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求学或访学,即使学院或实验室的教授和我们同样是中国人,也可能被要求“在实验室(学校)里只能说英语”。这到底合不合理?导师或PI是否有权力制定这样的规则?谁又该为这类规则带来的影响和后果负责?
图片来源:TheScientist
编译秦达然
来源TheScientist
编辑魏潇
如果你是一名留学生,可能会觉得下面这些场景似曾相识:在一个实验室中,你想向你的中国同学询问某一工具的位置,却被教授要求只能使用英语交谈。或者在学院的公共休息室中,你只是和朋友用母语闲聊,却因此收到了旁边其他国家同学不友善的目光。
英语是国际交流最常用的语言,但是否有必要在科研环境中强制所有人都使用英语?
不说英语的“后果”今年一月,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生物统计专业(biostatistics)研究生项目负责人MeganNeely向学生们提出要求,不允许学生在教学楼内使用中文交谈。她在邮件中表示,两位其他部门的教职工分别找到她,向她抱怨曾听到中国学生“非常大声地说中文”,甚至表示要在今后的实习或项目申请中拒绝这些“不说英语的学生”。Neely在邮件中警告学生,要注意在教学楼中说中文可能无意中带来的后果。这封邮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但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吸引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