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基层名中医陈志国
陈志国,男,年1月生,中共党员,中医内科学专业,主治医师,-年就读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年医院,医院,曾受到郭洪仁教授等多位名家指点,并参与了由郭洪仁老师主编的《吉林省妇科针灸学》。师承于郭洪仁教授,曾发表国家级论文两篇,省级论文五篇,擅长于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各种脾胃疾病,-年进医院骨科、医院肛肠科,-年医院内科、针灸推拿科,-年,执业于通化县东来乡鹿圈村诊所,年8月-年,通化县东来乡卫生院副院长,擅于运用中医脾主肌肉理论治疗重症肌无力。-年通化县石湖镇卫生院院长,年至今,通化县果松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擅于运用邓铁涛教授中医脾主肌肉理论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中对于脾胃病常见腹痛、腹胀、反复腹泻、白血病、重症腹水等病症的调治有丰富经验。
他始终以“世上无不治之症,唯有不精之艺”的决心时刻勉励自己,毕业后先后在吉林大学、医院进修学习1年,医院,医院进修学习3年,为了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又于-医院向老一代名中医请教学习一年,之后回到家乡个人开诊所,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年通过招考事业编形式考入通化县东来乡卫生院,因个人表现突出,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于年任通化县石湖镇卫生院院长,年任通化县果松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职务,任院长以来也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除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外,特擅长白血病、坏死性胰腺炎、肿瘤、内科疑难病症的诊治,对冠心病、胃病、妇科病、失眠、隆闭等诸多研究领域均有独到的研究,曾与吉林省名医郭洪仁老师撰写了《吉林省妇科针灸学》一书,得到专家的认可。从学医开始,他深感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始终刻苦专研,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成为为数不多、专业造诣深厚的中医医生,得到群众的赞誉;作为一名医生,他牢记“大医精诚”古训,秉承杏林遗风,对患者一腔热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医院有意留他在本院工作,但考虑到家庭和父母需要他,家乡人民需要他,医院工作的机会,他想为家乡的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年在他牵头组建下成立了中医馆服务区,代表上级迎接了中医药城省复检工作,得到了国家评委的认可,并取得了“通化市优秀示范中医综合服务区”的称号,他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建设,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用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人才战略,用打造个人事业发展平台来“引巢入凤,广纳贤才”。
随着健康概念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持,他提出了“两个中心一个基本点”的发展理念,即成立“疼痛康复理疗”中心、“治未病”中心,以“家庭医生”为基本点的服务模式,康复中心不以草药治疗、发挥适宜技术特色,发挥中医的优势,让群众看病少花钱,治好病。治未病中心则弘扬“治未病”的传统思想,治未病”以“防”字为核心,目标是让人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不生大病、带病延年、高龄自理、提高生活质量。家庭医生则做到信息采集、状态评估、状态调理、跟踪服务的干预体系,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先进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也为治未病这一块怎么融入到健康管理工作,怎么样让他能够规范,能够标准,为这个领域的发展的空白,提供成熟的理论与应用技术支撑。
在业务工作中,他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不脱离临床,每天坐诊,坚持微笑服务,在临床用药上,不是死背硬记某药治某病,而是准确把握“某穴、某药”的属性和它们的“归经”,用药更加科学准确有效。46岁的患者张凤琴,家住通化县果松镇果松川村,医院诊断为白血病,年症状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医院曾下病危通知,家属已放弃治疗,之后通过他人介绍找到陈院长,按中医辩证归纳进行治疗,中草药加针灸疗法4个月后,现症状基本消失,血化验各项指标基本恢复,生活也能自理了,并能正常生活和劳动。他积极倡导使用的中医治疗白血病,在临床应用中颇有心得。
患者臧昌勇,47岁,家住通化县果松镇东胜村,年在医院诊断为坏死性胰腺炎,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不见好转后找到陈院长,经过熏洗和中药治疗3个月后,现症状消失,恢复劳动能力后外出打工。
患者徐炳刚65岁,男,家住集安市,年在吉大一院诊断为胃癌,他的健康状况不适合接受手术治疗,经过4个疗程化疗,症状不见好转,在别人的介绍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找陈院长看病,经过中药调理一段时间后,现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生活。这样治愈的病例很多,得到患者送的数面锦旗及感谢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对待各类疑难杂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达90%以上,精湛的技术深受群众的欢迎和信赖,在通化县享有较高的威信和声望,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
他爱岗敬业,以院为家,尽心尽力为患者着想。一年天,他每天工作时间少则七八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医院、病人之间打交道,患者随叫随到,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有的患者家庭困难行动不便,医院十几里地的路程,他都会早起提前1小时或下班后到患者家里诊治,这样患者能节省路费又不当误上班时间给其他患者看病,这样早上班晚下班,遇到特殊情况加班加点的情况他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在父亲病重期间也没能好好陪在身边,尽尽孝道,这也许将是他终生的遗憾,但是他对自己的这一职业的选择,从来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坚持廉洁行医。从医以来,他始终凭着良心开药方,追求清纯的医德医风,坚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诊疗服务,经他治愈的患者很多,为了表达对他的谢意,都会送他钱财及礼品,都被他坚决退回,他总是在想患者因为疾苦病痛才来就医,收取了红包不但良心上过不去,更是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所以他一直严于律己,廉洁行医,忠诚履行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陈志国医生医术精湛,人品好,医德高,医风正,赢得了广大患者的爱戴和尊敬,他十五年的从医生活,无惊人的成功壮举,也无耀眼的光环荣誉,唯有一份朴实的执着与追求:奉献于基层卫生事业。
文章都看完了不点个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