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治疗方法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粟秀初编著

ISBN-7---4/R.

出版社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年9医院神经内科粟秀初

市场价格48.00元

前言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nervousesystem),为人体整个神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指由支配那些在功能上大多不受人们主观意志所能控制的平滑肌、心肌等器官(或脏器)和内、外分泌腺体的神经网络所组成。根据其神经纤维末梢的解剖、生理和药理学等方面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大类。大部分内脏器官均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双重支配,其功能恰好相反和相互制约,在大脑皮质和下丘脑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制约下,根据机体的当时实际需要对其各自的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确保两者功能间的持续动态平衡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利于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或突变作出及时正确而适当的应对,从而确保机体的成长、健康、安全和生存。一旦遭受伤病,将会引发不同类型、表现和疗效的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十分复杂,有些至今还不太清楚,有些甚至还处于完全无知状态之中。在病因上,除由自主神经系统本身多种病变所引起以外,还可由其它更多的躯体性疾病所引起或伴发。在临床表现上,除可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自身症状以外,还可同时引起其它相应躯体症状的伴发;反之,某些躯体性疾病还可同时伴发相应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从而引起复杂而多变的临床症状或症状组合(综合征),给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较多困难。再对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的了解和认识,人们至今还普遍存在不足,甚至多数医务人员也相当受限,而易导致临床上的误诊、漏诊、误治和漏治;从防治措施上看,还存在较多难题或甚至无能,因而部分疾病的临床疗效较差或很差,距离病人的期待和愿望还很远很远,给病人带来很大困难或极大苦难,促使病人多方求医,甚至求助于巫医巫药、未经验证过的偏方、单方或祖传秘方,不但无效反而引发新病者并不少见,给这类病人添加不应有的新痛苦和以后治疗上的更多困难。再对有些机理不明和疗效不佳的疾病的治疗,还需要获得家人、医保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和支持。对功能性自主神经系统疾病(如各类性功能障碍和脏器神经官能症)的诊治和科普宣教工作,欠债还很多很多和远远不够;甚至有些不科学的封建遗毒、邪说和荒谬的传说,在少数经济后进和文化水平较低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农村,仍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脑海里和思想中,还正在严重地影响着这类病人的治疗和疗效。基于上述诸多原因,不能不引发人们对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防治工作的深思和重视。如何进一步开展和加强这方面(特别是一些难治的自主神经系统疾病)多学科间的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科普宣教工作,不断提高人们防病治病意识和临床诊疗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和需要,也成为编者收集资料和编写此书的动机和愿望。

本书主要是根据编者自身的临床诊疗和教学体验,平时的读书心得体会,国内外的部分文献,以及医疗实际情况和需要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为总论和各论上下两篇。前者着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临床解剖、生理、药理、功能检查法,以及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提速对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的理解和对临床症状的认识,有助于对临床诊疗决策的理性确定。后者主要是按病因和受损靶器官所属系统将临床上常见多发病和少数疑难病归类成33章,对其临床诊疗和预防内容逐个地进行重点阐述,希望能对日常临床医疗教学工作提供某些方便。本书力图符合日常临床医疗工作上的实际需要,为广大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全科医生们提供一本临床实用的参考书,为医科院校师生和研究生们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为这类病人提供一些治病、就医和寻药的科普指导。有些资料由于不便编入正文,但对该章节主题确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而以“附录”形式添补在该正文的文末供参考。有关过于专科化的其它内容,由于本书篇幅和个人水平有限而不能做过多的赘述,请在临诊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邀请更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进行会诊,需要时还可查阅有关专著和文献。再书中也收集了一些新的诊疗方法,由于这些诊疗方法还未经多中心和多病例的临床验证,引用时务请慎重,需要时还请按编者提供的通讯地址与该疗法的原作者加强联系,以保安全。

尽管编者已竭尽所能按美好的愿望进行编写,终因个人学识有限、经验不足和查阅资料不全等诸多原因,书中肯定会存在不少缺点甚至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们多加批评和指正。

目录

上篇总论

第一章临床解剖

第一节交感神经系统

第二节副交感神经系统

第三节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各自解剖特点

第四节几个主要器官和腺体的自主神经支配径路

第五节内脏的转入神经系统

第六节自主神经系统的脑部中枢

第二章临床生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自主神经的主要神经递质和受体

第三节交感神经系统功能

第四节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

第五节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

第三章临床药理

第一节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的药物

第二节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药物

第三节作用于5-羥色胺能神经的药物

第四节作用于组胺能神经的药物

第五节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的药物

第六节作用于氨基酸能神经的药物

第四章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法

第一节皮肤白斑试验

第二节皮肤划纹试验

第三节立毛肌功能检查

第四节皮肤温度测定量法

第五节汗腺分泌功能检查

第六节唾液腺分泌功能检查

第七节泪腺分泌功能检查

第八节胃液检查

第九节肢体动脉压测定

第十节腕部尺、桡动脉压迫试验

第十一节手指血流图检查

第十二节心眼反射检查

第十三节体位变位试验

第十四节颈动脉窦反射检查

第十五节磷酸组织胺皮内试验

第十六节乙醯胆碱皮内试验

第十七节肾上腺素皮内试验

第十八节霍纳综合征瞳孔的药物检查

第十九节膀胱功能检查

第五章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第一节汗腺分泌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

第二节立毛反射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

第三节皮肤划纹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

第四节排尿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

第五节排便障碍功能的定位诊断

第六节乳头反射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

第七节霍纳综合症定位诊断

第八节病变的定性诊断

下篇各论

第六章皮肤划纹症

第七章多汗症

附录1腋臭

附录2味觉刺激性发汗症

第八章多泪症

附录鳄鱼泪综合征

第九章多涎症

第十章干燥综合症

第十一章雷诺病

第十二章肢端紫绀病

第十三章血管神经性水肿

第十四章荨麻疹

第十五章内脏疼痛

第一节一般性内脏疼痛

第二节癌性内脏疼痛

第十六章红班性肢痛

附录骶管封闭术

第十七章灼性神经痛

第十八掌头痛

第一节偏头痛

第二节丛集性头痛

第三节颞动脉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第四节蝶腭神经节性头痛

第五节耳颞综合征性头痛

第六节冷饮冷食性头痛

第七节空调性头痛

第十九章梅尼埃病

第二十章交感神经干疾病

第一节霍纳综合征

附录:瞳孔异常

第二节交感神经炎

第三节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

第四章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第五节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第二十一章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

第二十二章多系统萎缩

第二十三章偏侧萎缩症

第二十四章痛性肥胖病

第二十五章间脑疾病

第一节间脑炎

第二节肥胖性生殖无能症

第三节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

第四节中枢性肺水肿

第五节中枢性高热

第六节 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第二十六章反射性躯休神经病

第二十七章晕厥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血管抑制性晕厥

第三节心源性晕厥

第四节脑源性晕厥

第五节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性晕厥

第六节直立性晕厥

第七节排尿性晕厥

第八节咳嗽性晕厥

第九节吞咽性晕厥 

第十节过度换气性晕厥

第十一节低血糖性晕厥

第十二节运动后骤停性晕厥

第十三节仰卧位性晕厥

第十四节肺栓塞性晕厥

第十五节癔病性晕厥

第二十八章重症肌无力及其危象发作

第一节重症肌无力

附录:重症肌无力的药物试验

第二节重症肌无力危象

附录:硫酸阿托品试验

第二十九章癫痫

第一节癫痫型头痛

第二节癫痫型腹痛

第三十章肿瘤

第一节成交感神经细胞瘤

第二节交感神经节细胞瘤

第三节嗜铬细胞瘤

第三十一章中毒

第一节有机磷中毒

第二节毒蕈中毒

第三节顛茄碱中毒、

第四节海洛因中毒

第三十二章外伤

第一节脑损伤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第二节噪声损伤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第三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器质性心脏病和休克状态下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第二节高血压病

第三节高血压性脑病

第四节低血压病

第五节心动过速

第六节心动过缓

第七节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三十四章胃肠系统疾病

第一节胃痉挛

第二节肠鸣音异常

第三节肠梗阻

第四节胃大部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

第五节肠易激综合征

第六节妊娠性呕吐

第七节胃肠动力功能不足

第八节便秘与腹泻

第九节肛管内括约肌痉挛

第十节胃肠神经官能症

第三十五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中枢性肺水肿

第二节过度换气综合征

第三节呃逆

第四节支气管哮喘

第三十六掌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节甲状腺功能障碍

第二节甲状旁腺功能障碍

第三节肾上腺功能障碍

附录: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糖尿病和低血糖症

第五节垂体功能障碍

第六节松果体肿瘤

第七节性腺功能障碍

附录: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正常参考值

第三十七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神经性膀胱

第二节尿频

第三节膀胱过度活动症

第三十八章性功能障碍性疾病

第一节遗精

第二节早泄

第三节不射精症

附录:强制性不射精的害处多

第四节阳痿

第五节性欲亢进

附录:“强奸未遂”的悲剧

第六节阴茎异常勃起

第七节性冷淡症

第八节性交性疼痛

第九节阴道痉挛

第十节老年夫妻间的性生活不协调

第十一节缩阴症

参考书和参考文献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zlff/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