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后,很多同学和家长在后台给数姐留言说,有好多题在考场上不会,但是一说收卷,笔一停,思路就来了,但是已经不能再改了......
还有,刚出考场,突然发现有个题自己做错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上面的场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很常见,下面跟着数姐来看看这是为什么?有哪些好的方法来克服它呢?请往下看......
一、上课听懂了、课下会做了,考试出错了?
这样的一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多出现在理科学科上。特别是数理化学科。为什么平时能听懂也会做,但是一上考场就耸了呢?这是因为:
1、上课听懂了——从已知的结果推导出整个思路,比凭空产生思路容易。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接受”远远比“产生”容易的多。“听懂了”容易,因为老师讲的是普通话,甚至是学生生源地的方言,听众易懂,再加上老师们大都会采用“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等等的教学艺术,听懂不是难事,因此学生和老师首先都要确信一点——没有听不懂的学生。听懂而不会是缺乏思考和动手能力,是思维上的欠缺而不是能力上的不足。思维上的欠缺指的是对问题思考的主动性不足,不善于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虽然一听就懂,但是光听而不改变被动灌输的特性,是不会进步的。
2、下课会做了——充其量反映出听众的模仿能力合格
课下会做了,其实是受众自身的短期记忆与天生的模仿能力所决定的,只要听懂了,就能模仿老师的典例进行自我练习,也会从中体会到某种成就呢。说的再通俗点:马戏团里的动物们都能在听懂口令的前提下模仿“动作”、“识别”、“演算”等。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无数次训练的结果,但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模仿不是人类的专利,更不能因此妄自足满而不求甚解。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共性,也是自我盲目自信的祸源,很多学生以为自己会做几个题、作对几个题就自我膨胀,盲目高估自己、而不能清醒。忘记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
3、考场出错了——考试不会只是卡在某个步骤,由于考场环境,容易钻牛角尖
其实很多人发现,题目其实都见过,知识点都会,题不会做,往往只是卡在某一步骤。只要这一步骤通顺了,后面都会做,这也是大家听得懂但是不会做的原因。考试时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做题时容易只朝一个方向去思考,钻了牛角,导致不会做。
4、考场出错了——平时比较“淡定”思考多方面,尝试多角度,思路比较开阔。而上了考场后,缺乏应变能力。
平时做题时参考讯息比较多,或者时间较多,没有压力,故而做题时头脑较为冷静,不自觉的会从题目出发,而考试时候,还仅用知识点去套用,没有真正领会知识的精髓、缺乏灵活性,生搬硬套、步入死局。
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其实并不难,就是要主动思考,积极动手,改变观念。
平时多思考试题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多花费一些时间“看”题,看每个步骤之间的思维转变,步骤与步骤之间是如何产生推导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是什么。还有学会逆向推导的思维:要想获得什么结论,前提条件是什么。要想解决听懂不会做的问题,就得明白原因,要想解决这些“原因”,我们应该要始终本着从题目出发,思考题目的问题和条件,而不是凭空套用题目。
二、怎样解决考场上不会做,而一出考场就明白的现象?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考试很容易引起紧张,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饮食和睡眠失调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大脑控制兴奋与抑制的神经系统失调,使大脑原有信息的输出产生障碍,思维和记忆都受到影响。所以考试时,一看到题就不会做。出考场后,紧张消除了,大脑也清楚了,记忆也恢复了,思维也活跃了,于是,考试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可能瞬间会做了。
一上台就忘词,一被老师叫起来就不会答题,也属于这种现象。要改变这一状况,一个有效的办法是,经常参与容易造成紧张的活动,让自己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存在这类现象的考生大概有两类:
(一)强科弱化现象:
强科争强心理,强科怕输心理、强科求胜心理、强科骄傲心理等等在作怪,是考试一大忌讳。存在这样的心理,强科不仅没强,反而出现弱化现象,这已是相当一批考生留给我们的教训了,特别是数姐身边好多学生都有一种考试怪像:“平时第一中考第七、平时第七中考第一”。这里的第七、第一代表的是一种名次颠倒的现象,研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都是心理素质不能稳定而导致的,当然也有偶然身体疾病、亲属变故等客观原因。
数姐劝慰考生“既然数学是你的强项为什么还要紧张呢?要相信自己!”,再者在遇到简单题时何必轻敌了呢?“骄兵必败,你一定懂得”。还有,“心静则周”吗,记住不要浮躁,真正做到静下心来。在平常练习时,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对自己够狠的话,可以每每遇到一道是因为马虎做错的题,就惩罚自己。
解决方法
1、不要把中高考看得太重,把考试当做平时做练习来看待,看题目要看清,有时你做不出来是题目的条件看差了,最重要还是放松。
2、在考试的前一天不要使劲儿的背书,越使劲儿背书,越容易有压力,可以适当的听听音乐,远眺,可以减轻压力,只要平时认真听讲,课下多做一些习题,只要见的题多了,就会活学活用了,自然而然就不会紧张了。
3、也可借鉴衡水中学消除学生紧张的有效方法“把平时考试当高考、把高考考试当平时测验”,也许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调节。
(二)弱科紧张现象:
谈数学色变,谈“xx学科”色变,已经是历届考生中都大量存在的心理阴影,时间久了、次数频了,学生都麻木了,不愿学习某科,放弃攻克该学科,把时间转移到自己喜欢的学科,甚至有的学生还“自知我笨”、我没有学习好数学的天赋等等。特别是在学生心目中“数学是最难的学科”这一“定律”,这可能也是老师们、或学长们一届一届传达的一种“潜规则”吧。甚至有的学生向老师反映从小就怕数学,好吗,这个“鬼影”跟随了多少年了,那在考场上还不“见鬼”才怪,本来很简单的问题,一时恐惧、胆怯,还不停的自我心理暗示:“这是高考题呀,肯定没那么简单,一定有陷阱”!嘿,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勇士一样跳了下去,结果你也早猜到了——惨败。
解决方法
1、平时做题量的问题,数学注重方法和逻辑思维;
2、做小题的时候注意题干,一般不会让你花很多时间让你去计算,小题讲究:准确、快速、举一反三;
3、调整自己的作习安排,心态的调整;
4、不会的一定要问问教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5、平时你做的出来,为什么考试的时候做不出来?多从自己身上先找毛病,知己知彼;
6、学会舍得,“舍”而后“得”,对自己确实没有把握的问题可以大胆放弃,舍此一题得其时间,攻占高地,也会胜利。
总之,解决听懂不会的关键是:主动思考,从题目出发,已知是起点、所求是终点,条件是路标,只要驾驶技术好,就一定安全到达目的地!解决会而不对的问题,只有调整好心态,要有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和不胜考场绝不退场的决心,更要科学备考,将饮食、作息时间、复习计划、每日锻炼等科学地规划一下,相信紧张一定会消除,你就一定有“对而不会、会而全对”的神助!
附:如何在考场上提高准确度与速度
1、做题训练
大家都知道利用做题来提高做题速度,但是却没有好好的规划。到了这个阶段,做难题意义已经不大。应该配合这阶段的冲刺,同时训练做题速度。
这里我建议同学们无论是出于冲刺角度还是做题速度训练角度,都用简单题和中等题来训练。并且顺序是从选择题开始,然后是简单、中等的解答题,而后是填空题,最后有时间了才去练习练习所谓的“最后一题”。
在选择题训练上,减少死记硬算,多加入思考的比重。处理选择题上,思维和技巧摆在第一位。要充分利用题目和选项之间的暗示,多比较少计算,多动脑少“动手”。如特殊值的代入、选项的代入,多用直接法(直接理解)、排除法(选项逆推)等,少从头到尾死算。选择题是只考虑结果而不考虑中间过程的题型,要始终本着“少算少错,多算多错”的道理,加大理解分析判断等比例做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也能大量缩短考试时间,即达到短期内提升成绩的目的,也达到提高做题速度的目的。
然后是中等题和简单题,我们要总结做题过程的思维和解答步骤,你会发现即使是不同的题型,在解题思路上有太多的相似点。把这些相似点总结出来,你会发现可以应用到各个题型。如理综的物理,几乎都是按照题目表述的步骤罗列表达式,然后联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如数学除了排列组合,其他题只要你能正确的用式子或未知数表达出题意,通过补充题目和所求差距,或寻找问题成立的前提条件(正向推导和逆向推导),都能够把试题拿下。
2、做题训练注意的几个问题
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这里说的不是总量,而是每一次训练的时候题量必须要够,连续做题的时间要长,而不能浅尝辄止。在训练及选题的过程中,最好要同科同类。
掐时间
每一道题或每一套题都掐好时间,前面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可以放慢一些,多训练解题思维。当你总结完解题思维后,要尽量缩短做题时间。然后通过做模拟卷的时候,至少缩短规定时间的10~30%左右(最后一道大题若不会做可留下相应时间)。当你能够稳固在这个时间段答题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太多问题了。
3、能力的训练方法
这里针对计算、写字慢、阅读有问题的同学。计算能力不足是由于逻辑推导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这一点在短时间内只能通过大量的计算推导来提高。在训练的时候同样多思考式子之间的转换与关联,多观察同样、不同的字母之间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转换关系。至于写字速度慢,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写的慢,然后逐步加快即可。阅读慢或者记不住的同学,平时多朗诵,多读适中篇幅的一些文章或题目,逐渐加长即可。
4、性格
平时训练时一个字一个字的念题目(或默读),在做题的时候强迫自己规范好草稿。不要东一块、西一块的乱写,把草稿当作作业来写。如果好动的同学平时做题的时候可以强迫自己不断继续坚持做下去,短期内养成“稳当”的特点即可。
5、通过做题来养成正确的考试习惯
刚开始训练时,做题时要讲究一看二想三动四回顾。先看清题意,再思考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联,然后才动手,最后总结。当你习惯了这些步骤后,就能快速答题了。切忌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之前,一拿到题就闷头做。当你掌握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时,才能一拿到题,就开始动手。
文章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数姐删除!
大家都在看:1、魔鬼定律:中考成绩决定高考?2、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9大原因和解决方法!3、一位中考家长自白:我耽误了孩子一生,希望我的反思警醒你们......4、当我的孩子是差生(深度好文)
5、逼孩子学习和放任孩子,哪个更残酷?
银川治疗白癜风医院2017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