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大高新技术
图|获奖代表
NO.01
脊髓血管病诊断及复合手术治疗
脊髓血管病指的是发生在脊髓的血管病变,包括动静脉瘘或动静脉畸形等。患者常因肢体或躯体阶段性的麻木、感觉异常或疼痛起病,如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患者出现截瘫甚至死亡。因发病率较低,脊髓血管构成复杂,极易误诊误治,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
复合手术是将显微镜手术和介入手术二者结合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是目前治疗复杂疑难的脑、脊髓等血管病的最佳方式。但需要很高的技术实力和设备要求,特别是能同时完成介入、显微手术功能的复合手术室条件。
医院脑科团队常规开展脊髓血管造影。年脑科团队神经外科组在介入+显微技术下,医院率先开展脊髓血管病复合手术,患者恢复良好。此项技术的开展,将医院脑科专业对脑、脊髓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技术推向了新高度。
NO.02
疑难眼畸形显微镜下微创眼部整形术
人们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而面部是审美关键所在,眼睛又是心灵之窗。许多人却因各种原因无法满足爱美之心,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严重外伤致眼部组织缺损和畸形(如眼窝闭锁、睑球粘连)、先天畸形和缺损(重度上睑下垂、睑裂狭小综合征)、眼部良恶性肿瘤、眼周瘢痕等是眼周常见疾病,其本身或治疗带来的并发症,都是影响患者面部外形及功能的重要因素。
Mohs法切除加术中冰冻联合眼睑全层再造术在眼睑良、恶性肿瘤中临床应用
唇粘膜移植术在结膜囊狭窄成形术、眼窝再造术中应用
医院眼科团队自年以来,运用医学审美与显微镜下微创外科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以改善眼部生理形态不足和病理缺陷为目的,为90余例眼部严重畸形患者实施手术修复治疗。该技术操作微创、精准彻底、安全高效,术后肿胀轻、恢复快、无痛、瘢痕小,以达恢复其形态和功能的目的。
提上睑肌复合体悬吊术在各种疑难重症(重度、复发性、外伤性)上睑下垂中应用
提上睑肌复合体悬吊术在睑裂狭小综合征中应用
NO.03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联合根治血管化游离皮瓣转移修复重建术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通过联合根治手术,可完整彻底切除肿瘤病变组织,但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区域限制,手术会造成组织大面积、大量缺损,造成颜面部严重缺损畸形,影响患者社交、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年,医院口腔病院颌面头颈外科团队成功为多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肿瘤根治切除同时、制备自体血管化游离皮瓣转移修复重建组织缺损,取得良好的治疗和修复效果。
通过自体血管化游离皮瓣转移、使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皮瓣血管与面部缺损区血管吻合,保证游离皮瓣血供,最大程度上保证皮瓣的成活及恢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组织缺损畸形的形态及功能。
该项技术在区域内率先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口腔病院颌面头颈外科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面又上新台阶,最大限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造福千万家庭。
NO.04
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术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多数患者以耳鸣、听力下降、口角麻木、流口水起病,肿瘤增大压迫脑干将危及生命。手术切除是最佳办法,但肿瘤生长在多个重要神经组织周围,并与这些神经组织粘连,手术风险大。
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率先在区域内开展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术,能在手术中实时观察神经的完整性,最大程度避免患者神经损伤遗留残疾。术后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达到了精准手术、最大限度保障功能的目的。
电生理监测技术也是神经外科的重要手术工具,医院脑科专业神经外科团队已将此项技术应用于胶质瘤、癫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NO.05
3D打印钛合金胸肋骨植入胸壁重建术
肋骨的先天畸形、发育不良、外伤、肿瘤性病变,在手术治疗时都可能造成胸壁严重缺损,其修复不当将影响胸廓稳定及美观,易引起胸壁软化、反常呼吸及纵隔摆动等并发症。
年,医院胸外科团队成功开展多例3D打印钛合金胸肋骨植入胸壁重建术。创新性的采用自体肌瓣包裹金属假体,避免了目前使用钛合金材料同时需要使用人工胸膜的情况,降低了病人费用,避免了生物材料植入排异风险,使术后病人胸廓最大限度的接近术前正常状态。医院胸外科团队开展肋骨骨折及胸骨骨折内固定术已经有15年之久,为各类胸壁良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胸壁重建。3D打印钛合金胸肋骨植入胸壁重建技术成功开展,充分利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及材料学技术优势,体现医技、医工完美结合,为复杂胸壁疾病患者开辟更好的治疗路径。
NO.06
复杂骨盆、髋臼骨折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骨盆骨折历来都是意外创伤中难中之难,致残率高达50-60%,死亡率高达10%。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盆腔解剖结构复杂,血管、神经密布,一度被视为骨科手术的禁区。
处理骨折需要显露和避开的血管、神经
年医院骨伤病院创伤整形专业团队以微创的腹直肌外侧手术入路,为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救治。该入路通过直线层次显露骨折临近部位重要血管、神经,尤其是对“死亡冠血管”显露和处理,可以做到一览无遗。它较传统手术入路显露更加直接、清晰、全面,且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年我院完成了3例严重骨盆髋臼骨折病例手术治疗,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单一前方切口,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后复位及内固定情况,原有骨盆前后环达到解剖复位
另一例患者,双侧骨盆前环骨折合并腰椎滑脱,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情况
NO.07
颈动脉体瘤切除术
颈动脉体瘤是神经外科罕见疾病之一。生长于颈动脉分叉处,紧贴或包绕颈动脉,有5%-10%几率恶变。肿块增大可引起局部胀痛、血管杂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严重致脑缺血和呼吸困难。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肿瘤生长部位特殊,容易导致大出血,切除难度大,年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全市首例颈动脉体瘤的切除术,患者治愈出院。
该项技术的开展,标志医院脑科专业神经外科团队处理复杂血管类疾病的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NO.08
多学科协作颅眶沟通肿瘤切除术
颅眶沟通性肿瘤是指位于颅底却向眼眶内侵犯而形成的复杂型脑膜瘤。此类肿瘤常累及诸多神经和血管,且常由颅内向眼眶、鼻腔等颅外侵袭生长。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部位,操作空间狭小,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
年医院脑科专业神经外科团队联合眼科团队成功切除了此类复杂肿瘤。该例肿瘤由颅内侵犯至眼眶,神经外科与眼科协同,切开颅骨眶外侧骨质,进入术区成功切除病灶,患者恢复良好。多学科联合是医院针对复杂疾病的又一诊疗新模式。神经外科协同眼科成功开展颅眶沟通性肿瘤复杂手术的经典案例,标志着医院在处理复杂眼眶及颅眶沟通肿瘤技术趋向成熟。
NO.09
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手指功能技术
手指是人体最灵活的器官,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器官。手部肌腱粘连、缺损、断裂、病变可直接导致手指屈伸功能丧失。肌腱移植是肌腱疾患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环节。异体肌腱移植存在排异反应,肌腱材料花费大,治疗费用较高。
肌腱陈旧性断裂,移植肌腱吻合
自体肌腱移植是一种针对肌腱缺损较多,无法修复的情况下,通过自体肌腱转位、移位的方法恢复,重建肢体功能的手术方式。自体肌腱移植有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治疗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治疗效果确切,恢复快。
痛风患者,肌腱切除移植术前、术中、术后
医院骨伤病院手足显微专业组是以开展断指(肢)再植、四肢神经血管损伤修复、四肢组织缺损修复、手腕足踝疾病的诊治为主要业务的专业团队。在探索手指功能修复的过程中,运用自体肌腱移植技术,对多例陈旧性肌腱断裂、肌腱良性肿物切除、创伤缺损的患者成功实施修复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手部疾患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
NO.10
经剑突下腔镜辅助前纵隔肿瘤切除术
纵隔前为胸骨,后为胸椎。上连颈部,下止于膈肌,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腺、胸导管及丰富的淋巴组织等。纵隔肿瘤除淋巴源性肿瘤外均需外科手术治疗。
纵隔肿瘤切除常用手术方式为胸骨劈开正中入路、经肋间隙开放或者腔镜入路。均有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长时间胸痛等弊端。
医院率先在区域内开展经剑突下入路行前纵隔肿瘤切除。该术式具有以下特点:1.切口小、出血少,视野开阔,清扫纵隔组织方便;2.避免了手术对肋间神经和肌肉等胸壁组织损伤、术后疼痛轻微,较好的保持了胸壁完整性,术后对呼吸功能影响更小;3.缩短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此项技术需要具有丰富的开放及胸腔镜手术经验。年,医院胸外科团队已为多例前纵隔肿瘤手术病人实施了经剑突下入路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的范围涵盖胸腺瘤、胸腺囊肿及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院胸外科团队长期致力于腔镜微创技术发展,紧跟国际、国内技术前沿,胸腔镜下肺、食管微创手术已成为常规手术。此类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胸外科微创技术迈上新台阶,更好的造福广大患者。
图|十大高新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