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的记载,首见于内经。《素问·痿论》曰:“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者,则生痿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以后历代各家对痿证辟都有精辟的论述,足见“痿症”一名既有渊源,又有临床可资鉴矣。
痿的含义,有两点:一是枯萎、痿者萎也,指萎缩;二是无力软弱、不能行动、前者以患肢枯萎瘦削为特征、后者以软弱无力、不能随意动作为特证、临床上凡是具其中之一者都可以视为痿证。
《一》病因病机1.脾肾亏虚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肾亏虚而发为重症肌无力。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肌肉、四肢,上下睑属脾,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肌肉、四肢失于濡养而出现乏力;中气不足,则上睑下垂、眼睛闭合不全,继之,则出现咀嚼无力,言语不清,气短不足以息。脾阳依赖肾阳温煦,肾虚火不生土则脾阳亦虚,运化失司而四肢无力。
从中医审证求因的角度来分析重症肌无力出现的各种证候,结合中医古籍进行考证,不难发现,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与脾肾亏虚极其相关。
(1)上睑下垂:《北史》有“睑垂覆目不得视”的记载。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睢目候》日:“目是脏腑血气之精华,若血气虚、其皮缓纵,垂复于目,则不能开,此呼睢目。”清《银海指南·气病论》云:“中气不足,为眼皮宽纵。”《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称“眼睑垂缓”,黄庭镜《目经大成》称为“睑废”,后世称为“上胞下垂”。胞睑在眼科五轮中为“肉轮”,属脾土,司眼之开合,脾气虚弱,以致下垂不举。
(2)复视:《灵枢·大惑论》日:“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瞳神在眼科五轮中为“水轮”,属肾水,目得精而能视。又日:“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景岳全书·杂证谟》云:“真阴不足,本无火证,但目视无光及昏黑、倦视等证,悉由水亏血少而然。”阐明了复视、倦视与五脏六腑的精气虚损,尤其与肾水不足关系密切。
(3)声音嘶哑:《素问·海论》日:“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言而微……以气之夺也。”“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可见气少、气夺被认为是音微、音嘶的根源。
(4)咀嚼与吞咽困难:咀嚼与吞咽,均为唇、牙齿、舌本、咽喉等协同所司,为水谷仓廪之门户,也离不开五脏之经气。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口唇者为脾之华;咽喉者,水谷之道也;足少阴脉属肾、系舌本;足太阴脾连舌本、散舌下……均说明舌本与脾肾功能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咀嚼与吞咽与脾肾盛衰最为密切。
(5)抬头无力:头为诸阳之会。抬头为阳气能布上所致,若上气不足,气不上有,则抬头无力,故《灵枢·口问》日:“上气不足……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6)语言謇涩:口齿唇舌,尤其是舌具有发语音的功能。足太阴脾经,挟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灵枢·经别》日:“足太阴之正……上结于咽,贯舌本。”《灵枢·师传》日:“脾者,主为卫……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素问·脉要精微论》日:“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可见,脾虚日久可累及心及他脏致虚中挟实,如气虚血瘀、气虚痰阻等最终而演变成语言謇涩。
(7)全身无力:脾主肌肉、四肢。《灵枢·本神》日:“脾气虚则四肢不用。”《难经·十六难云:“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素问·痿论》中根据痿证的病因、部位、临床表现及五脏所主,有皮痿、脉痿、筋痿、肉痿及骨痿五痿之分,其中的肉痿与重症肌无力的症状有类似之处。《素问·太阴阳明论》日:“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日,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以生,故不用焉。”这一论述强调四肢不用,痿软无力乃脾病所致,脾不为胃行其津液,气血不充而引起肌肉病变。
(8)呼吸困难:即肌无力危象。中医称之为“大气下陷”。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日:“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重症肌无力发展到发音、吞咽、呼吸困难阶段,往往出现痰涎壅盛,难以咯出的病证,此为脾肾久损,涉及肺虚的缘故,正切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来讲它是属于痿病,《黄帝内经》有痿,五痿,五脏都可以痿,都可以引起痿病,心气热则脉痿,肺气热则生痿病,脾气热则生肉痿,肝气热生筋痿,肾气热生骨痿。而且五脏出问题主要还是虚为主。我们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过程中,选用的是八角固力汤为基本方,用药时重用黄芪,量视患者情况而定,可从30-克不等,旨在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同时加用岭南草药五爪龙(又称南芪),助黄芪补气之功,同时又不致过于温燥;党参、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或易党参为太子参以补气生津;当归以补血活血;脾虚气陷,选用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佐以陈皮理气和胃,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除了五爪龙之外,还可以选用岭南特色中草药千斤拔、牛大力、独脚金。千斤拔性甘、涩、平,归肺、肾、膀胱经,可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牛大力性平味甘,归肺、肾经,具有润肺补虚、益肾强筋的功效;独脚金味甘淡,性微凉,可以健脾清热、祛痰化积,且独脚金能入脾经眼胞,对升提眼睑具有良好效果,常用于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者。重症肌无力患者良方,八角固力汤
第一步:疏经健脾,补充气血,改善患者脾胃基础:增强患者本身的免疫,舒经健脾。
第二步:养血活络,清热化痰,改善眼睑下垂、眼球转动不灵活,使患者体质能够有一个不错的改善。
第三步:镇肝养肌,濡养筋经,修复受损肌神经,疏通脉络,增强乙酰胆碱的分泌。
第四步:健脾益气,激活麻痹和休眠的细胞,改善肌肉丰满,使患者强健有力,治疗患者的眼睑下垂、四肢无力、吞咽困难等症状。
第五步:润燥舒筋,布精起痿,强肾固元,改善主动肌、吞咽肌、呼吸肌的功能,使患者逐步的不再依靠药物维持病情,从而达到真正的治疗效果!
治疗过上千位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咨询挂号客服咨询更多解决重症肌无力病痛方法,让自己早日远离疾病困扰。下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