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重症肌无力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多,晚年发病者又以男性多。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易于疲劳,这种无力现象是可逆的,经过休息或给予抗胆碱脂酶药物即可恢复,但易于复发。
重症肌无力免疫学的病因尚无定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在遗传的基础上,遗传柯能为其内因;在外因中,多数人认为与胸腺的慢性病毒感染有关。具有HLA-A1、A8、B8、B12、Dw3、的重症肌无力病人多为女性、青年起病,胸腺增生、无肿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出率低,用抗胆碱酯酶药无效,早期切除胸腺疗效好。具有HLA-A2、A3的症肌无力病人多为男性,40岁以后起病,多合并胸腺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出率高。上述提示遗传因素有重要作用。
《一》健康教育的目的
重症肌无力属神经系统自体免疫性疾病,指免疫攻击发生于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受体受到病理性攻击,产生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引起以全身肌肉疲乏、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病情程度或发生部位有所不同,最轻者称眼肌型,表现眼睑下垂、斜视、复视,部分患者表现全身性肌无力,可从骨骼肌的四肢无力,发展为呼吸肌无力、吞咽肌肉无力,严重者可发展为吞咽障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需呼吸机支持治疗。目前随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该病缓解率明显提高。
《二》重症肌无力健康教育的特点
重症肌无力病人因疾病分型、症状表现、个人背景不同,所需知识内容差异很大,所以重症肌无力病人健康教育既要普及疾病基础知识,又要突出个体化知识教育。护士要参加医疗查房掌握病人病情,知晓治疗方案,通过巡视病房与病人交流、询问知识诉求、评估病人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等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制订教育计划。眼肌型和轻度全身型病人有自理能力,教育重点在于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心理卫生等方面。中度全身型更需要加强生活照顾,尤其是有吞咽困难的病人要调整饮食类型,给予安全知识教育,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预防误吸、窒息、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迟发重症型和急性重症型病人病情危重,危象发生率高,防治危象知识要先行重点做好。护士教育病人时应避免填鸭式格式化工作,要根据病人病情,体察知识诉求,给予渐进式教育。这样不但使病人易于接受,而且教育质量也有保障。
《三》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病人的心理状态对重症肌无力病情有很大影响,良好的心理基础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保障。重症肌无力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病情轻重不一,要使每位病人心境平和地对待疾病和治疗,护士需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支持。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心理护理工作不只是简单的言语安慰,它包括饱含正能量的知识教育、聆听病人诉求、谈话建立互信关系,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护理体现。护士通过知识教育让病人认识重症肌无力具有终身性、可治疗性特点的免疫性疾病,通过分享成功病例帮助病人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五》生活习惯教育
有指南提到,肌肉训练,控制体重,调整日常生活方式、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等可能对重症肌无力病人有好处。护士指导病人锻炼身体,遵循量力而行,避免劳累,有益疾病康复。很多病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