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相关医院

晨起读书第11日麒麟在圃,鸾凤来仪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出自《诗经·周南·麒之趾》第十一日

麒麟在圃

鸾凤来仪

这是一首赞美诸侯公子的诗,也有说是一首阿谀奉承统治者子孙繁盛多贤才的诗歌。

赞美贵族公子,而以“麟”起兴,这在今天的读者,或许会感到奇怪,但在古代却是一桩异常庄重和动情的事。

所谓“麟”,其实就是糜,鹿之一种而已。不过古代传说中的“麟”,却非同寻常。

据汉刘向《说苑》称,“麒麟,麕身牛尾,圜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

《春秋感应符》更发挥“一角”之义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

《荀子》亦云:“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恶杀,麟在郊野。”

因此,大抵是一种兆示“天下太平”的仁义之兽。

所以后儒赞先王之圣明,则眉飞色舞于“麒麟在圃,鸾凤来仪”。

孔子生春秋乱世,则为鲁哀公之“获麟”而泣,以为麟出非时也。明白了“麟”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即可把握此诗所传达的热烈赞美之情了。

首章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正如两幅美好画面的化出和叠印:眼间刚出现那“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的仁兽麒麟,悠闲地行走在绿野翠林,却又恍然流动,化作了一位仁厚(“振振”)公子,在麒麟的幻影中微笑走来。仁兽麒麟与仁厚公子,由此交相辉映,令人油然升起一股不可按抑的赞叹之情。于是“于嗟麟兮”的赞语,便带着全部热情冲口而出,刹那间振响了短短的诗行。

二、三两章各改动二字,其含义并没有多大变化:由“麟”之趾,赞到“之定”、“之角”,是对仁兽麒麟赞美的复沓;至于“公子”、“公姓”、“公族”的变化,则正如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所说,“此诗公姓犹言公子,特变文以协韵耳。公族与公姓亦同义”。

如此三章回旋往复,眼前是麒麟、公子形象的不断交替闪现,耳际是“于嗟麟兮”赞美之声的不断激扬回荡。视觉意象和听觉效果的交汇,经了叠章的反覆唱叹,所造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兴奋、热烈的画意和诗情。

诵念誊抄下面分享译文和注解:一、译文

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

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麟呵!

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麟呵!

二、注解

⑴麟:麒麟,传说动物。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趾:足,指麒麟的蹄。

⑵振振(zhēn真):诚实仁厚的样子。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

⑶于(xū虚):通吁,叹词。于嗟:叹美声。

⑷定:通“顁”。额。

⑸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⑹公族:与公姓义同。

小贴士:自我们发了《我们为什么要读诗经》一文后,有很多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要和慕清悦读分享会的小伙伴一起读诵、誊抄《诗经》,我们很感动,也很欢迎。如果还有感兴趣的小伙伴,以自己最喜欢的《诗经》里的一句,作为申请理由,叩门,加编辑书文好友(uzhuo),我们选择有缘的小伙伴择时加入书友群,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本期编辑/书文,整理/慕清,欢迎转发至朋友圈,然非经允许,谢绝转载到其他公号或媒体,文辞注解根据程俊英《诗经译注》、周振甫《诗经译注》等书编辑而成。)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xgyy/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