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部骨骼肌易疲劳,常于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请看下面内容!
来源:《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
常用溴化吡啶斯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胃肠痉挛、心动过缓和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剂量应个体化,一般应配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联合治疗。
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常用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不良反应包括: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食量增加、体重增加、向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白内障、青光眼、内分泌功能紊乱、精神障碍、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消化道症状等。对病情危重、有可能发生肌无力危象的患者,应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应注意类固醇肌病,补充钙剂和双磷酸盐类药物预防骨质疏松,使用抗酸类药物预防胃肠道并发症。
2.硫唑嘌呤
不良反应包括:特殊的流感样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损害和脱发等。长期服用硫唑嘌呤患者,在服药期间至少2周复查血常规、4周复查肝、肾功能各1次。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在用硫唑嘌呤前筛查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缺陷,以减少硫唑嘌呤诱导的不可逆性骨髓抑制的风险。
3.环孢菌素A
不良反应包括:肾功能损害、血压升高、震颤、牙龈增生、肌痛和流感样症状等。服药期间至少每月查血常规、肝和肾功能各1次,以及监测血压。
4.他克莫司
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麻木、震颤、头痛、血压和血糖升高、血钾升高、血镁降低、肾功能损害等。服药期间至少每月查血常规、血糖、肝和肾功能1次。
5.环磷酰胺
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脱发、恶心、呕吐、腹泻、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远期肿瘤风险等。每次注射前均需要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6.吗替麦考酚酯(MMF)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服用本药第1个月1次/周查全血细胞计数,第2、3个月每个月2次,3个月后每个月1次,如果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应停止或酌情减量使用本药。不能与硫唑嘌呤同时使用。
7.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心脏毒性、支气管痉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
在使用上述免疫抑制剂和(或)免疫调节剂时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和尿常规等。如果免疫抑制剂对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和尿常规影响较大,或者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则应停用或者选用其他药物。对抗乙型肝炎抗原抗体阳性且肝功能不全的MG患者,应慎重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一般在治疗前2~4周应该使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