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医学,一腔热情“治病救人”
“我之所以选择医学专业,受爸爸的影响较大。”说起从医之路,宋雪珍这样说道。宋爸爸曾经是村里有名的“赤脚医生”,宋爸爸对医学的专注与真诚、对患者的关心与呵护,让耳濡目染的宋雪珍在年幼时便埋下了“学医”的种子,“我要像爸爸一样,将来可以治病救人”。怀揣一腔热情,宋雪珍在年考入了莱阳卫生学校检验专业。在父亲“选择了医学,就要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的叮嘱下,宋雪珍开启了从医之路。年,毕业后的宋雪珍来到医院检验科,踏上了医生的岗位。在检验科工作期间,她认真、严谨、负责的“亮眼”表现,受到同事和主任的好评。在担任检验科门诊组组长时,由于门诊患者较多,为了加快工作效率,节省患者等待时间,宋雪珍一直站着采集血样,有时连喝口水、上个厕所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当时,血常规检查半小时后可以出报告,肝功、生化等项目检验只在上午11点和下午4点出报告,为了减少这部分患者的等待时间,宋雪珍会主动和患者沟通,尽量让肝功、生化项目检测的患者早点儿采集血样,“将心比心,大多数患者都能理解并支持。”正是宋雪珍善于换位思考,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在她担任检验科门诊组组长期间,检验科门诊患者零投诉,这在当时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奇迹。迎难而上,挑起创建输血科重任
医院发展需要,年医院决定成立输血科。输血科是高风险科室,输血工作的特点要求输血科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任,对工作一丝不苟。正是因为这样的高要求,宋雪珍成为了输血科主任的最优选择。“当时,我的心里也没底。”宋雪珍说。但是,为了患者需要,医院发展,在检验科工作已经得心应手的她还是决定迎难而上。年12月24日,医院输血科正式成立,医院新招收的4名医生,开启了输血科的建设之路。由于是刚成立的科室,没有经验可循,宋雪珍就四处查阅书籍,医院输血科参观、学习,所有困难工作都是自己上,然后“手把手”教学“新兵”。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项工作要抓好抓实,就得有规有矩。为此,宋雪珍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医院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和预案,制定输血流程,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提高了全院输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医院输血科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目前,医院输血科有9名医生,输血管理制度也医院发展进行了多版修改,在辅助血液病、消化道出血、重症病人、手术患者等治疗方面,输血科发挥了非常大的临床治疗保障作用。探索创新,开启输血治疗新征程
在宋雪珍的带领下,医院输血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医院也多次对输血科进行表彰,但是宋雪珍并不满足于输血科工作局限于“保证临床血液供应”,而是放眼于全面工作的开展,通过去外地参观、学习,宋雪珍发现输血治疗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治病,于是在年申请开启输血治疗,当时这一创新性探索走在全省前列。年,医院引进国际高端设备——德国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先进设备有了,宋雪珍又到北京医医院输血科学习经验做法,输血治疗在医院逐步开展:白血病患者,化疗前通过血细胞单采治疗技术去除患者体内增多的白细胞,减少了患者化疗用药量,辅助了临床治疗;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通过红细胞单采治疗技术,大多一次便可将血红蛋白数值采到正常值以内;血小板增多症病人,通过血小板单采去除技术,一般一到两次就可以达到正常值……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输血科创新性地成功开展了血液病患者自体血小板采集技术。一位“熊猫血”孕妇,患粒系白血病,因化疗期血小板减少容易引起出血,需要血小板支持治疗。但由于患者血型罕见,为了保证血液供应,经过和临床医生沟通,输血科决定尝试在患者化疗恢复期采集患者自体血小板。在当时国内仅有少许资料供参考的情况下,宋雪珍带领团队多方查找国外文献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成功为该患者进行了自体血小板采集,保证了患者8个化疗期间血小板的供应。目前,自体血小板采集技术在医院越来越成熟,广泛应用于心外手术、稀有血型患者等的治疗。随着输血治疗的开展,其优势在血浆置换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热射病、肝功能衰竭、中毒患者、肾小球基底膜损害的急性肾衰、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等,通过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显著。从一个最初“配发血”的普通科室,发展为拥有输血管理学、输血技术学、输血治疗学三个亚专业的综合性科室,这跨越的背后,是宋雪珍与科室同事们的砥砺耕耘和辛苦付出。医者仁心,和患者处成了朋友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宋雪珍说,人应该有契约精神,医生更是要时刻遵守契约精神。正是有着这份契约精神,宋雪珍时时刻刻从患者的角度思考,成为了许多患者的贴心朋友。一对老年夫妇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建议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因为患者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再加上其中一位老人中毒较重,患者闺女孙女士(化姓)考虑舍弃抢救这名老人,特地来咨询宋雪珍主任的意见。看着孙女士纠结的表情,宋雪珍说,“虽然我不能替你做决定,但如果是我的父母,我是不会放弃的。何况,从患者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完全可以救过来的。”后来,孙女士听从了宋雪珍的建议,没有放弃,最终两位老人都抢救成功,恢复得也不错。“非常感谢宋雪珍主任,否则,我现在后悔都来不及。”后来,孙女士一家人一遇到啥纠结事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咨询宋雪珍,不知道实情的还误以为孙女士是宋雪珍主任的亲戚呢。20多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病史四五年,不能自主呼吸、吃饭,送到医院治疗时,妈妈王女士(化姓)的表情一直很冷漠,“感觉她对闺女的病情不抱有任何希望。”宋雪珍说。为了改变患者家属的态度,宋雪珍耐心向王女士解释,重症肌无力患者用血浆置换是首选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应该不错的,不要着急,等孩子能够自理了,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听了宋雪珍主任的安慰,看到女儿病情逐渐好转,王女士终于敞开了心扉,并向宋雪珍主任道歉“之前因为对女儿的治疗不抱有希望,已经崩溃的我才会很冷漠,真是对不起,您真的很贴心,像是我们的朋友一样,非常感谢您。”一名误喝稀料的中毒患者,半夜被紧急送到医院,急诊科的医生马上联系宋雪珍,为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做了3次治疗后,患者病情基本痊愈,可患者家属还要求再加做一次血浆置换。“患者基本好了,没有必要再花这一份钱了,否则属于过度医疗啦。”宋雪珍主任说。“我以前一直以为医生就是为了赚钱,您的一番话让我感到很羞愧。”患者家属感激地说,“医者仁心,我体会到了”。“工作作风大改进实际上就是要在工作中付出真心、为患者付出真心,医疗服务需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病人及家属会感受到真心的。”宋雪珍说,输血科医护人员应该跳出只管输血而不关心临床诊疗的模式,多与病人沟通,多掌握病人情况,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多与临床医生沟通协作,共同解决疾病的诊疗问题,这样才能真正造福于患者。往期回顾
01
|医院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大改进
02
|校地合作再结硕果山东大学附属医院(筹)揭牌
03
|张锐利:30载如一日,做百姓信赖的皮肤健康卫士
04
|更方便更省心:医院便民服务中心启用
撰稿丨时英艳文字统筹丨周娜摄影统筹丨商承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