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疾病常识

重症肌无力激素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中医

01

导读

一些使用激素的患者,刚来看门诊时,会反映夜间小腿抽搐、腰背部疼痛、儿童身高增长迟缓、老年人易发骨折。回顾这些患者的治疗经过,大多数存在使用激素量大或者使用激素时间长两种情况,考虑正是激素引起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产生上述症状。

通过临床实践和文献研究,中医对骨质疏松起的防治,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第一通过综合中医调理,缓解肌无力的症状,逐步减少激素的用量,减轻副作用。第二通过中药对症治疗,补肾填精益髓,直接起到抗骨质疏松作用。

02

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1、小腿抽搐:因为骨骼钙流失,夜间小腿抽搐,病情夜间加重、白天缓解。

2、疼痛: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

3、发育迟缓、身高变矮:儿童出现发育迟缓或停止,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老年人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易压缩变形,前倾,形成驼背,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4、骨折: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导致骨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好发部位为脊柱,包括胸椎和腰椎,尤其在胸腰段、髋部、腕部和肩关节。

03

为什么激素会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以糖皮质激素最为常见。每天服用泼尼松7.5mg或者长期治疗(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活力,减少骨胶原合成,促进胶原和骨基质的分解,使骨质形成发生障碍而导致骨质疏松。有研究表明2.5mg泼尼松也会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的几率。

04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学“骨痹”、“筋痿”、“骨枯”等范畴,究其原因多为肝脾肾气血亏虚引起。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称骨髓,故骨为肾所主。骨的生长发育、强盛衰弱与肾精充足与否关系密切,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劲有力;肾精亏虚则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而痿弱无力,最终导致髓空骨软、骨髓空虚的骨质疏松。临床研究表明,肾虚患者的骨矿含量均明显低于非肾虚患者。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肌肉四肢,乃气血生化之源。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以滋养骨骼,脾虚不健,气血生化无源,则精亏髓空、骨髓失养,四肢痿废,故骨质疏松与脾胃相关。

肾主骨,肝主筋,而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与中医所说的筋骨不坚相一致。肝藏血,主筋司运动。若肝气衰弱,血不养筋,则动作迟缓不灵活,不能久立。此外,肝、肾经脉相连,五行相生,肝主藏血,肾主藏精,故有“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同源”之说。肝血不足,可引起肾精亏损,髓枯筋燥,而发骨骨痿,即骨质疏松症。

05

中医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根据以上的分析,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原则,重在调补肝、脾、肾三脏。而肾气虚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所以补肾填精益髓贯穿于骨质疏松治疗的始末,这也是中医“治病必求其本”的核心思想。

阳化气,阴成形,大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辛甘纯阳之品,致使外源性阳气偏亢,暗耗阴精,骨髓化生乏源,久之则导致骨质疏松。对于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导致骨质疏松的问题,考虑到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和所涉及脏腑与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重复和相关性,所以我们对于存在肾虚、脾虚、肝血虚的患者,在辨证处方的时候,着重针对相关脏腑用药。

实验研究发现,补肾壮骨中药如淫羊藿、续断、补骨脂等可提高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生物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补肾健脾以温补养气血,有助于增强脏腑功能,增加肠道钙、磷吸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整体改善骨代谢,肌无力健脾常用的药物包括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甘草等。而补益肝肾类中药有助于维持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常用的养肝柔肝的药物包括白芍、麦冬、生地、女贞子、墨旱莲等。

坐诊地点

1.医院大德路总院(周二晚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jbcs/11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