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生的脚步突然被按下“暂停”键,疾病像海啸一样袭来,不能言语、不能呼吸、不能吞咽、不能行走,全身处于“无力”状态,生活被黑暗笼罩。他连医院,最后是如何在短短34天内,从“无力”中重生?
初次发病——医院治疗效果不佳
年12月中旬,35岁的小张经常感到活动后全身乏力、脾气暴躁,医院就诊,诊断为“甲亢并重症肌无力”,经治疗好转出院。
年1月7日,小张病情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医院重症监护室,因“肌无力危象”行气管切开术并上了呼吸机。但治疗效果欠佳,无法脱机,医院继续治疗。转院后,小张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还出现高热不退,医院治疗。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医院治疗,医院继续保守治疗。
寻找“生”的希望——经过多方考察,家属最终选医院神经科就诊,寻找康复的希望
年1月19日,家医院神经科求诊。神经科主任周强和管床医生李姣为其全面检查、综合分析,临床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危象”“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肺炎”,康复功能诊断为“自主呼吸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针对小张的情况,神经科医护团队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诊疗方案:短期康复目标为控制感染、做好气道维护、减少并发症;长期康复目标为拔出气管套管和鼻胃管,达到日常生活完全自理,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中西医结合——重症肌无力得到有效治疗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强主任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请甲状腺科主任姜贻兵会诊,遵循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通过中医辨证,根据其发热、咳嗽(痰郁化火)的症状,予以口服中药方。西医方面继续抗炎、化痰、护肝、控制甲亢、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
2月2日,小张于上午十一点脱离呼吸机,改为“气切管道普通湿化吸氧”。脱机后,小张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也在正常范围内。看到这个好兆头,小张和家人非常高兴,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康复之路——打赢生命保卫战
2月8日,周强主任查房后意见:小张吞咽困难好转、呼吸平稳,试行气切导管半堵管术,密切观察气道呼吸情况。
2月12日,小张在半堵管并且没有吸氧的情况下,呼吸平稳、吞咽好转,血氧饱和度达到98%。
2月16日,小张病情好转,医生评估后行气管切开全堵管术,并拔除了胃管。小张可以自主进食了。
2月18日,经医生评估后予拔除气管导管,未出现任何不适。医生说小张恢复良好,不久便可以出院了。小张和家人们对未来的康复之路充满了信心。
2月22日,小张气管切口愈合良好,医嘱继续予以控制甲亢,辅以中药治疗。医院短短34天内,小张从生活不能自理恢复到走、跑、跳、说、唱样样能行。
团队协作——小张表达感恩之情
3月5日,小张终于达到出院的标准,顺利出院。期间的艰辛不言而喻,小张成功医院神经科及多学科医疗团队紧密合作、不懈努力的结果。
小张感慨道:“只有生病的时候才知道健康的可贵。”重症肌无力及多种病痛的折磨曾使他的人生陷入一片黑暗,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他祛除病痛,给了他战胜病魔的希望和力量,他真诚感谢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白衣天使。
(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