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疾病常识

重症肌无力一

概述: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代表。

年英国牛津生理学家Toms描述了第一例重症肌无力病人的表现,至今余年的历史中,人们对MG的认识逐渐深入。

其中有4个发现很关键:

?20世纪初详细了解了MG的临床表现;

?20世纪30年代将本病的病变部位定位于神经—肌肉接头处;

?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MG的致病本质与自身免疫有关;

?20世纪70年代初阐明本病的病变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有关MG的研究尚无新的突破。

据国内报道MG的发病率在0.3%左右,按13亿人口计算

我国患此病者约有万人。

WHO已将MG定为难治性疾病

定义

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及补体参与的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NMJ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

病因及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支配骨骼肌运动的电冲动由中枢到达运动神经末梢,必须通过NMJ才能引起骨骼肌有效收缩而完成自主运动。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的囊泡将神经递质Ach释放到突触间隙,Ach又弥散到突触后膜(肌膜)与AchR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但由于MG患者的胸腺中的B细胞产生了大量的AchR-Ab,在补体C3的参与下破坏了突触后膜的AchR,导致Ach不能与AchR结合,而发生传递障碍,出现肌无力。

所以说:MG的发生与胸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胸腺: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逐渐退化,身体发育成熟后被脂肪组织代替。但MG患者中胸腺几乎都有异常,约15%合并胸腺瘤,约80%合并有胸腺增生,胸腺的重量比正常人重。

临床表现及分型

Ⅰ型:眼肌型(15-20%)仅眼肌受累,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眼球活动障碍、斜视、复视。

ⅡA型:轻度全身型(30%)抬头费力、四肢无力。

ⅡB型:中度全身型(25%)咀嚼、吞咽费力、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或言语含糊(延髓肌麻痹)。

Ⅲ型:重症急进型(15%)呼吸困难、进展迅速、病情危重,属肌无力危象可导致死亡。

Ⅳ型:迟发重症型(10%)病程2年以上,由Ⅰ型、ⅡA、ⅡB型发展而来。呼吸困难、病情危重,属肌无力危象可导致死亡。

Ⅴ型:肌肉萎缩型(5%)发病半年出现骨骼肌萎缩。

辅助检查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

1)重复神经电刺激:低频(<10Hz)衰减,>10%,为可疑阳性;>15%,为阳性;

2)单纤维肌电图:显示颤抖增宽或阻滞

免疫学检查: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阳性(>)

胸部增强CT:检查胸腺(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药理学试验:

阿托品新斯的明试验:症状明显改善为阳性

禁忌:支气管哮喘、心肌梗死、预激综合征等禁用。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jbcs/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