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睑下垂或是重症肌无力
医院儿科陆明旭
自进入4月份以来,南宁的气温逐渐回暖但不稳定,就像坐过山车,高低起伏,由于气温快速转换,市民们尤其是小朋友,难以适应忽高忽低的气温变化,发病率也开始逐渐升高,近段时间来,儿科病房人满为患,病房走廊随处可见挂着点滴的新入院的小朋友。在我值班的某个下午,病房里来了一个小女孩,4岁大,我去接诊她时,只见她可怜兮兮的坐在病房走廊的长凳上,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细小的眼缝犹如半夜熟睡时被摇醒后,一脸疲惫却努力挣扎地睁开眼睛,但很快眼皮又耷拉下来。肉嘟嘟的可爱小脸上时不时流着清涕,偶尔会下打喷嚏。我上前蹲下关心的询问:“小朋友,你哪里不舒服?”。“我没有不舒服”,小女孩朝我看了看,带着些许口齿不清,边摇头边认真地回答,对穿着白大褂的我显然没有露出半点畏惧和胆怯。站在一旁的妈妈则是一脸的焦虑,很快便打断了我对小朋友的逗乐与询问,迫不及待地向我陈述病情。后来,通过对小女孩妈妈详细地询问病史,得知此次小女孩主要是因眼睑下垂入院。
入院后总结患儿病史特点:
①、4岁大女孩子,急性起病,病程短;
②、以眼睑下垂、睁眼无力为主要表现,双侧眼睑不对称,眼睑下垂有晨轻暮重特点,休息后好转,用力后加重;
③、体格检查:双侧眼裂大小不一,双眼睑下垂,左侧明显,左侧眼球外展受限,用力闭眼时可轻松拨开眼睑;
④、辅助检查:眼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测定阳性。
广医院洪梅副主任医师根据患儿的病史特点:确诊小朋友患的是“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治疗上予溴吡斯的明(每次15mg每天3次)抑制胆碱酯酶,醋酸泼尼松(1.5mg/kg.d)抑制免疫反应治疗,治疗2周左右患儿的眼睑下垂症状逐渐改善,病情得到了控制,此时,患儿父母每天始终紧绷的心终于放松下来。用药一个半月后眼睑下垂恢复正常。精神反应也较前明显好转,小朋友又恢复了原来的活泼可爱,又可以蹦蹦跳跳地嬉戏玩耍,又可以专注地瞪着大眼睛看手机屏幕上的动画。这一刻,父母始终悬挂着的心,也跟着小朋友症状的好转降了下来,紧绷着的脸也开始喜笑颜开。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少见病,年发病率为4~11/万。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约3:2,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儿童1~5岁居多。
重症肌无力发病诱因一般多为感染、精神创伤、过度疲劳、妊娠分娩、甲状腺疾病及使用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药物等,肌无力症状和体征在这些条件下会有所加重,同时这些因素也可使病情恶化甚至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
重症肌无力特点是休息后好转,重复用力后加重,晨轻暮重,根据临床特征分为眼肌型、脑干型和全身型。绝大多数患者为眼肌型,首发症状为眼睑下垂,可由一侧至双侧,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如斜视、复视。少数病侧为脑干型或全身型。前者有咀嚼、吞咽、发声、语音障碍;后者表现为四肢及躯干无力,重症者因呼吸肌麻痹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出现肌无力危象。
重症肌无力部分患儿可在数月或数年后自发缓解,部分患儿进入成年后仍未缓解。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儿中10%~20%可以自愈,20%~30%始终局限于眼外肌,其余50%~70%绝大多数(85%)可能在起病3年内逐渐累及延髓和肢体肌肉,发展成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患儿中约2/3在发病1年内疾病严重程度达到高峰,20%左右在发病1年内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罕见且较难诊断的疾病,如果患儿出现肌无力,家长应细心观察有无每日波动性,有无病态疲劳性,有无休息后可缓解,就诊时给接诊医生提供有效病史信息,尽早明确是否患上了重症肌无力。如出现肌无力情况,医院就诊,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得到规范的治疗。
医院陆明旭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