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
年第9卷第8期
DOI:10./j.issn.-..8.
编者按
近年来,外耳整形术得到良好发展,但外耳畸形修复仍是整形外科最有挑战的手术之一。目前临床多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和支架植入塑性外耳再造术,其中自体肋软骨由于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截取简单方便,对患者影响小,相容性好等优点,成为临床首选耳廓支架;但由于支架塑性技巧、三维立体结构、植入形态调整等环节需要较高技巧,对手术者要求较高。
本文将对自体肋软骨支架雕塑组合技巧,以及自体肋软骨支架在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如想阅读全文
欢迎订阅《中国医疗美容》期刊
临床资料
选取实施小耳畸形再造术患者41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16~41岁,平均(27.3±3.3)岁;左耳畸形19例,右耳21例,双侧1例;参照蒋海越等对先天性小耳畸形分型法,Ⅱ性畸形25例,Ⅲ型畸形16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实施外耳再造术,术前均进行胸廓肋骨三维扫描+CT重建成像检查,所有患者均无肋骨钙化、发育畸形等问题,愿意接受自体肋软骨支架外耳再造术。
临床方法
一期耳后皮肤扩张器植入手术:
准备工作就绪,在耳后发际线处做一随耳廓弯曲弧度切口,长度为4cm左右,然后钝性分离耳后皮肤与筋膜,范围延伸至预扩张区域外1cm处,彻底止血,选择50ml或80ml肾形扩张器,将控制器植入分离皮瓣下,调整控制器位置,使其上缘与对策耳廓上缘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下缘与对侧耳垂平行,前缘置于残耳软骨下缘,分层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管,术后3~5d引出液停止,拔除引流管,并开始向扩张器注水,术后2周拆线,每2周注水一次,每次2~3ml,整个扩张器需3~5个月,待扩张大小达到手术要求,皮瓣稳定,维持2周,可进行二期手术。
二期扩张器取出同期自体肋软骨塑性支架置入耳再造术:
沿扩张器置入切口分层划开,游离扩张器与筋膜,取出扩张器,彻底止血,暂时用生理盐水纱布填塞。根据术前CT等影像学资料,在6、7肋骨处做一切口,选取患者肋软骨进行雕刻,将其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厚度约为1cm,根据耳廓形状做出耳廓外轮廓及耳垂基底,其余部分制作耳支架内部主体,将耳廓中间制作成楔形耳舟,再取一节肋软骨制作出耳廓三角窝,制作过程注意三维立体形态。取出扩张皮瓣内填塞纱布,将制作好的耳直接置入扩张皮瓣,并将皮瓣将其包裹,修整直接边缘及皮瓣切口,调整直接位置,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皮瓣,使外耳轮廓清晰,位置两侧对称,结束手术。术后1周引流液明显减少或停止,拔除引流管,术后10~14d拆线。
临床结果
41例小耳畸形患者均一期皮瓣扩张达到手术要求,无扩张器外漏、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均顺利进行二期手术;自体肋软骨取骨顺利,肋软骨良好,无钙化等情况,患者取肋骨处恢复良好,无胸部畸形等并发症发生。耳支架制作逼真、立体感强,耳廓位置正常,颅耳角度适中,耳轮及三角窝结构良好,双侧对称良好。术后随访3至6个月,患者及家属对耳廓再造效果满意。
讨论分析
小耳畸形的主要难度主要包括:①耳部皮肤较薄,能够利用的皮瓣较少,完全包裹支架的有效皮肤不足,容易导致支架外漏、皮瓣坏死。②再造耳廓支架的制作对材料及雕刻技术要求较高,支架不仅应具有较高的可塑性,便于直接组合雕刻,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生物可溶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制作成品要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而且还应具有三维立体感,也是保障“自然耳”的重要基础。③手术技巧和位置精准置入,耳再造在保证再造外耳外形的逼真之外,支架置入位置对最终效果至关重要;特别是左右两侧外耳的高低对称、前后对称等。
近年来有学者在原来两期的基础上增加第三期的耳垂翻转整形,使再造外耳更加逼真,立体感更强,对称性更佳。本研究虽然所采用的仍然是两期外耳再造手术方案,但术后效果良好,得到临床、患者、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作者认为,这一结果与肋软骨支架的雕刻和置入技术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术前通过影像学资料对肋软骨的充分评估,运用肋软骨精心雕琢,良好组合,使制作出的外耳支架形态逼真,支撑稳定性好,成为保障耳再造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
廖晓南,任书信,刘晨阳
(医院整形外科)
《中国医疗美容》月刊
为方便广大作者投稿
特此发布年9-12月的刊期安排:
年第9期截稿时间9月20日
年第10期截稿时间10月28日
年第11期截稿时间11月22日
年第12期截稿时间12月20日
请作者根据刊期安排合理选择投稿时间
CN11-/RISSN-
知网万方收录
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卫健委主管中整协主办国家级期刊投稿电话-网络投稿:zgylmr.org.cn
/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扫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