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饮食治疗

看似寻常的复视,真凶却是它

在神经科的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以「视物成双」为主诉的病患,相似的临床表现背后的病因却往往南辕北辙,稍有疏漏便与「真凶」失之交臂,贻误病情。这里笔者将近期遇到的一个病例进行思考和总结,温故而知新。

第一部分

66岁女性,因「视物成双伴左眼红肿胀痛8月余」就诊。

8月前起床时发现视物成双,持续一周后较前减轻,继而出现左眼眶周、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左眼眶及头部胀痛,畏光流泪,晨起时最重,下午及夜间逐渐减轻。外院予「芬必得」治疗3天后左眼红肿胀痛控制可,半月后同样症状再次出现,患者于外院反复就诊期间,多次缓解-复发。

4月前患者左眼明显外斜,2月前外院就诊时查及左眼球外突且左眼内收受限,予「强的松30mgqd」治疗,两周后减量,服药后2~3天左眼红肿胀痛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近一月改服「强的松10mgqd」,2天前左眼症状复发,遂来就诊。

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血压:/83mmHg,库欣貌,左眼眶周、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双侧单眼视物清晰,双眼视物时模糊,向右侧视时模糊程度加重,向左侧视时减轻。左眼内收受限,留白10mm,双眼向前注视时左眼球呈外展(见下图),余神经科查体未及明显异常。

图1患者就诊时的眼部查体情况

思考:

如何初步定位定性?

下一步该做何种检查?

第二部分

复视的定位定性

本例患者的主诉有复视及左眼眼表炎症样表现,查体见左眼内收明显受限,双眼向前注视时左眼球呈外展位。

(1)此例眼球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思路:

总结:定位于左眼眼外肌,不排除脑干动眼神经内直肌亚核、动眼神经或左眼外肌的神经肌肉接头

(2)定性诊断思路:

除三大常规及生化、电解质,下一步还需完善的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初筛、体液免疫、风湿组套、甲功全套、糖化血红蛋白、肿瘤指标;接下去需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CE-MRA+MRV。

第三部分

图2头颅CT显示左侧眼外肌增粗,肌腹为主

思考:

根据以上分析及辅助检查,本例患者如何定位定性?

治疗方案?

第四部分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CRP特异性较低,患者病程中无发热等前驱病史或感染征象,暂不考虑眼眶感染。

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未及梗死或占位,且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基本排除眼眶肿瘤、脑干动眼神经核团受累可能。自身抗体初筛、体液免疫、甲功全套未及明显异常,不考虑Gravs眼病。

CT(-)MRV(-),CE-MRA(-),海绵窦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且无Ⅳ、Ⅴ1~2、Ⅵ受累表现,基本排除海绵窦血栓形成、海绵窦瘘、痛性眼肌麻痹。

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偏高,既往无糖尿病史,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2月,考虑激素引起高血糖,影像学示眼外肌肿胀增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无法解释,故暂不考虑。

患者左眼红肿胀痛症状晨起时最重,且眼肌疲劳试验(-),暂不考虑重症肌无力。

综上所述:

定位:左眼眼外肌(左眼外直肌增粗,牵拉左眼球至外展位)

定性:炎性。

最终诊断:眼眶假瘤

治疗:甲强龙冲击治疗3天,随后逐渐减量,持续两周,控制眼表炎症及眼外肌肿胀。目前眼眶平扫示视神经管光整,两周复查CT评估眼外肌压迫视神经的风险,必要时行眼眶减压术。

随访:激素冲击治疗一周后查体显示左眼内收受限较前好转,留白5mm,双眼向前注视时左眼球呈外展位,余神经科查体未及明显异常。左眼眼表炎症较前明显改善(如下图所示)。

图3患者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的眼部查体情况

思考:

何为眼眶假瘤?

第五部分

眼眶假瘤在眼科并不少见,而作为神经科医生也应当注意其鉴别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及时给予治疗能够避免永久性的视神经萎缩和眼肌麻痹。

知识点

眼眶假瘤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增殖性炎症,因具有真性眶肿瘤的症状而得名。

眼球突出是主要的临床症状,多为单眼,起病可有眼红、复视等症状,呈反复发作。

眶内容物增多、眼外肌增大,机械压迫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可导致相应血管阻塞,也可致视网膜脱离,脉络膜炎。

炎性肿块可压迫眼球后壁,产生视网膜皱褶和近视,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网膜静脉充盈、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

部分病人在使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后,症状可明显好转,可行试验性治疗以辅助诊断。

本文作者: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傅翔刘春风刘慧慧李洁陈静

阅读推荐:

造影前停用二甲双胍?这个错误的观念需要更新了

三基必备:过敏性休克抢救八步骤

诱发试验阳性的眩晕,诊断却不是耳石症

编辑

陈珂楠

投稿及合作

chnkn

dxy.cn题图来源

shuttrstock

点击「阅读原文」







































白殿风医院怎么样
只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yszl/10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