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疾病常识

春之和方补中益气汤探秘

千古名方补中益气汤平淡中见新奇,屡起沉疴之功,笔者运用此方,屡屡见证奇迹,令病重病危之人转危为安。更有中医大家刘清泉之经验,合理使用此方,可帮助上呼吸机的患者顺利脱机。到底此方有些什么奥妙,流传千年,屡创奇功,并称之为十大名方?今日和大家一起细细品一品这千古名方,看看有些什么奥妙。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应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及气虚发热等证。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当时处于战乱之时,战乱饥荒之后,饥饿的脾胃遇到食物,饱餐一顿,易发生脾胃疾病。李氏遂创立补中益气汤,这是一张健脾益气之方,也是一张顺应春主生发的春之和方。看似平淡,实则能激发人体自身抗病愈合能力,调和脾胃功能,使人体达到阴阳平和之态,起沉疴之功。

(一)补中益气汤用药配伍之精妙

《内经》云:“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李东垣在此启示下,提出:“甘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认为只有温补脾胃,使谷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才能充沛,生机才能活跃,阴火才能潜藏,立方补中益气汤。春天万物复苏,春主升发,补中益气汤正是一张春之和方。此方用药配伍精妙,突显补气升阳之法。

李东垣与脾胃论

具体来说,芪、参、草、术,甘温除热。李东垣认为:“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补气升阳,益卫固表。配伍人参、炙甘草,为臣,补脾气而益肺气。脾胃元气复,中阳升,则阴火自潜;肺气充,表卫实,自汗止,则元气无损。“以上三味(芪参草),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李东垣)。白术,苦、甘、温,健脾燥湿,脾湿祛则下焦气机畅利,阴火不生。上四味均属甘温补中要药,补气健脾之功显著,可恢复脾胃升降气机之功能。

陈皮、当归为佐。陈皮理气行滞,当归养血活血,助脾胃功能恢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气机不畅,故配陈皮理气行滞,以助升降之复,且可和胃运脾,使全方补而不滞。同时李东垣强调,脾胃虚弱者,不可独用陈皮,“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充分体现了其注重培补脾胃的思想。当归,甘辛而温,味甘专能补血,气辛又能行血,也符合全方甘温立法之旨,得芪、参、术、草益气生血之助,补血之力益彰,且补而不滞。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佐以养血活血之品,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升麻、柴胡为使。少量升柴,补中有升,升阳举陷,“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升麻“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柴胡“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升麻、柴胡二药苦平味薄,轻清升散,少量用之,借其升发之气,振动清阳,与诸甘温补气之品相配,扭转中气下陷之势。

八味药一起,再配姜枣,一起完成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大任。全方配伍,充分体现了李东垣治疗内伤脾胃不足之证,“温之、和之、调之、养之”的治疗原则。李东垣立本方之旨,在于补脾益气、升阳调中,以除烦热诸症,被后世称之为“甘温除热法”[2]。

方中加用陈皮,少量升柴,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就如我们吃大鱼大肉之时,喝杯清茶,补而不腻,亦或如清晨,牛奶鸡蛋饼,或者蛋糕,你会觉得很腻,加杯咖啡,就会有清爽怡神之感,是不是很春天的感觉?中医处方叫配方,就像大厨,有主菜,还要搭配各种调料,食物味道才丰富,也如打仗的君臣佐使,诸药搭配,共奏奇功,岂不妙哉?高明的大夫,就像会做菜的大厨,会打仗的将军!

美腻的蛋糕要配一杯咖啡

(二)补中益气汤属于"和方"范畴

从剂量上考虑补中益气汤属于"和方"范畴。从剂量上看,补中益气汤每味药的用量均小,属"和方"范畴。原书剂量作为一种以“和”为主导的治疗方法,从用药到剂量至煎煮,处处都体着“平和”、“缓和”。小剂量治以缓,这种“王道”的治疗方法属于和法[3]。

表一:补中益气汤药材用量表

成份

《脾胃论》中用量

折合现代用量(克/日)

黄芪

1钱

3.8

人参,有咳去之

3分

1.14

白术

3分

1.14

炙甘草

5分

1.9

当归

2分

0.76

陈皮

3分

1.14

升麻

3分

1.14

柴胡

3分

1.14

从成方思想上考虑补中益气汤属于"和方"范畴。《内经》云:“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指出人与自然之和。“内外调和,邪不能害”,指的是人自身之和。人的健康态应该是:“内外调和”的“和”状态。治病就是以恢复“和”为中心,用“和”法,予“调和”之药,来帮助人体达到“和”的状态。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一书的中篇以“饮食劳倦论”、“暑伤胃气论”、“肺之脾胃虚方”、“肾之脾胃虚方”成文,从四个篇名可看出李东垣是在恢复脾胃功能基础上达到人体整体的“和”态。也有人将“脾胃”理解为升降,为阴阳,四篇文章分别对应着人体中春、夏、秋、冬四季,整体讲究的是天人相应。补中益气汤为“春之方”,顺应春升的特点而多一些升发的药物,并不仅仅达到温补的目的,而是要达到天人相应的“和”的状态。

从李东垣的补法考虑也属于"和方"范畴。李东垣将治法分为“补法”、“泻法”两大类,其中“调法”、“和法”都包含在“补法”之中。从原书看,本方的出发点是甘温、甘寒联合,补中、泻火同用,并不是单纯的补,原方立方之旨是寒温并用,补泻同施,补中虚,泻阴火,最终达到“和”的状态。

(三)现代研究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其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抗肿瘤、抗感染作用,并能减轻抗癌药的副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应答调节剂。诸多实验充分证实了补中益气汤的免疫调节作用。多个学者提出补中益气汤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应答调节剂,预防性给予补中益气汤,在抗肿瘤方面有较理想的效果。

临床上补中益气汤应用十分广泛,有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报道,充分体现了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宁佳等的综述中提到补中益气汤对多种疾病有效,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尿失禁,前列腺增生,盆腔炎,习惯性流产,重症肌无力,卒中后抑郁,疲劳综合征,慢性心衰等。陈秒旬等的论文“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系统评价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共纳入19个研究,涉及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且不良反应较少。

起不来?该吃补中益气汤了吧?O(∩_∩)O哈哈~

小结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使用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及气虚发热等证。从剂量上和成方思想上考量,属于“和”剂,是一张春之和方。它流传千年的奥妙就在于用药考究,剂量小,组方巧妙,补而不滞,脾胃为后天之本,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养后天之本,激发身体潜能,达到“和”的状态。实验室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后世用于临床多种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克罗恩病、重症肌无力、低血压、亚临床甲减、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均有一定效果。因为这是一张和方,对于预防新冠肺炎,流感,增强体质也是可以的。春主生发,万物复苏,中医讲究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补中益气汤属春之和方,不妨顺应春之节气主令,尝试小剂量3-5剂,会有意想不到的良效。

和一位物理学教授的对话

名方虽好,不要擅用。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O(∩_∩)O哈哈~

参考文献:

[1]文魁,丁国华整理.李东垣撰.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2.

[2]南淑玲.从李东垣学术思想看补中益气汤用药配伍.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34(5),

[3]吕小琴、郭玉红.刘清泉教授从“和法”解读补中益气汤.环球中医药,11(7)-

往期精彩:

中医与疫病---中医治疗新冠肺炎有没有用?怎么用?

从病理结果发现痰栓谈新冠的中医药治疗

一些关于中医和它的哲学思想的思考

中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你吃对了吗?

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jbcs/14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