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治疗方法

大德者方得其寿祈愿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一路

北京白癜风治疗去那家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国医大师邓铁涛今晨逝世,享年岁

年1月10日6时6分,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先生,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岁。

邓铁涛,曾用名邓锡才,年农历10月11日出生于广东开平,中国共产党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曾任广州中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终身理事,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

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年正式从事工作。、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两次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年被聘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首届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年香港浸会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抗非”专家顾问组组长。年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首席科学家。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年入选国家人社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评选的首届“国医大师”。

年“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年“中医近代史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年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王定一杯中医药国际贡献奖”。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年鉴”工作特别贡献奖。年获首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

为中医大声疾呼,身体力行

年2月发表了《中医急诊术必须抢救》一文,为抢救中医急诊术大声疾呼,身体力行。

年邓铁涛在《大自然探索》科学家论坛第2期发表了《中医学之前途》一文,该文提出要发展中医事业,人才是根本、医院是关键,中医特色是方向,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以发展中医辨证论治,运用中医综合疗法为宗旨。并号召有志于发扬祖国医药学的同志们团结起来,朝着正确的方向迈步前进。

年10月撰写了《新技术革命与中医》刊载在《新中医》上,他的信念与祈望是:新的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医事业也不例外,越新的技术越能阐明中医和发展中医。中医之振兴,有赖于新技术革命,中医之飞跃发展,反过来将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

年6月,邓铁涛进一步就中医学发展的问题,在黑龙江《中医药学报》上发表了《试论中医学之发展》,他在文章里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医学界现存西医、中西医结合、中医三支力量的特点,指出在三支力量中,目前最有问题,最令人担心的是中医这支力量。

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邓铁涛在大会上代表全国的老中医药专家发言,表示要毫无保留地尽自己之所有教给自己的学生,并提出:“学我者必须超过我”的口号,表达了对继承人的热切期望。

五次上书捍卫中医

邓老在全国中医界地位尊崇,与他著名的“五次上书”有关。

年,邓铁涛在为徐向前元帅保健时提出“我帮你看病,你要救中医”。他以一个普通“中共党员”的名义,写信给中央领导,胡耀邦作了“认真解决好中医问题”的批示。此后不久,国务院同意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年,国家精简机构,中医药管理局可能受影响。邓铁涛当即联合全国其他7名著名老中医一起上书。最终,中医药管理局被“保下来了”。这就是中医界著名的“八老上书”事件。

年,全国又刮起了一股“医院校”的风潮。邓铁涛忧心忡忡,再次和其他老中医一起上书朱镕基总理。后来,这个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年,抗击非典期间,他又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建议中医介入抗“非典”。一周之后,他接到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的“您的信,总书记已经收到了,还作了批示。谢谢您!”

年,邓老又上书温家宝总理,对中医中药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意见。在年“取消中医”闹剧蔓延之际,老人再次站了出来,捍卫中医。

屁股一定要坐在中医那里

——邓铁涛在全国经方班上的拳拳呼声

我曾先后为经方班学员题字。看到有这么多人热爱中医、肯于认真研究中医、愿意成为“铁杆中医”,我甚感欣慰。

以史为鉴,才能明白中医学术兴废继绝的责任之重大。回忆近百年的中医发展历史,可以说,这是一部使人心酸的学术史,但也是一部令人鼓舞的奋斗史。

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消灭中医”的提案,到近年来某些人叫嚣“取消中医”的挑衅,中医从艰难中一步步坚定的走过来,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历史上,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到现在,中医人仍然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着自己。

老百姓需要中医,中医能够解决问题,能够帮助老百姓摆脱病痛的困扰,这就是中医生命力的所在。所以我们当中医,就一定要坚定信念,一定要有以中医事业为己任的思想,把历史的重担变成动力,为中医之振兴贡献自己的一切。学好中医不仅为了生活,还应有更高的境界。

要学好中医,就要认真研读古籍。但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从哪里下手呢?从经典下手,因为经典是中医的“根”,是后世各家之源头,必须下一番工夫。

以前讲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现在又加入了后世的温病学。其中《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头,而《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体系。所以,看到最近中医界回归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但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中医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医事业的发展,还需要每一位中医人长期不懈的努力。

研习经典,就必然要注重实践,老百姓需要的是确确实实能解除他们病痛的中医,也只有紧密的联系临床,中医经典才能发挥它强大的生命力。

广州中医院《伤寒论》教研室和《金匮要略》教研室最早设立了自己的病区,医院校中是独一无二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切实可行的。

由他们和广东省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在经方的发扬、在中医学术的传承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希望这个班继续办下去,并祝愿它越办越好,让越来越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zlff/12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