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诗经:
本诗内容,可以用《论语》中如下一句意思相近。
子贡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为政者,朝令夕改,一切决定都是以自己利益为目的,压榨百姓,与民争利,简直就是穿着官服的强盗。吸百姓血、吃百姓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接受百姓的供养,却蔑视他们,视百姓如粪土!国家让一群这样的人把持朝政,社会还能不乱?
原文讲解:
趾,本意是脚;定,同顁,额头的意思。从麟的脚、到麟的额头、再到麟的角,一步步高升,从公子,到公姓,再到公族,一步步壮大。以麟作比喻,好似在颂扬,但只要细细品味,就可轻而易举得发现诗中对当权者的嘲讽。
振振,在前面《螽斯》中有过讲解:螽斯蜕皮时,需要不断地挣扎、摆动,这个动作如果用于形容人,就相当于“摇头摆尾”。
一个走路摇头摆尾、不可一世的公子,随着自己地位的不断壮大,不但使其儿孙(公姓)都身居要职,甚至他的宗族亲属(公族)都官袍加身。国家的朝政,被这样一群趾高气扬、目无百姓的人把持,百姓还能用神兽麟去赞扬他们?
如果说“振振”只算是隐藏的嘲讽,那么本诗中不断重复的“于嗟麟兮”,可以说是直截了当的鄙视!
于,通吁。前面讲解《卷耳》时提到过,“吁”所表达的语气是无奈、叹息。嗟,也是语气词,表示忧感,含有愤慨的意思。“吁嗟麟兮”,如果用现代通俗语言来说,就相当于“你可别寒碜麟了”。
用麟去比喻这些吸血的蛀虫,你可别恶心麟了!
本诗总结:
《论语》中讲,“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心无私利,就会坦坦荡荡,不会刻意得巴结谁,也不会故意得贬低谁,对人一视同仁、无高低贵贱之分,自然泰然自若。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举动往往如以下的描述:因为关心百姓,他们在与百姓接触时,尽量多听百姓的诉求,深入了解百姓的问题,引导他们多讲话,而自己尽量少说话,因此会表现得很耐心、很平和。听过了百姓的倾述后,会认真地核实问题,会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会及时地给百姓以正式的回复,使百姓心安。
小人,心无百姓,私利为重,有利于自己的就巴结,无利于自己的就轻视,即使表面上装得平易近人,也会在不自觉中显示出蔑视。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举动往往如以下的描述:因为不关心百姓,他们在与百姓接触时,会显得很急躁、很匆忙。看望百姓,只是走形式、走过场,说不痛不痒的闲话,讲空洞无物的官话,希望这样的会面,结束的越早越好,所以也不让百姓讲话,也不想了解百姓的心声。百姓即使向他们反映了问题,他们也会当时誓言旦旦表示解决,过后就会不了了之,把当初的承诺抛在脑后,而寻欢作乐去了!
如果您认为这是一篇有意义的文章,请帮忙转发!传播国学,本质就是在传播仁爱。多谢支持国学,多谢传递正能量!请扫描下面的白殿疯病能治好吗陕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