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家庭助理、亲情扶助”义工行动项目的推动下,社区义工秉承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不求回报的义务劳动温暖着身边人,给生活上陷入困境的受帮扶者带来慰藉。截至目前,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累计服务了93名受帮扶对象。其中,年服务了33名受帮扶对象。两年多来,街道为地区特殊群体家庭排忧解难,提供了更加便捷精准的服务。
人性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无论是平日照料,还是疫情特殊时期,社区义工们始终没有忘记我们,他们的到来像一束暖阳,温暖我们的生活和心灵,非常感谢!”家住曙光街道辖区的刘先生由于患有重症肌无力,起居不能自理,由听力薄弱的爱人张女士独自照顾。目前,刘先生和张女士一家是社区的失独、低保、特扶家庭。
“考虑到两人的特殊情况,街道社区义工对他们进行了重点帮扶。一方面,我们联系送餐公司,坚持为他们送上新鲜饭食。每一季度,社区义工会帮助他们领取低保物品并送到家中。另一方面,义工过年过节上门慰问。”曙光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曙光街道社区义工坚持“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尊重、关爱受助者,满足受助者个性化的扶助需求。特别是在扶助志愿活动中,街道主要依托本社区内部邻里之间进行志愿服务。
“前期,我们充分听取接受帮扶者的想法,从他们熟悉的邻里和社区工作者中安排社工结对帮扶。目前,家庭助理、亲情扶助义工行动最少2名志愿者负责一位扶助对象。社区义工每天电话联系扶助对象,平均每周服务两次,每月开展服务达9小时以上。”曙光街道负责人说。
义工+社工“多对一”精准帮扶
记者了解到,曙光街道依托现有人口现状,在“家庭助理、亲情扶助”义工行动项目志愿服务工作中打造晨月品牌特色。特别是,街道运用“义工+社工”的团队模式,在发挥社区义工“本地化”优势的前提下,整合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内有效资源网络,打造一批有爱心、有水平的义工志愿帮扶队伍。
同时,通过项目工作推进机制、沟通协商机制、义工队伍培训机制、项目经费保障机制、项目考核评价机制、项目档案留痕机制等多种机制的协作推动,曙光街道“家庭助理、亲情扶助”义工行动项目志愿服务工作可以持续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曙光街道采取多对一精准帮扶小组的形式,做到活动有记录,事后有分析、服务有温度。利用电话问询、上门探访等服务形式,为困难弱势群众提供精准服务,让受帮扶者感受到“亲情化”的志愿服务。
“通过‘家庭助理亲情扶助’义工行动项目的开展,在60位服务对象中,我们了解到不同家庭面临的各种问题。今后,将专门对行动不便的帮扶对象,通过融入智能养老的创新服务形式,用高科技提高其家庭生活质量;帮扶对象无需专业人员辅助,能独立完成日常移动、站立、如厕和洗浴。我们将对所有服务对象进行居家实地评估,为适合居家智能养老的家庭提供高科技智能养老机器人,可免费体验使用。”曙光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王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