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重症肌无力 > 饮食治疗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313/4353524.html

发生原因

严重的呼吸肌或延髓肌的无力会导致呼吸困难,即产生MC。主要原因有:

?1.全身疾病未有效控制(如感染、低钾血症等);

?2.MG症状未获得有效控制(如药物剂量不足、过量或未达到起效时间等);

?3.某些对肌力有影响的药物:部分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大环类脂类、喹诺酮类、氯喹和萘啶酮酸等)、肌松药、苯二氮卓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含碘的造影剂;

?4.接受某种手术等;

?5.其他如精神因素、高温、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是MC的诱因。

MC根据诱因不同,可分为3种:

?1.肌无力危象,即新斯的明不足危象,此类最为常见,常可因上述原因或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减量引起,呼吸肌麻痹、咳痰、吞咽无力而危及生命。

?2.胆碱能危象,即新期的明过量危象,除上述肌无力危象表现外尚有乙酰胆碱蓄积过多症状,如毒蕈碱样中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小、多汗、流涎、气管分泌物多、心率慢;烟碱样中毒症状:肌肉震颤、痉挛、紧缩感;中枢神经症状:焦虑、失眠、精神错乱抽搐等。

?3.反拗危象,难以区别危象性质而无法采用停药或加大药物剂量改善症状者,多发生在长期较大剂量应用AchE-I治疗后。

肌无力危象的预防

?1.控制全身疾病,如控制感染、纠正低钾血症、改善甲状腺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恰当治疗MG,如从小剂量溴吡斯的明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若剂量>mg/天,可适当给予口服激素。

?3.避免使用易致MC发生的药物。

?4.避免精神过于紧张,保持环境舒适,必要时需要心理干预。

?5.胸腺扩大切除术是危象的诱因,也是预防危象发生的手段,尤其是初始表现为全身型、AchR抗体及MuSK阳性的MG患者。

对MG患者,尤其合并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治疗MG同时也降低MC的发生率,但我们仍需重视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危象。MG患者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后,除了注意上述5项预防措施外,还应注意:

?1.术前充分治疗,确保稳定控制MG症状。

?2.注意围手术期的管理,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3.术后AchE-I和/或激素的减量或停用应循序渐进,停药后的早期阶段应随身携带AchE-I药物,出现肌无力症状时应及时服用,以减少突发MC导致院外死亡。

治疗措施

发生MC后,应初步判断危象的性质,肌无力危象早期应增加AchE-I的用量,可立即给予新斯的明0.5~1.0mg肌注。胆碱能危象则应停用AchE-I,立即给予阿托品1~2mg静脉注射。

但大多MC发生时难以判断其性质,因为MC患者大多长期服用AchE-I,即使是肌无力危象,因其毒蕈碱样中毒作用也很明显,酷似胆碱能危象;有患者由于用了阿托品,其毒蕈碱样作用常被掩盖,尽管是胆碱能危象,却被视为肌无力危象。因此无论何种MC,在判断困难或上述处理无效时,均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呼吸支持

呼吸支持是MC发生后的首要治疗措施,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时间平均4天,较气管插管短,能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MC的首选方法。但是当出现严重的高碳酸血症、顽固低氧血症、肺不张、分泌物较多、痰排出困难时,应果断行气管插管。

?2.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

?3.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模式,BiPAP用于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可减少MC发生后的气管插管率。另外当机械通气时,BiPAP能够有效降低吸气时的做功,防止呼气时气道塌陷及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4.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对可能发生危象的全身型高危患者,通常采取延长拔管的方法降低气管切开率及再次气管插管率。

AchE-I暂停或减量

AchE-I如溴吡斯的明,可延长终板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但药物过量时,会出现呼吸肌无力加重,易导致胆碱能危象,同时增加气道分泌物,不利于呼吸道的管理。

因此,目前认为发生MC后,应停止使用AchE-I,待临床症状改善后再给予该类药物。结合我们的经验,MG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可先将溴吡斯的明药量减半,再根据病情逐步适量增减,可避免或减少胆碱能危象的发生。

免疫治疗

主要包括血浆置换(PE)、免疫吸附(IA)和人丙种球蛋白(IVIG)。

PE和IA能够快速清除血浆中的自身抗体,如Ach受体抗体、抗MUSK抗体等,并通过血管内外的渗透平衡,从而使神经肌肉接头中的抗体减少,同时也能清除血浆中的其他有害成分,如可溶性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和补体等,但是儿童、并发心衰、败血症、低血压和怀孕期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IVIG是从人血浆中纯化提炼获得IgG,其在治疗MG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抗炎性介质、细胞因子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相关,通常用量是每日0.4g/kg,连续使用3~5天。

PE和IVIG疗效类似,具体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并发症情况、医疗水平和经济情况等因素做出选择。

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

目前对激素在治疗MC中的作用缺乏有效的支持依据,对于已经气管插管,需尽快改善临床症状者,则可使用激素,如以强的松每日1mg/kg作为初始剂量,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但需注意的是约1/3~1/2的患者在激素治疗的初始阶段可能存在肌无力加重的情况,同时需要保护胃黏膜预防消化道溃疡。

非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麦考酚酯、他克莫斯等可降低激素的用量,减少危象复发的危险。也有学者认为对于顽固性的MG且合并抗MuSK抗体阳性的患者,利妥昔单抗也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

危象期胸腺扩大切除术

目前一般认为胸腺扩大切除术需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但我们曾对8例发生危象经上述保守治疗无好转且无法脱机的患者,采取危象期胸腺扩大切除术,术后7例于5~18天顺利脱机,1例术后天才脱机。我们还会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做出进一步探索。

小结

MC是临床上的急重症,在诊疗MG过程中,要做好预防MC的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降低发生MC的概率;发生MC后要迅速识别,并采取呼吸支持、免疫治疗和激素治疗等综合手段,降低MC的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

摘自:王如文,李昆昆,邓波,等.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防治现状及展望[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3(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hhc.com/yszl/1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