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医双修医济基层二十载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名老中医张树生教授,即日起坐诊包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集科研、临床、培养中医高级人才于一体的单位,这里人才济济、人才辈出,堪称国家高级中医殿堂,这是所有医者向往的地方。我能来到这里深造、这里工作、而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主任医师,除了个人的艰苦奋斗外,他说,我要特别感谢党和毛主席,感谢内蒙和包头市人民!他出生在农村贫困家庭,是人民的助学金,使他在包头第十中学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又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于内蒙古医学院完成了中医本科学业。“文革”后考取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并带工资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中医学家方药中、肾病大家时振声。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铺平了我前进的道路;是老师们传教给我知识和技术,他们永远在我心中。感谢党和毛主席让我步入中医殿堂
张树生教授介绍说,进入这座高级中医殿堂,深知自己的责任和肩负的重担,一方面热衷于研究生的培养,搞好中医研究生经典著作的教学与实践二十余年,也有成就,并被高等医药教材研究会、卫生部教材办公室联合特聘为“十一五”研究生教材《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一书的主编,该教材于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使用,受到好评。他很热衷于中医药的整理与提高、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而著书立说。他主编和专著19部,其中,《中医临床大全》为中医大型临床工具书;《中医临床鉴用指迷》填补了临床中药学文献之空白;《百药效用奇观》在国外也很有影响,日本《汉方杂志》多次转载,称这是一本好书;由他主编的《中华医学望诊大全》获科技图书二等奖------这些著作,不仅在国内各大图书馆有收藏,而且在海外多家图书馆也有收藏。他虽年过八旬,仍在著书立说,他说,为中医文化的传承与繁荣,要继续努力,这是他的责任。
中医的根在基层我不能丢掉这条根
张树生教授介绍说,他亲自体会并目睹了贫困与落后给大众带来的疾苦,走上从医路与心灵的这种烙印有关。他虽然身居北京中医的高级殿堂,他仍心系基层百姓的疾苦,他于年春为了支持贫困地区医药的医院的医院医诊,每年3月1日至5月10日,历时两个多月,节假日不休息,整整坚持了15年。自年退休后,来到鹿城,又十余载。在此30年里,多次放弃国外聘请,多次谢绝了发达地区的聘请,他选择了内蒙,选择了贫困。这里的条件、待遇虽然与其相差甚远,但他认为人的价值取向有比金钱更重要的,正如古圣人孟子所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每当我想起革命先烈,每当我想起见义勇为者,每当我想起感动中国者,每当我想起雷锋、、、、、我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大潮里,人们需要物质,这是生存的条件,但更需要道德,需要精神,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金钱不等于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在事业,在为社会的贡献!他清醒的看到,市场经济的大潮来得很快,人们的思想有些跟不上,很乱,出现的问题无奇不有。怎么办?正人先正己,垂范别人,首先要垂范自己,要从自己做起。他的行医理念是:关爱基层,医德与医术同在,救人与正己并存。基层人口多,病种杂,经济困难多,这正是对医生的挑战,也是医生全科发展、提高医技的良好机遇。
张树生教授说,“我在基层悬壶20载,而基层这片沃土也造就了我,使我德医双修,精诚服务,不仅善治常见病,而且治疗许多疑难病,也屡收奇功”。
1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经验独特张树生教授在北京攻读硕士研究生时,跟随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著名肾病专家时振声学习,深悟导师经验,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治肾六法,经他治愈的此类病人颇多。李士友,男,22岁,天津宝坻县人。于年患肾病,高度水肿,高蛋白尿,高血压。医院求治不愈,后经他治愈。观察了30年,未再复发。王一凡,女,23岁,北京市人,北医四年级学生。于年患慢性肾炎,拒用激素而求中医治疗,经他治疗半年痊愈,追访16年,结婚,生育无影响,未在复发。邹芳,男,48岁,天津宝坻人。患慢性肾炎,潜血(++)蛋白(+++),多处求治年余,未见好转,于年8月,经他治疗近半年痊愈,随访14年未复发。倪凤英,女,25岁,宁城县人。患慢性肾炎3年,多方求治无效,于年3月22日始经他治疗半年痊愈,随访3年未复发。张学林,男,16岁,宁城县人。患慢性肾炎2年多治疗不愈,经他治疗五个月而愈,随访5年未复发。张淑荣,女,54岁,宁城县人。患肾病多年,于年4月4日求诊,尿蛋白(+++),高度浮肿,胸水,腹水较多,经他用药8剂,水肿消退,血压平稳,后调治8个月,各项指标正常,临床治愈,追访4年未复发。学淑霞,女,51岁,天津武清人。患肾功能不全5年,久治未见好转。经他治疗三个月,诸症消失,调治八个月,肾功能恢复,血肌酐、尿素氮多次检验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王亚楠,女,8岁,天津宝坻县人。患慢性肾功能不全,高度水肿,小腿胀裂渗水,腹水。经治月余,水肿消退,经治四个月,诸症消失,调治八个月,血肌酐、尿素氨正常,追访6年未复发。李淑梅,女,28岁,包头市人。患紫癜性肾炎、肾功能不全8年,久治不愈。经他治疗5个月,诸症消失,肾功能检验多次正常,现在善后调理中。2治疗肝硬化,技胜一筹肝硬化,多指肝脏受乙肝、丙肝等病毒损害,久而质地坚硬,并影响门静脉致使脾大,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和水液代谢,出现淤血,出血和腹水。他在50多年的实践中博采众长,并得导师真传,经验丰富,不仅疗效快,而且远期效果好,在国内治疗此病,有一定影响,有的不远千里,从天津、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求治。李晓君,男,32岁,黑龙江省龙江县人。患早期肝硬化,脾大,求治2年不愈。于年始由张教授治疗五个月,诸症消失,肝功能正常,脾转正常。追访20余年,未复发。高秀芬,女,37岁,内蒙宁城县人。患肝硬化腹水,于年4月6日求诊,经治月余,腹水消失,此后调治三个月,诸症消除。追访三年未复发。金鸣,男,75岁,内蒙赤峰市人。患肝硬化腹水。经用药治疗10余剂,腹水消失,后又调治两个月而愈。随访8年未复发。孙广,男,66岁,天津宝坻县人。患肝硬化腹水。于年3月求治,经用药8剂腹水消除,后又调治四个月,诸症消除,追访6年未复发。孙国志,男,60岁,宁城县人。患乙肝,丙肝而肝硬化,兼病胆石症。于年4月16日求诊,经服16剂显效,后又调治3个月,诸症消除。追访3年未复发。卡凤云,女,65岁,宁城县人。患早期肝硬化腹水,用药4剂显效,10余剂腹水消失,后又调治2个月,诸症消除。追访5年未复发。3治脉管谈,多发性大动脉炎,速效奇效脉管炎多见于手足远端小动脉发炎,缺血而致趾,指剧烈疼痛或坏死,治不及时或招致截肢。而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上下肢等大动脉发炎,血液难以流通,而致患肢阻滞发炎,无脉,甚至测不出血压,脉搏,治不得法,常招致生命危险。张树生院教授长期在北方行医,亦能遇到这些疾病,他苦心钻研,博采众长,有了一套独特经验,多收良效。
董媛媛,女,20岁,天津宁河县人。于年9月,患多发性大动脉炎,颈部、上肢、下肢多处大动脉发炎,两手无脉,血压极低,间断发烧,西医使用激素治疗,病情不见好转,经张教授治疗用药近百剂,诸症消失,调理半年而愈。能下田劳动,后结婚、孕女。李翠花,女、34岁,内蒙宁城县人。于年患两下肢大动脉炎,服用激素治疗,效果不满意,长期不愈。经张教授治疗四个月,诸症消失,各项检查指标正常。宋建军,男,32岁,天津宁河县人。患右足拇趾脉管炎,局部暗紫,昼夜疼痛,久治不愈。于年9月,经他用药10日,疼痛消失,局部颜色变浅,后又调治两月而愈。白茂虎,男,58岁,包头人。患左手小指脉管炎,指头溃烂,于年2月求诊,经治两月而愈。4攻坚克难,治重症肌无力有新法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的接点部位因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导致眼肌、吞咽肌、呼吸肌以及四肢骨骼肌无力,也就是说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在多种病因的影响下,不能将“指令”“信号”正常传递到肌肉,使肌肉丧失收缩的功能,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张树生教授在长期实践中,对于此病精心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有效治疗4法,均获满意疗效。如:刘玉华,女,43岁,内蒙宁城县人。患重症肌无力而双眼睑下垂半年,服用西药有效,但不能愈,于年3月,经他治疗月余而愈,追访6年未复发。李翠娥,女,45岁,内蒙宁城县人,患重症肌无力,双睑下垂年余,四肢渐觉无力,服用西药有效,但久不愈,药力时间一过,病症依然,后求治于张教授,治疗三月余而愈,追访4年未复发。席东海,男,60岁,天津宁河县人。患重症肌无力,双睑下垂,吞咽困难,食入即呛,长期服用西药虽有效,但不愈,病情继续加重。于年12月求治张教授,经他治疗一月余显效,后又调治半年余而愈,追访5年未复发。······5不孕、不育,医技不凡他说,我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