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像是影片中江河手里涂着辣椒酱的面包片。
黄油、果酱已经在别人的电影中涂过太多遍,拒绝与他人雷同的导演韩寒特意选择了辣酱。他说:“如果看到某个地方与别人的东西相同,我就必须要绕过去,人家是最后一分钟营救,我可能就是最后一分钟破坏。”这种故意的“破坏”正是《后会无期》的调味剂,可以说,整部影片都涂满了辣酱。
首先,韩寒为什么要拍电影?答案本身就藏着一种“破坏”的冲动。尽管韩寒自己坚称是为了儿时便有的导演梦,但是旁人的揣测难免会多了些火药味与针对性。无论怎样,《后会无期》已经向它的假想敌们证明:它讲述了和《小时代》完全不同的青春故事,而且它把韩寒的文字忠实地转换成了影像格式。总之,韩式小机灵和小猥琐散落全篇,这是一部如假包换的韩寒电影。
总体上,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在路上”的故事。三个青年、一辆车从东极出发,一路西行,有人走丢,有人离开。他们与途中闪过的一个个路人短暂地相逢,合奏出四段不同的旅途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单纯的温馨开场,而所有的美好与善意到最后全都成了泡沫,被冰冷的现实一一戳破。第一个故事里,身穿旗袍端庄地站在镜头前的周沫其实只是一个替身演员,她跟同乡们兴致勃勃地憧憬着未来的职业发展后,立马换上了粗糙的五四青年装,而迎接她的只是一场露个后脑勺的枪毙戏;第二个故事里,踹开窗栏、一路飞奔的江河以为自己躲掉了警察,拯救了妓女苏米的名誉,这实际上只是苏米和三叔他们设下的未能得逞的局;第三个故事里,当浩汉满怀娇羞与甜蜜地同通信多年的刘莺莺见面时,从对方那儿等来的并非一句“我愿意”,而是一个刚刚被拆穿的精心谎言;而第四个故事里,当江河和浩汉正式信任阿吕,充满赏识地望着他开车的背影时,阿吕停车扔下了两人的行李,独自盗车而去……
可以说,《后会无期》中的每段故事都是一个童话转黑的过程,这种“破坏”的快感也似乎说明,负能量要比正能量更加流行。盖上锅盖,让青蛙在热水中无处可逃的浩汉使影片达到了高潮,观众们在“哐当”一声中也恍然大悟,原来影片所有的铺垫讲的也都是温水煮青蛙的残酷现实。然而,喜欢“破坏”的韩寒最后又露了一手,只见他又重新掀起锅盖,把之前的这些“破坏”又“破坏”了一番,留给观众另一种想象:这些青蛙可能并没有死,这些旅途中的残酷故事只是成名作家江河的虚构而已。
由于结构上的刻意追求的“破坏”,《后会无期》在叙事上的连贯性颇受牵连,有佳句而无佳篇。韩寒说,小时候追过的美剧《成长的烦恼》正是自己导演梦的起源。由《后会无期》的成品看来,这真是个诚实的说法。《后会无期》确实有点像美式情景喜剧的拍法,无所谓前后两集能否剧情对接,只要演员们抖的包袱能让观众发笑。
于是,有人为《后会无期》发明了各种新的归类,“段子电影”、“相声片”、“Word电影”。这些新鲜的质疑标签对韩寒和《后会无期》也构成了一定的破坏力。一些声称看着韩寒的书长大的人纷纷用对《后会无期》的不满宣布自己与青春期的正式告别。那个以骂应试教育、舌战群儒出道的韩寒依旧不忘在电影中有所保留地调戏一把教育,江河老师唐僧般的啰嗦说教略带嘲讽,但也不乏可爱。那个向来对“主旋律”嗤之以鼻的韩寒依旧不忘在横店片场的那个长镜头中对泛滥的抗日神剧反讽一把。韩寒的立场一直未变,只是态度温和了一些。
从当时那个写《三重门》的叛逆少年到如今的“国民岳父”和青年导演,韩寒总是主动或被动地踩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而这一次,我们很难说,他这一百分钟的“破坏”对他自己是好是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韩寒的下一部电影作品,绝对是后会有期的。(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陈琦)
后会无期的是青春
作家:韩松落
《后会无期》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非如一般的公路电影一样,在远足后,给你得到一种豁然解脱的快感。《转山》、《平壤之约》、《康定情歌》等电影,均为主人公经历远足后,在远方寻找到了另自己迷惘的答案。这种创作方法,不过是一种著作者的自我心理安慰。远方无答案,远方只会提供更多的迷惘。所以在《后会无期》中,即使到最后,两个青年之间,还是略带调侃的相互迷惘着。这是一种真实,比廉价的大团圆的结局安慰来的有营养。
韩寒正是通过他的这些意识流来展现自身对青春的思考态度与最终的思考结果——青春无解,注定迷惘。至于是否后会无期,我倒是觉得,两个青年分别后,即使再次重逢,再入眼帘的,也非当年的青年了,再见的是肉体,后会无期的是青春。这种电影叙事上的意识流,倒是颇得了王家卫的很多真传。
韩寒式的聪明像荆棘一样无处不在
专栏评论家:张敞
可以这样说,这部电影,韩寒式的聪明像荆棘一样无处不在,扎破了属于人物和剧情的车胎。他的幽默令人耳目一新,那是因为他把“笑中有泪、泪中有笑”,错误的理解成“肤浅的泪加上肤浅的笑”。在电影中,出现剧情的延宕是可以的,但出现对平凡故事的百般挑逗,就会让导演意图变得模糊。
这种“韩寒式的聪明”,这种“看似智慧过剩,其实智慧缺乏”的作品,它似乎也代表了目前社会中大多数稍显轻佻的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韩寒把百分之八十的智慧下脚料和百分之二十的故事真我煮成一锅粥,米少汤多,玩笑多于深沉。这也注定了这个电影只能在散文化的米汤里照得出人影,却看不见人心。
因此,当韩寒开始抖自己空洞的华羽,也不能怪郭敬明在一边抖浮夸的名牌。韩寒“过于肤浅的聪明”和郭敬明“强调物质的愚蠢”——这是这个时代文艺的双重悲哀。
欣赏误撞者的态度
专栏作家:孙孟晋
为《后会无期》叫好,尽管韩寒暴露了电影技法上的青涩,但他的强项是别人没有的,他懂得细节、台词和节奏的重要。
影片有着比天还高的少年心气,更有从小镇走出的青年人与险恶的成人世界搏斗的心迹。这看上去是一部公路片,更是一部有着情怀的告别青春电影。韩寒还证明了一点,传统电影的方式结束了——从正统的电影教育,到电影思维,包括营销方式。电影有很多生硬的业余的地方,但这种误撞者的态度是我欣赏的。严格地说,这部电影远没有达到令人震撼的地步,是它的电影语言的成熟度造成的,但它让我思考了很久。
韩寒的“西游记”
电影人:程青松
《后会无期》是一部韩寒的“西游记”,他带着两位男主人公去西天取经,去了解人生,里面甚至出现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女儿国那一集的插曲。这一趟旅程跌宕起伏,看官也是各有所感。
编辑:顾炜
白癜风最好的外用药氮芥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