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4岁
主诉
间断咳嗽、气短10天余现病史
10天余前无诱因出现咳嗽、气短,为干性咳嗽,偶咳白色黏痰,夜间咳嗽明显,与体位改变有关,夜间平卧时可诱发咳嗽伴气短,讲话时出现气短,可诱发咳嗽,无发热、盗汗、胸闷、胸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无腹痛、腹泻。
胸片
两肺门肿块,性质待查。
红细胞沉降率13mm/h;尿糖2+;
输血八项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血脂示:载脂蛋白A10.74g/L,甘油三酯0.30mmol/L;肝功能示:白蛋白36.3g/L,总蛋白57.0g/L,前白蛋白79mg/L;
心肌酶示:乳酸脱氢酶U/L,α-羟丁酸脱氢酶U/L
凝血功能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2.9sec,D二聚体1.6ug/ml;鳞状细胞癌抗原0.66ng/mL,非小细胞肺癌抗原21-11.36ng/mL;
肿瘤五项及标识物示:糖类抗原.1U/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9.31ng/mL;
纵膈内淋巴瘤
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症状,中晚期有发热、疲劳、消瘦、疼痛等全身症状;周围淋巴结增大,质硬,互相融合成块,固定,无压痛。胸内淋巴结增大可压迫气管、食管、上腔静脉、喉返神经,出现相应的咳嗽、呼吸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声音嘶哑等。
组织病理学:
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
结节硬化型,最常见;
混合细胞型,无明显特点;
淋巴细胞耗竭型,预后最差;
四型可互相转化,镜下均可找到核大深染的巨网状细胞即R-S细胞(ReedSternbergcell)
影像表现:
霍奇金淋巴瘤平均年龄29岁,男性多见;非霍多见于年轻成年女性好发。CT表现:约15%HD仅有单个淋巴结增大,余皆为融合成团块状肿物,密度均匀;肿块较大者因坏死、出血或囊肿形成而呈不均密度,钙化罕见但经有效治疗后可见钙化。较大肿瘤可表现边缘模糊,向纵隔内浸润、压迫或直接侵犯纵隔及邻近结构。NHL呈非延续性侵犯多个淋巴结常累及胸内、中后纵隔、心旁、膈角后淋巴结及结外器官。
鉴别诊断
胸腺癌一、临床表现:
发病高峰为50-60岁,常见胸痛、咳嗽、乏力、发热、厌食及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与胸腺瘤患者不同,胸腺癌患者罕见有副癌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发生。
二、组织病理学:
恶性、侵袭性的上皮性肿瘤,另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亚型为鳞癌和神经内分泌癌;胸腺癌远处转移率50-60%;侵袭性胸腺瘤为5%。
三、影像学表现:
形状不规则或呈内分叶状常较大,边缘不规整、毛糙,与周围结构间脂肪间隙消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有低密度囊变区,也可有点状、弧形或环形钙化50%侵犯胸膜、心包胸外转移少见,可经胸膜、后纵隔、降主动脉侵及膈肌与腹膜后脏器。偶见肺内或远处血行转移灶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
胸腺瘤前纵隔内圆形、椭圆形或浅分叶状肿块软组织密度,大多数密度均匀,少数发生囊变形成低密度区边缘光滑,与周围结构间脂肪间隙存在病变大小不等,小的直径仅1-2cm,可位于胸腺一叶内或位于中线一侧;大的可达10cm以上,伸向中线两侧增强扫描病变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可有明显的重症肌无力表现。
畸胎瘤囊性畸胎瘤
病理:以外胚层衍生物如毛发、皮脂物为主,中胚层衍生物少量可为单囊、双囊或多囊,囊内为皮质样液体囊壁为纤维组织,内层很象皮肤,囊壁可钙化、也可含软骨、骨和牙齿。
影像表现
?单侧突出的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厚壁囊性肿块?囊壁可有蛋壳样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其内分隔也强化。
实性畸胎瘤
病理
含内、中、外胚层衍生物,人体内任何器官的组织都可可出现在畸胎瘤中,可囊变可为良性或恶性。
影像表现
密度不均,含脂肪密度和钙化或和牙齿、骨骼影脂肪液体平面,畸胎瘤继发感染时病变迅速增大,边缘模糊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不规则或分隔状强化。
神经源性肿瘤临床表现
多位于后纵隔即两侧脊柱旁沟,神经源性肿瘤一般无明显症状,如压迫食管出现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则咳嗽、呼吸困难,肋间神经或臂丛神经受压有放射性疼痛或上肢麻木,压迫脊髓可有截瘫。
影像表现
密度多均匀,略低于肌肉密度,肿块若坏死、液化或囊变、或钙化则密度不均匀;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可有细小钙化,神经母细胞瘤可有粗大钙化;囊变之囊壁也可有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或不明显,强化可均匀也可不均匀。
往期16大精彩回顾个病例解析汇总
个基础影像病例汇总
全身各部位影像数据
全身14个部位的X线解剖+摄影技巧+读片技巧
全身各部位系统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断层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报告模板(X线、CT、MR齐全)
7本经典影像书籍读书笔记
58医院经典读片汇总
个经典医学影像名家视频讲座汇总
个精品医学影像专题内容汇总
31种常见疾病的分期分型
35种影像综合征汇总
32篇专家共识,规范您的影像检查行为
75位老师求助内容汇总
影像学院篇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