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7.27(本周五)三伏天灸第三贴,来啦!(文末附“治未病科岭南养生膏方、保健香囊等”介绍)
长期在岭南地区(五岭之南的广东、海南、港、澳和广西东部)生活,常有湿邪、阳气外泄。三伏天养阳,除天灸治疗外,今年“冬病夏治”活动,广州中医院特别推出“岭南灸法”与“岭南火针”为“岭南人”治病保健!
1
三伏灸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三伏灸就是根据这种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来治疗疾病。
三伏天养阳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天灸,是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在三伏天做的天灸就是三伏灸。
医院针灸科开展“天灸”疗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科著名已故针灸名家司徒铃教授、靳瑞教授首创这种在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药物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方法,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断研究,在药物的筛选、剂型制作改良、穴位选择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并在穴位选择、药物的筛选这两个关键技术要点上有新研究的突破,采用辨证选穴、辨证虚实、寒热等个体化的施治。
2
岭南灸法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艾灸就是其中最受赞赏的一种方法。岭南地区多潮湿,其治病保健与艾灸也颇有渊源。
广州中医院,集聚司徒铃、靳瑞、张家维等多位全国著名针灸学家,汲古推新,创立多种特色灸法,形成岭南灸法,预防保健、治病救人,立起沉疴。
三伏天为岭南人推出的灵龟灸法就是其中一种特色的岭南灸法。结合三伏天不同时间节点,取不同穴位,灵龟灸法可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患、慢性疲劳综合症等慢性虚损性疾病。
3
岭南火针
火针相传由古代伏義氏所制,由《黄帝内经》“九针”中的“大针”发展而来。经近代数位针灸名家周仲房、曾天治、司徒铃、张家维等的传承,岭南火针疗法年进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岭南火针是一种将特殊针具烧红,迅速刺入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并迅速退出,以治疗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法,具有“温、通、补”功效,相当于疤痕灸的作用,但不留疤痕。
岭南火针超越单纯火攻或单纯工具治疗的局限性,可治疗内、外、妇、儿、骨、五官科等多种疾病,尤其在皮肤科、儿科、骨科治疗上有显著优势,三伏天养阳气,更是集中体现中医“简、效、便、廉”的特色。
▲三伏天灸
第三次:年7月27日(周五)中伏灸
第四次:年8月6日(周一)加强灸
第五次:年8月16日(周四)末伏灸
时间:当天早上7点~下午6点(中午不休息)
地点:广州中医院门诊大楼一楼大厅
提醒:逾期者可于第二天(8点~12点;14点半~17点30分)至门诊大楼五楼针灸科补贴。
三伏天灸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体虚容易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泄腹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消化不良)等;
3、痛证: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三伏天灸禁忌症
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内脏疾病及肿瘤患者;
2、孕妇、正处经期且月经量多者、血证、新近外感发热和阴虚发热等发热患者;
3、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4、由于婴幼儿皮肤较细嫩,容易灼伤皮肤,建议三岁以下婴儿慎行天灸治疗,但个别婴幼儿因病情需要行天灸治疗者,建议贴药时间为1/2小时左右。
天灸治疗咨询电话
-
▲岭南灸法(灵龟灸)、岭南火针
时间:7月27日、8月6日、8月16日,如需治疗请提前电话预约。
联系人:王晓玲护长、王澍欣主任医师
联系
地点:门诊大楼13楼(针推康复二区治疗室)
▲健康讲座
※主题一:膏方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主讲专家:治未病科邝秀英副主任医师
※主题二:膏方在脾胃病科疾病中的应用
主讲专家:脾胃病科刘凤斌教授
时间:上午9:30开始
地点:门诊大楼一楼东大厅
▲膏方义诊
义诊专家:脾胃病科陈斌主任医师、熊文生主任医师、邱向红副主任医师,治未病科邝秀英副主任医师、蒋柠主治医师
时间:上午9:30开始
地点:门诊大楼一楼大厅(现场还有制膏展示活动喔~)
专家介绍:
刘凤斌,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协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州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国家临床脾胃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消化病重点学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脾胃病重点专科带头人。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萎缩、肠上皮化生)、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肝硬化、重症肌无力等。
陈斌,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脾胃病科副主任;擅长消化系统胃肠道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如炎症性肠病、静脉曲张性出血、胆道结石及恶性梗阻、胃肠道巨大息肉、胃肠道早期癌等;熟练掌握胃肠镜、超声内镜、ERCP等内镜介入诊疗工作。
熊文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急慢肝炎、急慢性肠炎、肝炎肝硬化、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十二指溃疡、脂肪肝、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重症肌无力及危象等疾病的诊治。
邱向红,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胃肠肝胆疾病的诊治,如慢性胃炎、胃食道返流、溃疡病、上消化道大出血、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腹水、重症肌无力等。
邝秀英,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广州中医院治未病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
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健康体检/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营养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女性健康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膏方调理体质及亚健康状态,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风湿病,痤疮,胃痛,感冒顽咳等。
蒋柠,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长期从事妇产科及中医治未病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更年期综合征、孕前孕中及产后中医调理等。
治未病科养生膏方、保健香囊、养生茶
1.益气安神膏
功效:健脾益肾、安神定志
适应症:入睡困难、睡眠多梦,早醒,醒后不能入睡,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声低气怯、容易感冒、多汗、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慢性疲劳综合症。
2.滋肾强筋膏
功效:滋阴补肾,强壮筋骨
适应症:腰膝酸痛、关节酸痛、腿软乏力、眩晕耳鸣、潮热盗汗、虚烦失眠、口腔溃疡、大便秘结及平素容易上火虚不受补者,舌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数或或沉细。
3.润肠通便膏
功效:滋阴润肠,益气通便
适应症:主治大便秘结,或者排便不畅,咽干口渴,胃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者,适合于治疗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气阴不足者。
4.补血养颜膏
功效:益气补血
适应症: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年少白发或脱发,月经失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5.健脾祛湿膏
功效:益气补中,健脾祛湿
适应症:适用于面色萎黄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肠鸣泄泻,动则汗出,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濡细。
6.健脾养胃膏
功效:益气健脾,养胃安中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神疲乏力,胃脘疼痛不舒或消化不良者。
7.安神开胃膏
功效:健脾疏肝,安神益智
适应症:高考、中考前情绪紧张、失眠、多梦,早醒,醒后不能入睡,疲倦乏力、少气懒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胃口不开等考前疲劳综合症。
8.养肺润燥膏
功效: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适应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人的康复调理,也适合于平素皮肤干燥,咽干口喝,容易上火属于阴虚肺热的亚健康人群的调理。
9.扶正防感膏
功效:清热消滞利咽,益气化湿
适应症:适用于体虚夹杂湿滞,容易感冒或感冒后病程较长不容易恢复者。
10.治未病保健香囊
功效:芳香化湿,防虫驱蚊,提神醒脑
适应症:用于预防季节性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等。
11.益寿安康茶
功效:益气活血,滋补肝肾、降脂降压
适应症:用于肝肾不足、气滞血瘀之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心悸胸闷、失眠及血脂异常等人群。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