本小节暂不做整理
c-6.4,0-1.3,.8-16.3,7.L90.9,8.5c1.1-.6,1.7-5.4,1.7-8.4c0-1.-10-.-.-.S48.,61.8,48.,74c0,5.9,.3,11.,6,15. l-0.7,9.9c-.7-1.-5.8-1.9-9-1.9c-1.,0-.,10-.,.s10,.,.,.s.-10,.-.c0-6-.4-11.5-6.3-15.5 l0.6-9.8c.8,1.3,6,.1,9.3,.1c6.,0,11.9-.6,15.9-6.7l.9,16.5c-0.9,.4-1.4,5.1-1.4,7.8c0,1.,10,.,.,. c1.,0,.-9.9,.-.c0-6-.4-11.5-6.3-15.5l1.3-8.6c.6,1,5.4,1.6,8.3,1.6c1.,0,.-10,.-.S.7,7,.4,7z M4.6,.7c-7.8,0-14.1-6.3-14.1-14.1c0-7.8,6.3-14.1,14.1-14.1s14.1,6.3,14.1,14.1C38.7,.3,3.4,.7,4.6,.7zM70.4,88. c-7.8,0-14.1-6.3-14.1-14.1s6.3-14.1,14.1-14.1c7.8,0,14.,6.3,14.,14.1S78.,88.,70.4,88.zM,18c-7.8,0-14.1-6.3-14.1-14.1 s6.3-14.1,14.1-14.1s14.1,6.3,14.1,14.1S.8,18,,18zM.4,63.3c-7.8,0-14.1-6.3-14.1-14.1S.6,35,.4,35 s14.1,6.3,14.1,14.1S.,63.3,.4,63.3z"style="fill:#FFD8A3;">课后小练1.每只眼睛眼外肌的数目()。
A.共有7条
B.共有4条
C.共有6条
D.共有5条
E.常变异,5~7条不等
[解析]:眼外肌有4条直肌,条斜肌。[答案]:C
.下列哪块眼外肌不起于眶尖部?()
A.下直肌
B.内直肌
C.上直肌
D.外直肌
E.下斜肌
[解析]:眼外肌中除下斜肌起于眶下缘稍后的骨质凹陷处,其余均起于眶尖部。[答案]:E
3.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下列情况为弱视的是()。
A.远视力0.8,近视力S0.8/5em
B.远视力0.8,针孔达到1.0
C.远视力0.5,矫正视力达到1.0
D.远视力≤0.5,近视力达到1.0/0cm
E.远视力0.8,矫正视力0.8
[答案]:E
4.儿童患下列哪种病,不会引起弱视?()
A.斜视
B.上睑下垂.
C.角膜白斑
D.结膜炎
E.屈光参差
[解析]:弱视的形成机制与视觉受阻、成像不清晰有关。B、C项影响了眼部屈光间质,E项影响物像清晰,A项则由于双眼视轴不一致影响双眼单视。[答案]:D
5.最难治的弱视属于()。
A.屈光不正性弱视
B.斜视性弱视
C.形觉剥夺性弱视
D.屈光参差性弱视
E.成年后发现的弱视
[解析]:视觉的可塑性在儿童期。此题的练习有助于强调弱视及早治疗的必要性。[答案]:E
6.下列不属于弱视特征的是()。
A.暗光线下视力反而好:
B.远视力低下
C.单个视标好过多个视标视力
D.近视力减退
E.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解析]:近视力减退常见于老视,而非弱视。.[答案]:D
7.下列不是弱视治疗方法的是()。
A.验光配镜
B.遮盖疗法
C.精细作业.
D.集合训练
E.药物治疗
[解析]:该题为临床基础理论题。弱视是由于双眼竞争抑制或物像不清所致。而集合训练不能去除病因,只能增加双眼的融合力。[答案]:D
8.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A.出生后年
B.出生即有
C.出生1年以内
D.出生6个月以内
E.3岁之前
[解析]: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出生6个月以内。而先天性外斜视一般发生在出生1年以内。[答案]:D
9.间歇性外斜视的特点包括()。
A.斜视时间短
B.发病年龄小
C.有时可以正位,有时出现外斜
D.以单眼斜视为主
E.眼球运动受限
[解析]:共同性外斜视分为恒定性外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部分时间可以融像,部分时间不能融像,因此答案选C项。[答案]:C
10.下列哪项是内斜视戴眼镜的原则?()
A.不戴镜,选择手术治疗
B.正镜尽量要足度矫正
C.只矫正散光,不戴球镜
D.负镜尽量要足度矫正
E.以上都不对.
[解析]:正镜可以影响调节力,有一些内斜视患者,往往调节力过强,所以戴正镜尽量要足度矫正。
[答案]:B
11.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特征包括()。
A.内转眼球内陷
B.眼球内转或外转受限
C.外转睑裂变宽
D.内转睑裂变窄
E.以上都是
[答案]:E
1.眼型重症肌无力的特征包括()。
A.有朝轻暮重现象
B.有复视
C.斜视度数不稳定
D.伴上睑下垂
E.以上均是
[答案]:E
13.下列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现象的是()。
A.有眶骨骨折
B.患眼多为低位眼
C.眼球上转受限
D.被动牵拉试验呈阳性
E.上斜肌嵌入骨折处
[解析]:应了解眼肌与眼眶的关系,以及眼肌的走向。[答案]:E
14.患儿5岁,1年前开始出现歪头视物,要求头部放正就伴有左眼上睑下垂。来院就诊,检查发现:左眼上睑遮盖1/角膜。眼
位:左眼有外,上斜。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无异常。左眼上睑下垂的病因是()。
A.重症肌无力
B.先天性上睑下垂
C.坏习惯
D.代偿性.上睑下垂
E.动眼神经不全麻痹
[解析]:患儿有外上斜,眼位有高低。为了避免复视的产生,出现高位眼上睑遮盖视线,或者歪头视物,所以选择D项。[答案]:D
15.有关眼球后退综合征主要表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外转严重受限
B.内转时睑裂缩小
C.内转时眼球后退
D.外转时睑裂开大
E.患侧眼可内斜
[解析]:外转受限或正常。
[答案]:A
16.弱视的治疗应包括()。
A.尽早矫正屈光不正,配戴眼镜
B.遮盖
C.弱视训练仪
D.精细作业.
E.以上都均有
[答案]:E
17.弱视的治疗最好在何时完成?()
A.3岁以前
B.4岁以前
C.5岁以前
D.6岁以前
E.10岁以前
[答案]:C
往期回顾:
基础知识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纤维膜、葡萄膜)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视网膜)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眼球内容、眼球的血液循环、视觉生理)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眼睑、结膜、泪器)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眼外肌、眼眶及其相邻结构)视路和瞳孔路的解剖与生理(视路、瞳孔反射路和近反射)眼胚胎学(眼的组织胚胎来源、胚眼的形成、视网膜发育、视神经发育、葡萄膜发育、晶状体发育、玻璃体与晶状体悬韧带发育、角膜和巩膜发育、血管系统发育、眼附属器的发育)光学与视光学基础(物理光学、几何光学、屈光学、调节与几何、正常双眼视)防盲治盲(盲和低视力的标准、世界盲和低视力的现状、我国盲和低视力的现状、几种主要致盲眼病、低视力康复)眼部常见症状体征(眼部常见症状的机制、评价、鉴别与临床意义,眼部常见体征的机制、评价、鉴别与临床意义)相关专业知识眼科药理学(总论、常用药物)眼微生物学(病毒、衣原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眼病理学基础及眼肿瘤总论(眼病理学基本概念、病理标本的制备、特殊处理技术、眼部先天异常、眼部肿瘤总论)眼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临床遗传学)眼免疫学(眼免疫学基本知识、眼免疫疾病的分类和诊断、眼免疫疾病的防治原则)眼生物化学(泪膜、角膜、虹膜及睫状体、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自由基与抗氧化剂)眼科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眼科流行病学、统计学)与眼相关的常见全身病(遗传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及其眼部表现)眼科激光治疗基础(概述、眼科常用激光器)眼科仪器的基本原理专业实践能力眼睑病泪器病结膜病角膜病巩膜病葡萄膜病晶状体病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病考前学习计划本周学习计划:
实践能力
周二:视神经与视路疾病
周三:斜视与弱视周四:眼眶病
周五:眼外伤
周六:眼科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