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疾病常识

重症肌无力的常用中药1

常用的治疗中药

黄芪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或其它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药物,也是日常饮食常用的甘温补益之品。黄芪性温,味甘,归脾、肺二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解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四大功效,古人认为:芪,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主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又谓黄芪甘温纯阳,补诸虚不足,益元气,壮脾胃。临床治疗脾胃虚弱,不能输布水谷精微于四肢,而致肢体不举肌肉无力萎软萎缩者。可用至60克至克。广东中医选用黄芪,多以四川岷山出产者为佳,因其温补而不燥;东北出产黄芪次之。

五爪龙(附:千斤拔、牛大力)又名五指毛桃,是岭南草药,南方黄芪,故又名南芪。清代岭南番禺医家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有载。五爪龙性平微温,味甘,气香,功效益气健脾,疗虚补损,治疗重症肌无力与黄芪同用,既增强黄芪补益脾胃之功,又防止黄芪量大温补过燥。五爪龙在广东客家地区应用比较广泛,食市有五爪龙煲鸡汤、五爪龙煲猪脊骨汤名菜。

党参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或其它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药物,也是日常饮食常用的甘温甘平补益之品。党参性平,微温,味甘,入脾、肺二经,具有补脾益气,生津养血功效,临床治疗脾胃气虚之肢体萎软萎缩无力者,重症肌无力患者具有食欲不振,纳呆,上腹隐痛,大便溏泄症状者(长期服用抗胆碱酯酶药可导致上述症状),尤其需要服用党参加以调补。日常煲汤或烹煮肉食,可用30克,多与黄芪一同煲煮。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肺、脾、心经,为食补调养元气之佳品。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临床应用很广,治疗重症肌无力或神经肌肉疾病少配伍入药,多是独味炖服,或炖后兑服。用量每次10克,水煎炖。患者舌苔厚腻,本虚标实(即体质虚又有邪实)确又需要进补者,可用人参10克,陈皮1克,一同炖服。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肺、脾经,功效补气生津,是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或其它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药物。临床用党参如果嫌其温燥,一般都以太子参代替。治疗作用与党参基本相同,其性味平和,是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尤其适宜。现代药理研究,该药含有皂甙、果糖、淀粉等成分。

白术性温,味甘苦,专入脾胃经,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是治疗脾胃虚弱痿证包括重症肌无力其它神经肌肉疾病在内的重要药物,少单独使用,多辅佐黄芪、党参等补气药以发挥更大功效;对于肾虚血虚痿证,白术与熟地、当归、首乌、阿胶等同用,既可以补气生血,又可防其滋腻碍胃。

山药性味甘平,药性平和,入肺、脾、肾三经,功效补脾益肺,补肾涩精,临床常用于痿证的辅助治疗,也是食补药膳的主要用料。广东称山药为淮山,常与枸杞子一起煲炖瘦猪肉、煲炖鸡项(还未下蛋母鸡),以补益肺、脾、肝、肾四脏。重症肌无力患者照此煲煮炖服亦十分相宜。

当归性温,味辛甘,入肝、心、脾经,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临床常用的补血要药,在补益方剂如四物汤、补中益气汤里,当归作用重要;又因其具有补血活血的双重功效,临床既可以治疗气血不足之痿证,又可以治疗瘀血闭阻经络之痿证。

北京壬九馨康中医

 咨询

    疾病咨询症状查询病情分析

赞赏

长按







































微博营销
银川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jbcs/9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