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饮食治疗

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健康教育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在颅内血肿中发生率最高。根据伤后血肿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以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至3周内发生)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周以上)。

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为加速性暴力引起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断或是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多发生在着力点的对冲部位。慢性硬膜下血肿绝大多数有轻微头外伤史,尤以老年人额前或枕部着力。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双侧居多,常因产伤引起。

1.急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血肿。中间清醒期较少见,昏迷程度逐渐加深。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局灶症状如偏瘫、失语多见。

2.慢性硬膜下血肿

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伤后1~3个月后出现如头痛、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等。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局灶性症状表现为轻偏瘫、失语等。

1.手术治疗

开颅血肿清除术或钻孔引流术

2.非手术治疗

凡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病情稳定,CT显示血肿量少于30ml,中线结构未见明显移位,可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前提下,采用非手术治疗。

1.保持引流通畅,头部活动范围应适当限制,避免牵拉,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

2、脑室引流时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引流早期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的过快过多,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ml为宜。

3.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拔管前一天应进行夹管,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1.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避免情绪激动。

2.注意饮食控制与调节。

3.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4.嘱病人按时服药,适当参与活动。

5.如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及意识变化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yszl/119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