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疾病常识

协和麻醉科进修大夫的心里话三

医院麻醉科

岁末年初,来自全国各地的28位进修大夫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新的进修大夫即将上岗。看似一年又一年、一拨又一拨的简单轮回,其中的感悟和内涵却让我们彼此难忘、感同深受......

    c0-15.29,9.68-22.75,22-22.75c13.05,0,22,17.15,22,17.15S.78,0,.84,0c12.32,0,22,7.46,22,22.75    C.84,40.76,.35,58.78,.74,69.39z"fill="rgb(,71,84)">

进修大夫的心里话

(三)

小情歌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医院麻醉科学习的这半年,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除了科里的每位老师,还有我们这群可爱的小伙伴。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在协和相遇,大家朝夕相处,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分享快乐又相濡以沫。在人生这个重要的阶段,感谢与你们的相聚,真心的祝愿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开心常在,步步高升。

一首小情歌送给协和麻醉科的老师们

这是一首简单的小情歌唱着我们心中的曲折

我想我很坚定当一个崇拜者奔向梦中的协和

这是一首简单的小情歌唱着我们心头的赞歌

我想我成长了当有你的指导操作变得规范了

我知道就算犯错偷懒埋坑不可靠你会鞭策督导

最担心晨课邂逅手术早留下我期待再次聆听的祈祷

就算遇到病情复杂不太妙我也不会想逃

身后有百科全书做航标传授我安全又舒适麻醉的诀窍

这是一首简单的小情歌唱着我们心头的敬歌

我想我很努力当有你的鼓励交班用英语飙着

我知道就算拼写错误那发音独特你会给我肯定

受不了病例讨论全英文认真听却也依然迷茫的尴尬

就算整个值班被急诊绑票我也不会后退

你教我淡定自信又从容还有那美味佳肴咖啡屋的畅聊

我知道就算疫情让这座城市颠倒你会给我怀抱

难割舍对你背影说再见写下我与你相逢美妙的离骚

就算千里之外被回忆包绕我会永远记得

无论工作多辛苦,会坚守安全和品质交错的城堡

安全学术品质人文

在医院麻醉科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即将结束,这段时间虽很短暂但是值得珍藏一辈子慢慢回味。从第医院的院训吸引了,“待患者如亲人,提高患者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职工幸福感”。本来感觉很俗套的一句话,在半年的进修学习中不断被证实和履行。

进入麻醉科学习,科室为每一位进修医生都分配了带教老师,“师父”是我们对导师的爱称,有问题问师父,有困难找师父,让初来乍到的我们瞬间融入协和麻醉大家庭。通过每天的患者访视,病例汇报,不同手术的麻醉,在忙碌的工作中,每位二线老师都耐心解答问题,仔细纠正我们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师总能让我们心服口服,心里默默赞叹。虽然很多都是小细节,但只有讲究细节,才能使整个麻醉环节不出大问题。严谨、规范是每个二线老师的共同点,也是我今后工作的准则。每周的讲课,老师都倾囊相授,有实用技术最新进展,质控会议,线上米勒麻醉大讲堂,麻醉指南与专家共识解读,心胸超声,甚至还有其他科室的精英老师授课,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觉收获颇多,让我在临床麻醉能力,管理,科研思维方面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之所以叫麻醉大家庭,是因为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公平的手术排班不会过度劳累,加班奖励制度也是科室的福利。协和麻醉科是个有温度,注重人文关怀的大家庭。

半年时光转瞬即逝,此刻我的心情有点复杂,既有对回家的急切盼望,又有对协和生活和各位老师的不舍。在这里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师父:何凯老师。谢谢他对我的帮助和鞭策,让我成长不少。我会把协和麻醉提倡的“安全麻醉,学术麻醉,品质麻醉,人文麻醉”理念带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做好每一次麻醉,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协和进修满载而归

弹指一瞬,白驹过隙,在医院麻醉科进修学习已结束,在这半年的进修学习过程中我感觉我融入了协和这个大家庭中,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里,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

记得刚入科的第一天既紧张又期待,那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通过这半年的进修学习我满载而归,不管是我的理论知识还是临床麻醉技能都得到了质的飞跃,掌握了经胸心肺超声对心脏功能以及肺脏的评估,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彩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等等,这得益于协和各位二线老师的耐心的培养和精心的指导,正是您们的谆谆教导,让我们有如此多的收获。下面谈一下进修期间比较感触的几点:

安全观念:临床安全是工作的重心,医院这一方面做的非常完美。科室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每个月都要对不良事件进行总结、点评、分析、反省、解决问题,杜绝此类不良事件的再发生。三方核查制度,不流于形式,每例手术都认真核对患者身份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来协和进修的第一天我就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从麻醉前各种物品的准备,到麻醉药物的使用,以及麻醉过程中的各种操作,无不都体现着细节的重要性,有时甚至会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人文关怀:医院特别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在术前、术中、术后都会主动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减轻手术患者的紧张与恐惧心理,减少应激反应,让患者平稳地度过手术期。

学术氛围好,老师们博学、谦虚。协和的老师几乎都是博士学位,不光专业知识渊博,英语水平一流,每天早上的英语早教班让我体会到了跟他们的巨大差距。科室会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以及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让每一位来医院学习的医生都会满载而归。

感谢医院各位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虽然我在协和的进修学习已经结束,但是医院的各种精神、理念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学习、领会和吸收,我相信在协和进修期间学习到的这些会是我一生的财富。

精益求精,重在作为

时光流逝,6个月的协和进修生活也即将结束,回首半年来的点点滴滴,有不舍,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感动。协和,是多少医务工作者心中的殿堂,它本着“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享誉海内外。而协和麻醉科也是国内麻醉界数一数二的科室。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协和精神的宝贵,见识到了协和大家的风采,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协和麻醉科的温暖,它让我不枉此行,倍感珍惜。

全国的疫情让我的协和之行推迟了3个多月,6月的酷暑,“新发地”的疫情都没有阻止我奔赴协和的梦想。初到协和,因疫情防控的要求,我们的入科培训改为了线上进行,我们也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下开始了在协和麻醉科的进修生活。一周的线上培训结束后,我们终于可以正式入科了,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梦想中的神圣殿堂,也一点一点的用心去感受着协和麻醉的博大精深。

从三线到一线,从紧张到从容,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后,也在忙碌的工作中充实着自己。麻醉科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的麻醉计划,先进的科室管理理念,优秀的人才储备,都让我为之震撼。每一位老师,他们都有着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艺,对答如流的外语水平。在工作中,他们会耐心的解答我的各种疑问,在生活中,他们犹如朋友一样同我畅所欲言。在这我要感谢我的导师严梅老师,是您的包容和耐心让我慢慢适应了工作节奏,为我讲解小儿麻醉的注意事项,耳鼻喉科手术麻醉的气道管理,您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还要感谢黄主任为我们在疫情期间的协和之行争取到了机会。感谢张志永老师,王锐颖老师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们的各种问题,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感谢阮侠老师满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各种要求。感谢为我们组织神经阻滞培训的唐帅老师,TTE培训的白冰老师,还有所有的二线老师们,您们的辛苦付出让我们学有所获。

最后,感谢我们一起进修的18位小伙伴们,五湖四海,我们在协和相遇,我们互相吐槽,互相帮助,分别之际,愿您们一切安好。也祝协和麻醉越办越好,协和大家庭更加和睦。

离别之时总是难忘,这段协和进修的时光将促使我更加努力前行,让协和麻醉的精神感染我身边的每一个人,“精益求精,重在作为”,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协和的魅力,麻醉的艺术

六月的北京城,仍处于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阶段,但这并未阻止我决心前来协和麻醉科报道的步伐。抓住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怀着一颗敬畏的心,逐步地融入了麻醉大家庭。一路走来,心情从期待感慨,到焦虑不安,再到之后从容应对,最后收获与不舍。

半年的学习,接触到了我院未开展的专科手术和麻醉技术。如脊柱侧弯畸形矫正,颈动脉内膜剥脱,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腰方肌阻滞,脑氧监测,肌松监测等等。此外,科室还定期安排了各种亚专业小讲课,科研讲座,miller讲堂,不仅开拓了视野,还丰富了专业知识。这需要感谢科室的老师们,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学术一流的人文在他们身上充分的展现,用扎实的专业基础,信手拈来的专业指南及国内外文献,指导着临床决策。特别感谢我的师傅陈绍辉老师,除了高水平的麻醉管理以外,对各种用药与操作的细节把握,都让我受益匪浅。

来协和,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收获更大的是理念。每一台手术,老师们都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规范的用药、细致的操作、精准的管理,完美的诠释着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而对于急重症、罕见病患者,从术前多科会诊,早交班病史汇报讨论,到术后回访患者转归,最后病例分享总结,并对一些不良事件及时的制定相关预案,让大家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及相应麻醉管理重点,有了更深一步学习了解。这不仅让青年医师快速成长,更能让患者在围术期得到更大的安全保障。

有幸在特殊时期跟随着协和走过短短半年时间,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协和的魅力,欣赏到麻醉的艺术。我会好好保存这份记忆,一定把协和精神、协和麻醉的艺术带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收获知识,收获友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恍惚间半年的进修生活即将结束。在全球疫情肆虐、北京疫情爆发的大潮流下,一行十九人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踏进了协和麻醉科。在这里开启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汲取,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特殊时期的进修,对远离亲人的大家来说都尤为艰难,但是有科室各位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一颗不安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岗前培训虽不像之前那般面对面教学,但是线上培训毫不逊色,各位授课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对基础知识和各种临床操作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当小三线的日子里,各位一线老师事无巨细的讲解,让我能够尽早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正式进入临床麻醉工作后,感谢每一位二线老师,感谢你们的言传身教与悉心指导,是你们让我对麻醉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麻醉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感谢我的师父肖涵老师,她的镇定自如、严谨负责,是我学习的榜样,感谢师父在我遇到困惑时给予的开导与帮助。

在这里,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因同一个目标相聚在此,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感恩同吃同住的小姐妹们,大家互帮互助,分享着彼此的喜乐与哀愁。相信协和麻醉科进修的这半年将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在这里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

继续前行

转眼间半年时间过去了,到了要离开的时候,说实话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因为这里有很多优秀的人和事值得我学习,半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收获良多,感受到了协和文化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现在回想当初的进修愿望,基本都完成了,而且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开阔了眼界,学习意识也提高了,很多优秀的老师给了我示范作用,原来一个人可以这么优秀,演讲可以这么自信,思维可以这么敏捷,气质可以这么出众。我不是麻醉科班出生,半路出家到现在10年了,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许多临床操作也做得不规范,从麻醉诱导的给氧去氮到给药方式,时间,药物之间相互影响,患者合并症对麻醉策略的影响等,术中怎样管理,心率血压维持在怎样的水平,一个严重合并心肺疾患的,患者是否可以麻怎样麻为什么等等这些,我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老年、小儿,危重症患者的麻醉也比以前更自信了,另外,我也学到了许多高大上的监测手段比如TEG,PICC等对于危重患者的意义,我还学到了嗜铬细胞瘤、重症肌无力、粘多糖综合征等患者的麻醉管理,特别是重症肌无力患者麻醉管理更是印象深刻,因为早交班黄宇光主任提问没回答出来在台上尴尬的站了几分钟,不过这几分钟我学到了很多,申乐主任等各位老师为我解围回答了问题,让我惭愧又感动,每天的早交班也很有学习氛围,可以学到各种专业英文术语,还有特殊病人的病历讨论。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协和麻醉科的团队意识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只要听到哪个房间呼叫帮忙,周边的老师立马赶过去帮忙,都拿出自己的本事有条不紊的参加抢救,一场场遭遇战也像曾经排练过一样有条不紊,这场面真的很令人感动,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儒雅、随和、淡定、自信、包容的气质,深深的让我折服,他们的学识不光是我要学习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做人的方式,这就是我以后继续努力的方向!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带着协和精神继续前行。

待续

图文:刘瑞、阎旭艳、娄保锋、马永林、石俊丹、王亭亭、刘伦红

编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jbcs/13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