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实体位于胸腔之内,两肺之间,横膈之上,形如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万物由之盛长,不着色象,谓有何有,谓无复存,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此“血肉之心”即指解剖之心,“神明之心”则相当于脑。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血脉与主神明。“心主身之血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已基本完成了对心之功能的认识。明代医家虽提出“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的区别,但对“神明之心”的实体并未说明。李时珍受道家思想影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在西医传入之后,中医对心主神明的认识进行了反思。经中医理论之消化、吸收、改造,脑不仅隶属于心,且与肾精髓海理论相结合。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其经脉为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主血脉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环运行的功能。血,指血液。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运行于周身,从而发挥其濡养作用。“诸血者,皆属于心。”脉,即血脉,是血液运行之通道,与心脏相连,网络于周身。故心脏、脉和血液在体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系统,使血液在脉中运行不息,周流全身,如环无端。
由于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位于胸中,所以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反映于脉象、面色、舌色以及心胸部感觉等方面。若心之气、阳充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可见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活荣润等。若心之气、阳不足,血液亏虚,或脉道不利而血流不畅,则脉象细软无力或结代,面色无华或晦滞,舌色淡白或紫暗,并见心悸、怔忡等;若心脉痹阻严重,则见面、舌青紫,心前区憋闷,甚则刺痛,脉细涩或结代等;心的阳、气亢盛或阴虚火旺,又可见脉数、舌红等症。
主神明
心主神明,又称心主神志或心藏神,是指心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心理活动的功能。神明,可简称“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泛指人的整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包括生理与心理活动两个方面,常通过人的意识、面色、眼神、言语、形体动态和对外界的反应等得以反映。“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指广义之神。狭义之神,指人的心理活动,中医传统上称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所主之神,是指广义之神,“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是一理以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1)主宰人体生理活动: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而各种生理功能的协调,则有赖于心神的主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若心主神明功能正常,人体各部分的功能相互协调,彼此合作,则身体安泰。若心神不明,人体各部分功能失去心之主宰协调,即会产生紊乱,疾病由是而生,甚至危及生命。
(2)主宰人体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通过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而进行信息的收集、储存、编码和提取的过程。认知、情感与意志是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不同方面。
中医理论对心理活动的认识,主要反映在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两方面,并认为五脏均参与人的心理活动。“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但心是心理活动的主宰,对各种心理活动起着整体调节作用。就人的认知活动而言“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充分说明了心为心理活动的中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就人的情感活动而言,亦由心所主宰,喜、怒、忧、思、恐等都是发于心而应于其他脏。“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心主神明功能的正常与否,常可通过人的精神状态、意识、思维、睡眠及情感活动等得以反映。生理情况下,心主神明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识清晰,反应灵敏,思维敏捷,寤寐正常。反之,在病理情况下,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可致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健忘,思维迟钝;若心阳暴脱,则意识模糊,甚则昏迷;若心火亢盛,内扰心神,则见心烦失眠,甚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若痰浊蒙蔽心神,或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薄,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甚则意识模糊,昏不知人的癫病,或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之痫病;若痰火扰乱心神,常致心烦失眠,神昏谵语,或出现狂越妄动,打人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之狂病。
心主血脉与主神明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生命的存亡,“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这两种功能之间又息息相关。一方面,心神主宰调节全身生理活动,包括心脏本身的搏动和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另一方面,心神有赖于心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主宰作用。“心藏脉,脉舍神。”在病理情况下,两者常相互影响。如紧张、愤怒、焦虑等心神变化,常可伴有面色和脉象的改变以及心胸部感觉的异常;反之,心血不足,或血行失常,则会出现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或烦躁、神昏狂乱等心神失常的表现。也就是西医来讲的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脑卒中、痴呆、帕金森病、癫痫、偏头痛、失眠、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等,多数神经疾病具有复发性或慢性进展、或症状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而留有不同程度残障如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要解决神经系统疾病还是需要从心入手,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了自然神经系统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络受损(也可理解为支配心脏的神经受损)带来的情志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型和抑郁型,您可以对照下表进行自测:
如果您的心脏问题伴随着明显的焦虑或抑郁倾向,就说明您的心主神明的功能受损,您应该积极的就医了。
解决神经系统问题添加下方专家皮肤白癜风名家治疗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