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是蜥蜴的1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在粤西地区叫“勾镰蛇”,因其身体像粤西人常用来割稻、割草用的镰刀(俗称“勾镰”);在潮汕地区称“钱龙”,因为传说钱龙叫7声家主人就要发财了,不过实际上应写作“檐龙”,因潮汕话“檐”与“钱”同音所以常遭误解。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属约20种,中国产8种,常见的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在温暖的地区、丛林、沙漠都有分布,以至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地区的各家各户有檐篷小洞的地方都可以发现其踪迹,但由于壁虎是季节性动物,温度于摄氏11度或以下的环境下仍然活动的话就会死去,所以一般在亚热带地区生活的壁虎,每逢冬季就会躲起来冬眠,故此壁虎比较少见于寒带等寒冷地区。
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尾部肌肉就强烈地收缩,能使尾部断落。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刚断落的尾巴由于神经没有死,不停的动弹,这样就可以用分身术保护自己逃掉。同时壁虎身体里有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再生尾巴。当壁虎尾巴断了的时候,它就会分泌出这种激素使尾巴长出来,当尾巴长好了之后,它就会停止分泌。
壁虎的每个脚趾下面都有一排排“衬垫”,每个“衬垫”上有成千上万的刚毛,每根刚毛的顶端又分散几百个毛茸茸的“小刷子”。这些“小刷子”形成了非常大的吸附力,使得壁虎每走一步,就像把脚像贴纸一样从墙上撕下来,然后黏到别处。——放心了,粘性甚强的壁虎之脚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这是无数科学家绞尽脑汁也不知的地方。
如果把壁虎脚上的力合起来,它能抓起千克的重物
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自古以来,民间流传壁虎之尿甚毒,入眼则瞎,入耳则聋,滴到人身上就会引起溃烂,吃了壁虎爬过的东西便会中毒死亡。因此,古时将其列入“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壁虎尿液如接触皮肤,需立即清洗,否则经皮肤吸收后,轻则皮下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坏死和肌层中性白细胞浸润;重则损伤脑筋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的严重不良性改变,呼吸麻痹,最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捕捉时不可不慎。
过去古人把壁虎叫守宫,说“守宫极淫,喜水,每遇水辙交。其精剧毒,人食之化为脓水”。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就有记载这样的故事,说是夏天,一家的女人晚上给自己的两个孩子洗澡,旁边桌子上有白天喝剩的茶水,孩子口渴,就拿给他们喝了。谁知道一会的时间孩子就不见了,盆里的水变成又浑又腥的。所以自古隔夜茶都不许喝的,怕晚上有壁虎在水边交配,壁虎的精液落入水中有剧毒。
但其实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除了有些品种是带毒的以外,大多数都没有毒。
专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专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