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相关医院

中医偏方是重症肌无力病症的克星

重症肌无力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及风寒湿毒的侵袭,多责之于脾肾,为本虚标实之病。目前重症肌无力被认为是最经典的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发病的机制与自身抗体介导的乙酰胆碱受体的损害有关系,主要有乙酰胆碱抗体所介导。在细胞免疫和补体的参与下,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大量的破坏,不能够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导致突触后膜传递功能障碍而发生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发生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可以见到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间隙加宽,突触后膜皱褶变浅并且数量减少。通过免疫电镜可以看到突触后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崩解,其上面的一些乙酰胆碱的受体会明显的减少,并且还可以见到有抗体和乙酰胆碱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等。

肌纤维本身的变化不是特别的明显,有时候可以见到肌纤维凝固坏死、肿胀,慢性的病变则可以见到肌肉萎缩等。出现重症肌无力这种病情以后,医院接受传统的治疗。

本疾病中医认为免疫功能紊乱诱发的疾病主要和脾、肺、肾功能失调有直接的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脾湿或者脾阳虚的患者会出现眼睑下垂、四肢无力、四肢倦怠的情况另外肺主皮毛,水谷精微物质不能上传于肺,会出现皮肤粗糙无华;肺主气,肾主纳气,肾气不足的患者容易出现呼吸气短、呼吸乏力的情况。(这个同样适用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肺纤维化的患者)和西医认为是免疫介导的引起乙酰胆碱受体损失继发的神经肌肉接头传到功能障碍病理反应有所区别。中医治疗主要是药物内调以燥湿醒脾、温阳利水为主,配合中医的理疗可以改善神经肌肉传导功能。

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痿证的范畴,认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气血亏虚,脉络瘀阻,致胞睑肌肉筋脉失养而废。《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中指出本病因“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从垂覆于目,则不能开”。《景岳全书·痿论》指出“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底在于五脏虚损,本病为本虚标实,中医多则之于虚与瘀。故临床治疗多从脾肾入手,即健脾益气、温肾益精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清热利湿,常用八角固力汤加减治疗

八角固力汤

第一步:疏经健脾,补充气血,改善患者脾胃基础:增强患者本身的免疫,舒经健脾。

第二步:养血活络,清热化痰,改善眼睑下垂、眼球转动不灵活,使患者体质能够有一个不错的改善。

第三步:镇肝养肌,濡养筋经,修复受损肌神经,疏通脉络,增强乙酰胆碱的分泌。

第四步:健脾益气,激活麻痹和休眠的细胞,改善肌肉丰满,使患者强健有力,治疗患者的眼睑下垂、四肢无力、吞咽困难等症状。

第五步:润燥舒筋,布精起痿,强肾固元,改善主动肌、吞咽肌、呼吸肌的功能,使患者逐步的不再依靠药物维持病情,从而达到真正的治疗效果!

典型验案举例

杨某,女,54岁,长春人患者于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等症,医院做新斯的明试验及其他有关检查,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予吡啶斯的明等药治疗,但疗效不显,病情逐渐加重,于年开始出现咀嚼无力及吞咽困难,且夜间有憋气感觉,服吡啶斯的明后,症状稍有改善,但只能维持2个小时,2个小时后症状又逐渐加重.故来求诊.

全身情况:右恻眼睑下垂,面色咣白,四肢无力,气短,汗多,夜寐差,纳呆,大便溏,小便尚可.舌质暗红,苔少,脉弦细.

诊断:重症肌无力(全身型)

辨证:肝脾肾俱虚,肝风内动,风痰阻络

治则:镇肝熄风,补肝肾,健脾化痰通络

使用“中医八角固力汤治疗后一个月,眼睑下垂明显好转,眼斜好转,吞咽仍困难,继服原方一个月半,眼睑下垂基本回访,左右眼球定位点等高,吞咽困难明显减轻,咀嚼有力,四肢肌力明显增加,双臂平举,,双下肢蹲立5次,气短减轻.嘱继服半年后,除眼部感不适外,双眼恢复正常,四肢肌力接近正常,无吞咽及咀嚼困难,全身其他情况良好,随访三年,除因生气吞咽困难复发外,其他症状未见复发。而且吞咽困难复发后,继服原方一个月后,症状消失,全身情况良好,至今未见复发。

为标本兼治,补其虚兼以泄其实,达到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xgyy/12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