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病史简介:患者李某,女性,64岁,因双眼复视、呼吸乏力1年余,曾医院(具体不详),诊断重症肌无力,予以溴吡斯的明等药物治疗未取得明显效果,仍活动后呼吸乏力,伴双眼复视,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科就诊。
02
体查:象限视物复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03
检查报告:彩超:
1、升主动脉增宽;
2、主动脉瓣及二、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3、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收缩功能测值EF、FS正常范围。4、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部分导联ST-T异常。胸部X线示:右膈抬升明显,请结合临床及其他相关检查。胸段脊柱侧弯较明显。
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予以传统康复治疗:针灸、红外线、灸法并配合悬吊训练、心肺有氧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等综合康复措施,经一段治疗后,患者诉活动后乏力较前减轻,呼吸较前顺畅。
治疗进行时康复治疗心肺有氧训练
编辑器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自诉活动后乏力及双眼复视反复。
西院谢辉副院长查房后嘱:
1、予以针灸交替头面部、腹部及腰背部,配合局部针刺运动疗法;
2、手法牵引并复位缓解腰背部肌肉紧张;
3、心肺有氧训练,指导患者日常锻炼(注意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主);
4、坚持配合中药治疗。
继续该方案治疗1月后,患者自诉活动后发力较前明显改善,轻松自如,再无反复加重情况,满意出院。
健康科普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为77~/万,年发病率为4~11/万。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约3:2,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儿童1~5岁居多。
临床表现:1、发病初期:眼或肢体酸胀不适,或视物模糊,容易疲劳;
2、天气炎热或月经来潮时疲乏加重。
2、骨骼肌明显疲乏无力,显著特点是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此种现象称之为“晨轻暮重”。
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1、眼皮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
2、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讲话大舌头、构音困难、常伴鼻音
3、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4、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
5、抬臂、梳头、上楼梯、下蹲、上车困难
预后:
重症肌无力患者预后较好,小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完全缓解,大部分患者可药物维持改善症状,绝大多数疗效良好的患者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专家简介:柏飞中共党员
副主任医师
医院西院康复科二区主任;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
曾到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及康复工作,对于神经康复期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湘南学院教师资格证,现为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
学术任职发表学术论文4篇
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多项
湖南省工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郴州市物理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郴州市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
审核:柏飞
供稿:李志梅
编辑:方稳波
方稳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