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了一篇个案报道:
22岁女性,因呼吸困难3天就诊。否认咳嗽、咳痰、胸痛。否认四肢运动障碍、视觉异常与吞咽困难。近3月因发音障碍「鼻音说话」而到五官科就诊,接受语言师治疗。否认药物滥用史,近期未用药。
查体:T36.7度,P次/分,R40次/分,BP/98mmHg,SaO%。意识模糊,无颈静脉充血怒张,听诊两下肺湿罗音。无下肢浮肿。
检查检验:血气分析(面罩吸氧10L/分):PH7.,PaCO.7mmHg,PO.2mmHg。血常规正常。血糖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UCG正常。胸片未见明显渗出,胸腔容积未见缩小,胸部CTA未见肺栓塞。
收入ICU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插管后脉氧迅速回升到%。因患者无自主呼吸而无法撤机。
诊断为「急性II型呼吸衰竭」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呼衰的基础病因究竟是什么呢?
诊断思路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按动脉血气、发病急缓及发病机制进行分类:
1.按照动脉血气分类:
I型呼吸衰竭即低氧性呼衰,主要见于肺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失调、弥散功能损害、肺动-静脉分流等),如严重肺部感染、间质性疾病、急性肺栓塞等;
II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血症性呼衰,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2.按照发病急缓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某些突发的致病因素,如严重肺疾病、创伤、休克、电击、急性气道阻塞等,可使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慢性呼吸衰竭一些慢性疾病可使呼吸功能的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为呼吸衰竭。如慢阻肺、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病变等,其中以慢阻肺最常见。早期虽有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但机体通过代偿适应,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乱较轻,仍保持一定的生活活动能力,动脉血气分析pH在正常范围(7.35~7.45)。另一种临床较常见的情况是在慢性呼衰的基础上,因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气道痉孪或并发气胸等情况,病情急性加重,在短时间内出现PaO2显著下降和(或)PaCO2显著升高,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临床表现兼有慢性和急性呼吸衰竭的特点。
3.按照发病机制分类:
泵衰竭驱动或调控呼吸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神经肌肉组织(包括神经肌肉接头和呼吸肌)以及胸廓统称为呼吸泵,这些部位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称为泵衰竭(pumpfailure)。泵衰竭主要引起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Ⅱ型呼衰。
肺衰竭气道阻塞、肺组织和肺血管病变造成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lungfailure)。肺实质和肺血管病变常引起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I型呼衰。严重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如慢阻肺)影响通气功能则可造成Ⅱ型呼衰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回到本病例,患者既往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突然呼吸衰竭,PH7.,PaCO.7mmHg,PO.2mmH(吸氧10L/分)可以诊断为急性II型呼吸衰竭。
II型呼衰通常是泵衰竭所致,患者胸片未见渗出、肺水肿、胸腔积液及气胸表现,CTA排除了肺栓塞;UCG未见心内分流与心衰表现,五官科会诊未见气道阻塞,可基本排除气道或肺部病变,肺衰竭无依据。呼衰病因指向呼吸泵: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神经肌肉组织以及胸廓。
药物及创伤可排除,电解质正常。考虑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呼衰,特别是格林-巴利综合征或重症肌无力。但全身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多处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波幅递减。药理试验:使用新斯的明后机械通气的潮气量明显增加。血清抗体检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12.4nmol/L,明显升高。
最后诊断:重症肌无力、肌无力危象、II型呼吸衰竭
予溴吡斯的明mg/天+泼尼松30mg/天+丙球mg/kg/天治疗5天后,病情明显改善,但脱机拔管后2周再次恶化,予气切机械通气治疗,2月后最终成功脱机拔管并出院。
后期行胸腺切除术,但随后出现了呼吸窘迫与呼吸骤停,经抢救成功出院,予激素及溴吡斯的明维持治疗,情况稳定。
讨论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MG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减轻。患者可表现为复视、上睑下垂,咽喉肌受累可表现为构音困难、鼻音(正如本例)与肢体无力。
MG晚期阶段可有3%~5%的患者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衰竭并发症,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这就是所谓的「肌无力危象」。
本例MG以呼吸衰竭为首要表现极为罕见,原作者认为这是首次文献报道。患者3月前有构音障碍到五官科就诊未能诊断MG,直到患者出现了急性呼衰抢救。抢救患者时还使用了肌松剂琥珀酰胆碱,此药会延长MG患者的麻痹瘫痪时间,但对本患者影响不明显。
类似病例2年前笔者也遇到一个类似的病例:24岁女性剖宫产后突然呼吸衰竭,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氧合明显好转,转入呼吸科上午脱机拔管,中午病人诉胸闷,自己主动要求插管,但心电监护指标均正常,呼吸频率也正常,严密观察。坚持到下午出现呼吸急促伴脉氧明显下降,遂再次插管机械通气。
次日全院会诊予新斯的明试验,患者上肢肌力明显恢复,查AChR抗体(+),确诊为重症肌无力,予溴吡斯的明治疗后成功脱机拔管。追问患者近2年出现阵发性咽部不适、吞咽障碍,曾医院五官科就诊,未能找到病因。
十余年前笔者还遇到过一老年男性,表现为反复的II型呼吸衰竭,但无明显慢性咳嗽气喘史,胸部CT也未见明显感染征象,反复多次住院,反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最后神经科会诊,发现患者手掌大鱼际明显萎缩,考虑运动神经元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限于当时条件,未进一步深入检查。最后患者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治疗。
小结1.呼吸衰竭按发病机制分类,可分为泵衰竭与肺衰竭;
2.神经、肌肉及胸廓疾病可引起泵衰竭,表现II型呼衰;
3.气道、肺实质与肺血管疾病可引起肺衰竭,主要表现为I型呼衰;
4.不明原因的呼吸衰竭要考虑到神经肌肉疾病的可能,如重症肌无力等;
5.具有MG的临床特征,具备药理学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可临床诊断为MG。血清AChR抗体阳性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需除外其他疾病。
作者:李勇
策划:飞腾题图:站酷海洛投稿:xiangfeiteng
dxy.cn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1.SharmaSR,SharmaN,YeolekarM.Anundiagnosedmyastheniagravispresentingasisolatedrecurrentacuterespiratoryfailure.JNeurosciRuralPract.;3(1):80-82.doi:10./-7.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48(11).
4.KimWH,KimJH,KimEK,etal.Myastheniagravispresentingasisolatedrespiratoryfailure:acasereport.KoreanJInternMed.;25(1):-.doi:10./kjim..25.1.
5.RezaniaK,GoldenbergFD,WhiteS.Neuromusculardisordersandacuterespiratoryfailure:diagnosisandmanagement.NeurolClin.;30(1):-viii.doi:10.6/j.ncl..09.0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