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春节,过得实在让人不怎么省心。
前有武汉冠状病毒肆虐,让全国各地人民切切实实体会了一回“家里蹲”的滋味。
后有一代巨星科比意外去世,他13岁的二女儿吉安娜也随之而去,让不少球迷们痛彻心扉。
当然,同样令人糟心的还有央视春晚。
尽管在越来越多人的心目中,央视春晚已经成为了一块“鸡肋”。但不可否认,大年三十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中国家庭过春节的一种“仪式”。特别是在今年,经历了庙会演出取消、春节档电影集体下线的人们,只好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春晚上,期待今年的春晚能够给人们本就烦闷、惶恐的内心带来一丝惊喜和安慰。
年春晚的收视率相较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原因也就在于此。
但央视春晚很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在让观众失望这件事情上,它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本届的春晚依旧延续了近年来“鸡肋”春晚的本质,尤其是语言类节目,在整体乏善可陈的基础上偶有亮点,但依旧只能称得上是平庸。
《生活趣谈》
作者:岳云鹏、孙越、刘春山
表演:岳云鹏、孙越
这是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开场,也是春晚唯一一段“相声”。
继19年春晚四不像的《对春联》后,岳云鹏又带着半段《规矩论》站到了春晚舞台上。
有人说这是传统相声的胜利,但大师兄觉得,这恰恰说明了相声人的悲哀。
岳云鹏和春晚剧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哪怕你毫无表演技巧和表演节奏、哪怕你的作品毫无完整性和亮点,只要你有粉丝,只要你能够带来流量,你都能够在春晚上,把相声说成星火慰问汇演。
表演、题材、立意甚至来说包袱效果,对于春晚相声来说都不再重要,流量才是春晚对于相声的唯一要求。
央视春晚曾经作为相声最高殿堂的历史一去而不复返。
神社再一次显示了自己的“成功”与“伟大”,他们终于把相声从“艺术”变成了“手艺”。
可惜了刘春山这么一个好角儿。
驴老爷,你赢了!
《婆婆妈妈》
编剧:孙集斌、刘宏禄、卜钰
表演:贾玲、张小斐、许君聪、卜钰、孙集斌
这应该是贾玲这三年来最平庸的一个作品。央视小品的整体失败也能在这个节目中初见端倪。
和18年的《真假老师》、19年的《啼笑皆非》不同,《婆婆妈妈》这次并没有把作品的框架和包袱的设计放在“误会”上,而试图去探讨社会上的一个常见议题:由“婆媳关系”而产生的家庭矛盾。
年春晚小品《啼笑皆非》
但在矛盾点的设计上,编剧既没有探讨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冲突,也没有就一件详细的事件来展开婆媳的对立,而是抹了个稀泥,让婆媳二人借双方对儿子、丈夫的爱来掩盖家庭矛盾,最后又因儿子的要求假戏真做让家庭矛盾整体爆发。这就使得整个作品的核心矛盾点模糊不清,婆媳二人的争吵也有了“为吵而吵”的意味。所以观众在观看这个小品的时候,总有一种被人咯吱了几下,却仍旧想笑而笑不出来的感觉。
既然剧本上有所缺陷,那就只能靠演员的演技来弥补。但可惜的是,无论是张小斐、卜钰,还是孙集斌,对喜剧节奏的把控仍有待加强,特别是卜钰和孙集斌,好几个本来能响的包袱都让他们两个给秃噜过去了。许君聪今年的表现比前两年稍强,但这个角色在这个小品里其实是废的,除了有抖包袱作用外,拿掉他对于整个小品的叙事没有任何影响。整个小品完全靠贾玲一个人在输出笑料和把控小品的整体节奏,这也开启了今年春晚大部分小品“红花带绿叶”的现象。
《走过场》
编剧:林炳宝、开心麻花团队
表演:沈腾、马丽、黄才伦、陶亮、刘坤、魏玮
这是今年最优秀的喜剧类小品,没有之一。
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段近年来极为少见的讽刺类作品,它借保安、马主任、郝科长四个人欺上瞒下、乱作为、假作为的事情,讽刺了官场的形式主义作风。能在近年持续求稳的春晚舞台上看见这个作品,本身就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在表演上,马丽和沈腾的表现依旧称得上精彩。无论是包袱口还是尺寸都非常精准,节奏也让人觉得明快准确。特别是沈腾所饰演的沈科长,从开始如明星登场般的亮相、到“痛心疾首”的表演,再到口是心非的“慰问”,以及结尾自导自演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和摆拍,把一个谙熟“假大空”形式主义的领导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令人细思恐极。其他开心麻花团队演员的表现也都在及格线上,令这个小品达到了较高的完成度。
但可惜的是,由于是在春晚这个特殊的场合,这个小品的尺度并没有观众期待的那么大,故此包袱的效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尤其是结尾的处理,虽说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却仍旧不免有些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
《风雪饺子情》
编剧:娄辰
表演:贾冰、秦岚、张若昀、沙溢、吴磊
贾冰再次以一己之力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
应该说这是一段歌颂类的小品。前半段是贾冰对走错道的安徽小夫妻秦岚、张若昀善意的调侃与吐槽,后半段则是面对货车司机沙溢的无端猜疑和责难的有力回击,同时歌颂了清障工人的敬业精神及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
而在包袱的设计上,除去贾冰一如既往地的“东北金句”外,基本上都是围绕“一碗饺子而引发”的误会而展开。但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小品的矛盾薄弱而单薄,构不成较强的戏剧张力。所以观众们发现整体的喜剧效果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前半段贾冰怼安徽小夫妻的“金句”上了,关于“饺子”产生矛盾的包袱反而大部分没响,这就等于正活都淹浸了,外插花的包袱反而都响了。也就是说引大家发笑的并不是这个小品本身的矛盾,而是靠贾冰自带的“人设”。这应该算是这个小品最大的失败之处。
另外从表演上来说,除去沙溢的表现没有掉链子外,秦岚、张若昀、吴磊压根没有表演喜剧小品的节奏,这就使得他们的表演与贾冰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如果不是贾冰个人强大的舞台掌控能力撑住了整个演出,那这个小品的最终呈现状态绝对灾难级的。这也让《风雪饺子情》成为了第二个“红花带绿叶”的春晚小品。
《机场姐妹花》
编剧:刘涛滔、大笑工坊、邹晶晶
表演:黄晓明、金靖、宋祖儿、王自健、
孙芳雅、钟佳颖、代月明
一群没有喜剧节奏的人偏偏演了一个喜剧小品,在没有“红花”的情况下,众多绿叶呈现了一场史诗级的灾难表演。
从剧本结构上来说,《机场姐妹花》其实讲得就是一个失恋空姐强颜欢笑为顾客服务,结果服务的奇葩顾客正是自己等待已久的考核人员的故事。按照常理,这种类型的剧本,它的矛盾点应该放在空姐对顾客身份的猜测上,也就是说这应该是一个“一仆二主”的喜剧结构。
马季、赵炎、刘伟表演的相声《一仆二主》
但也许是考虑到这样的喜剧结构较难体现出空姐的正面形象,所以编剧干脆反其道而行,把矛盾放在了空姐面对奇葩顾客要求时自我情绪的转化上,这就使得小品的结构和喜剧冲突极为单薄。而为了增强喜剧效果,编剧只好凸显主演金靖的“表情包”演技,并大肆地加入关于黄晓明的“网络梗”。结果反而加大了整个小品的尬演程度,彻底沦为了“效果不够,烂梗来凑。”更别提节目结尾黄晓明那段突如其来的煽情戏份了,看得人真的是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表演上更是集体扑街,主演金靖除了表情包以外没有给人留下任何印象,黄晓明依旧除了耍帅什么都不会,宋祖儿只是一个好看的花瓶,王自健则彻底打了回酱油,虽说即便他是主演的话,也未必能挽救这段稀碎的表演。
最后再说一下关于“贯口”的问题。据大师兄所知,除了相声演员以外,影视演员在学校里也有类似“贯口”的训练。当然,他们是否和相声演员一样讲究“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就不得而知了,但对口齿清晰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从这一点来看,黄晓明和金靖两位这种“一咕噜一块”的“贯口”,只能证明他们连表演的基本功都没有过关。
《父母爱情》
编剧:段连民、李闯、王伟朋
表演:郭涛、梅婷、刘琳、李文启、尚大庆、
张立、张龄心、张陆、柳明明、彭婧、柳欣言
这段小品是电视剧《父母爱情》的延续,也是一段充满了军人温情的小品。
它的故事应该是连接电视剧最后一集的剧情。又是一个八一建军节,安杰筹备着与江德福的结婚纪念日,江德福却忘记了这个日子,只记得与老战友重聚的约定。为了表示对安杰的歉意,江德福答应安杰为她做一件事情,安杰便让江德福对她说一句“我爱你”,江德福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在近乎直男的纠结和对妻子默默的疼爱中,展现了军人特有的铁血柔情。
由于不是喜剧小品,作品本身便没有太过于尖锐的矛盾冲突。整个小品完全是以演员的表演来取胜。而郭涛、梅婷、刘琳、李文启、尚大庆等人不负众望,给观众奉献了一场极为精彩的演出。尤其是李文启先生,虽然仅仅只有几分钟的戏份,他却把一个因意外而导致偏瘫的老团长的病态模拟的惟妙惟肖,而那份对老伴儿在世时未能倾吐情愫的追悔也直戳人心,贡献了一场堪称教科书级的表演,为全场的小品演员们做了一个极为精准的示范。这个小品也成为了整个春晚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喜欢你喜欢我》
编剧:李闯、庞俊铜、王文特
表演:谢娜、肖战、鞠婧祎、杨迪、刘维、蒋诗萌
春晚小品的又一大车祸现场。当然这也符合今年春晚的特色:一场流量明星的狂欢。
从编剧上来说,这个小品讲了一个俗到不能再俗的故事:一个善良但不够自信的茶馆女老板最终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小品版的玛丽苏展示霸道男医生如何爱上我的故事。
为了制造喜剧效果,编剧给女主加了一个强人设,即一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就会胡言乱语,然后采用相声中惯用的“所答非所问”的手法来制造包袱笑料。这要换成宋丹丹,哪怕是贾玲,这样的喜剧效果完全能玩得非常出彩。
可惜,这场演出的主角是谢娜。
于是,整个小品不出意料地奔着闹剧的氛围策马奔腾一去不复返了。谢娜过火的表演将一个好好的小品愣变成了《快乐大本营》的游戏现场,论对表演节奏的掌握和技巧还不如开场只有几分钟戏份的杨迪和蒋诗萌。而鞠婧祎和刘维则忠实地承担了两个花瓶的作用。至于肖战,有颜值就够了,演的到底是什么完全没那么重要。
《快乐其实很简单》
编剧:马驰、段连民、王振华
表演:孙涛、闫妮、王迅
和年的小品《提意见》一样,春晚上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也不是完整版。
这个小品的最早版本应该是辽宁卫视年2月的版本。最早的演员也并非是孙涛、闫妮和王迅,而是孙涛、邵峰和张青。原本的剧情也比春晚的版本更具有讽刺意味:一个钱多的不知道怎么花的富婆闹起了心理疾病,来到邵峰饰演的钱顺风的心理诊所来看病,结果无意中认识了钱顺风的姐夫孙涛,在孙涛一阵不着四六的开解下,误打误撞地治好了自己的心理疾病。虽然整体作品还略显粗糙,但无疑带有讽刺资产阶级无病呻吟的意味。
但是到了央视的舞台上,对金主爸爸们的讽刺自然是不够和谐也不够稳妥,所以这个小品摇身一变,成了洗车工人对压力山大的女强人的开解和安慰。虽然仍有对资产阶级的小小嘲讽,比如“这么忙,这么累最后谁赚的钱多啊?”和“你想要的梦想我一落生就实现了”等等,但也都是点到即止,不痛不痒。小品也就成为了现在这种温吞的样子,同时也引起了观众内心的不信服,人有钱人用你一个洗车工人开解?有钱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好嘛!真是抹的一手好稀泥。
但整个小品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在原版小品中原本属于打酱油的保镖角色,成为了春晚版本里唯一的“反派”——助理。他对有权势者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对劳苦大众色厉内荏、狐假虎威,充分展现了一个“变色龙”的丑恶嘴脸。大师兄不知道这样的改动是否有着对社会现实的隐喻与暗示,亦或者仅仅是为了不想放弃“你谁呀”这么一个包袱。如果往深了想,19年那些帮助某公司解雇身患重病员工,转过身来却被公司无情抛弃的主管、那些为摇旗呐喊,甚至鼓噪一时的员工,扮演的不正是这样的角色吗?既然资本家有自己的苦衷,劳苦大众又那么开通明理,那么劳资纠纷的这口黑锅只能由中产阶级来背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大师兄看来,年春晚整体上透露出要流量不问品质的下滑趋势,语言类节目更是只有《走过场》和《父母爱情》称得上是优秀,其余的语言类节目堪称是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总体质量顶多和年春晚持平。不知年的春晚,又会是怎样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